秦怡:大爱无疆

2012-07-12 18:45黄灵,沈建一
检察风云 2012年16期
关键词:秦怡风云检察

秦怡:大爱无疆

本期客座总编辑:

秦怡,1922年1月出生,1938年11月参加工作,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为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顾问。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七届全国十大女杰、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等多项殊荣。

2012年4月,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公布,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成为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影人。本刊记者近日赴秦怡家中,带去了编辑部同仁的问候。

看着《检察风云》今年第14期客座总编文章标题,她对创新两个字,表达了很大的认同。2009年,出访美国的秦怡参加了当地的“无声电影展”,于是,由她发起并筹资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在2010年成功举行并获得广泛赞誉。她笑着说,她也是勇于创新的一份子。

有着大爱情怀的秦怡老师,今年已经90岁高龄,与她一同生活的丈夫、儿子、姐姐都已相继离世。因为外出时间多,成为独居老人的她辞去了家中的保姆,抱着乐观的态度,依旧满腔热情地参与着各种社会活动。

和多年前见到她时不同,她消瘦了不少,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为了配合我们的采访,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没有喝水。她说现在出门坐车也不敢吃东西,还要带着护垫,因为肠癌的原因,她不得不在路途和工作时控制饮食,久而久之胃也变得不太好了。但是,采访一开始,她依旧谈笑风生、思路清晰……

《检察风云》:从影74年,电影对您早期的人格形成和处事态度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秦怡:对于电影的接触,其实要推算到我儿童的时期。我记得七岁时常和爸爸一起去看电影,当时他在洋行做会计。他有个西式会计的朋友,受了朋友的影响,看电影也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11岁时,我参加了上海由田汉组织的少年宣讲团,每个礼拜有空就去看话剧、芭蕾,听儿童演讲学着唱歌,那时所学的东西都是进步的,潜移默化中,我便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了,那时我对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就很喜欢。1938年我离开上海时,我已经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了……

1941年,我参加了中共南方局的中华剧艺社,所演的话剧,也都是和抗日有关的,都是结合当时国共合作的形势。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抗战胜利了,我们才能有好日子过,才能搞好其他的事。所以,就一鼓作气,凡是和抗战有关的事都努力去做,《遥远的爱》就是这个理念的体现。1946年,我回到上海,主演了《忠义之家》中飞行员的妻子。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讲述的是国民党飞行员沈从辉为了炸掉日本停在吴淞口的航空母舰,奋不顾身连人带机直接去撞,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当时我们面临日军每日疲劳轰炸,国家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

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必须要了解当时的那些历史,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该如何选择就很清楚了。

《检察风云》: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讲话中提到了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的问题,这也就是过去常提起的演员要下生活的老传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秦怡:作为演员,我们就是要了解社会。我记得以前陈毅老总跟我们说,不管什么样的人,不要怕,都要和他们交朋友。要出去看看,开开眼界。有一点直观的接触,看到过的,比单纯从书本上了解要好得多。演员知识面一定要宽,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情况、精神状态,要能用他们的语言说话。不管戏多戏少,我觉得只有了解了人物,抓得住特点,才能演得好。

我记得演《青春之歌》时,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我去天安门广场,当时造了很多新建筑,我带着《红旗飘飘》在人大礼堂周围的台阶上看书。我那时就在想,为什么当时革命者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就像林红已经知道自己要被枪毙,牺牲前还能照样教同志们学俄语、唱歌、锻炼身体。我揣摩着,革命者因为有自己的理想,即便牺牲了,也是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就像普通人,也是一样,有目标支撑着自己,勇气就来了。

《检察风云》:那些电影界的老艺术家,常常会回忆起当年周恩来总理对文艺界的关怀,您能跟大家谈谈那些往事吗?

秦怡:我记得我在重庆时,周总理每年要从延安到白区重庆来,和国民党当局谈判,当时其实也很危险。周总理就此认识了不少重庆演员,张瑞芳、赵丹、白杨、郑君里啊,他都认识。后来的陈毅市长也喜欢电影,也很关心我们。

周总理不但关心我们,还直接参与电影的讨论。比如《林则徐》这部电影,讲得是清朝道光年间中国人和英国人打仗,从战争结果来说是打败的,但在精神上是胜利了。当时抽鸦片的人和现在吸毒的差不多,吸了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却被那个时代的领导——皇帝发配到伊犁,当时的皇帝是糊涂的。总理把郑君里找去,研究这个片子。总理说我们拍的《林则徐》,如果说战争胜利了,就不真实。三元里老百姓代表着全中国愿意禁烟的人们,又有林则徐这样的好官来禁烟,我们就是要从精神上胜利的角度来反映这部片子。

