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综述

2012-07-13 02:29刘雪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综述评价

刘雪丽

摘要:低碳经济日益成为经济时代的新宠,它的兴起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它的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便备受关注。综述中将文献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外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二是国内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综述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72-02

早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便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简要勾勒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框架和要素。随后,以“巴厘路线图”为标志的国际气候谈判、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及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都极大地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提出后,各国纷纷响应,学术界围绕低碳经济的研究也不断地丰富。

一、国外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

国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颇为丰富。总结国外现有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低碳经济的因素评价研究,研究重点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因素评价研究

1.从行业角度研究低碳经济。T C Chang,S J Lin(1999)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测算了台湾34个行业产值与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系数、总能源使用量以及各种能源使用量与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系数;Marco Mazzarino(2000)[1]采用比较静态的方法(comparative static approach)和货币估值技术,发现运输业是 OECD 国家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约占到总排放量的1/3;R.Rehan,M.Nehdi(2005)[2]认为,水泥业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并探讨了在清洁发展、联合履行、排放交易3种机制下水泥业的发展前景。

2.从GDP-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Ramakrishnan Ranmnathan(2006)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法),分析了GDP、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三者之间的联系;Ugur Soytas,et al(2007)[3]采用包含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劳动力和固定资本总额等变量的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能源消耗、GDP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从人口角度研究低碳经济。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et al.(2008)应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人口、GDP及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碳排放量随人口的增多而增多的结论;Paul B Stretesky,Michael J Lynch(2009)以1989—2003年世界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各国人均碳排量与对美国出口量之间的关系。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Cheng F Lee,et al.(2007)等在灰色理论(grew theory)和投入-产出理论(input—output theory)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目标规划(fuzzy goal programming)方法构建模型,模拟了3种碳税方案下碳减排的力度和经济影响;A.Druckman,et al(2008)[4]运用环境型投入-产出模型(Environmental Input—Output,EIO) 来分析英国的碳减排情况;Jyoti Parikh,et al (2009)[5]通过投入-产出法(IO)和社会会计矩阵(SAM)来评估印度经济发展的碳排放现状。

国外关于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重视实践研究,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较少,将低碳经济具体化,针对国际、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在研究对象上侧重于低碳经济某一特定领域,尤其体现在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碳排放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大量运用各种数量模型,如MACRO模型、投入-产出模型、Lotka-volterra模型等。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能源、人口结构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彼此之间经验的借鉴也十分有限。如何研究出一种适用于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规范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的长远目标。

二、国内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在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低碳经济的评价涉及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政策、低碳金融、碳汇、碳足迹等众多方面,其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工作烦琐、复杂,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辛玲(2011)[6]探索从经济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技术发展、低碳制度完善度和生态环境优良6个方面选取多个指标,然后借用层次分析法设定权重,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有效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二)运用物质分流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物质流分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物质输入、输出相关系统的路径及其输出量、输入量的一种系统工具。物质流核算与低碳经济理论都是沿着可持续发展思路形成的科学研究成果,两者在科学理念、发展主体、发展目标和路径选择上是统一的。张学毅、王建敏(2010)[7]在探讨国内外低碳经济理论基础上,运用物质分析方法尝试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自然环境三个方面来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

(三)运用指标合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指标合成法来进行低碳经济评价,首先须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指标值的标准化过程,其次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再次是指标值的综合集成,主要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马军等(2010)[8]采用Delphi法和线性加权和法,对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四)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王斌斌(2010)[9]在评价大庆市低碳经济发展情况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构建了能够系统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15个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

国内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还不完善,其研究对象集中在区域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评价