正因为如此,我们和周总理见面次数很多。我参加政协会议,他每年都要接见我们,每次都请我们到他家里。甚至半夜两点也要挤出时间来接见我们。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和半壁江山,那些辉煌的历史离不开他的影响。当然,以后历任总理,对我们的电影也都很关心……

《检察风云》:您的自传里,有一篇关于跑龙套的文章,很多读者都印象很深。

秦怡:这篇文章怎么来的呢,我30岁出头时看过一部苏联影片《海军上将乌萨科夫》,上将告老还乡,走的时候向水兵们告别,水兵在军舰上列队。这时镜头摇到一个老兵的时候稍微长了几秒钟,就在这个特写镜头里,老兵长年海上生活在面部留下的印记,以及表情中对上将的爱戴、不舍,都表现得极其充分。就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乌萨科夫上将跟水兵们的关系、对海军所作的贡献、对国家所作的贡献。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老兵的形象依然留在我脑海里。所以,我觉得戏不在于多和少。我们现在有些粗制滥造的宫廷戏,皇太后、皇后都装扮不错,但那些演宫女的群众演员却是剧组为了节省开销,随便找一个当地的妇女来充数的,从装扮、皮肤、表情等等一看就不像。我以前在剧社没戏的时候常常就演个宫女之类的,下个跪捧个杯都要像,角色虽小也要演到位,这样整个戏就好了。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勉励。

所以,我觉得跑龙套也是重要的,不应该轻视它。我们都是国家的演员,给什么角色,都不挑的,国家的电影制片厂,只要有角色就去演。戏多戏少,都去演。《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里的角色戏份其实都不多,不过我还是很乐于去演。

《检察风云》:第二届上海慈善奖“慈善行为楷模”公布,您成为了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影人,能和我们谈谈您的感受吗?

秦怡:慈善楷模也谈不上,文艺界要有人参加,所以就推选了我。其实我的这个行为是日常的。比如2008年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的希望小学,去浙江前一天通知我,请我和我儿子各画一幅画。那时我儿子还活着,我就让他起来画画。我儿子画了两张,我本来要捐两张的,杭州有人同情我儿子的病,有个朋友悄悄给我儿子的画配了镜框,放在家里。后来我自己也画了个自画像,希望钱能卖得多一点,多出点力。我拿着照片和镜子,当时想晚上就算不睡觉,也要画出来。那时老师教儿子画画,我也在边上听,把老师说的告诉他。他也有很多想法,老师说儿子虽然是刚刚学画,但是那作品大师也不一定能画出来。儿子提醒我,我的脸当时很尖的,头发是往后梳的,我就慢慢画出来了。后来一本杂志,把我画眼睛的画做了封面,给了文史馆。文史馆把这个封面作为一个由头,放了一些其他画,一共拍得了60万元,这就是我最近的一次捐款参与。这个我还是要说明下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情况很严重,我想我们年纪大了,也不能到现场去做点什么,后来想最实际的行动就是捐款。20万对我来说是积攒了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孩子走了,我每个月都有收入,还有一点小的外快。所以,我想捐款还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之前也都有三五万的捐,就看自己能捐多少,总之多尽力吧。

去年我捐的党费也是因为替电影《建党伟业》做宣传,江平同志来找我,送我一个建党90周年的金牌。我说我想捐了,结果拿去拍卖,拍到了25万元,便拿去缴了党费。

平时我也捐过很多衣服,我捐的衣服都是新的,有毛皮的、新的大衣、毛衣、毯子。我为什么捐到慈善基金会,就是有个地方。这个习惯来自于我在重庆的时候,当时有很多逃难的人,我出门就每次准备一把零钱,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就给点。虽然,这不一定能帮上别人什么,但是我觉得能帮点总归是好的。

采访结束时,秦怡老师目送我们一直到电梯关门,并感谢我们一并带去的问候。而此时,时钟已经快指向下午一点,她连饭也没顾得上吃。采访中,不时打来的电话和她紧凑的工作安排,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忙碌。刚刚热播完毕的《心术》中,她的客串也为这部电视剧增色不少。她说,正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才会倍加珍惜人生,才希望在作品中为那些失去希望的人带去对幸福的憧憬。

文/本刊记者 黄灵 图/沈建一

猜你喜欢
秦怡风云检察
秦怡:百年风雨,从容笑对
风云三号E星初样星
秦怡作品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窃听风云(九)
检察版(九)
象甲风云
象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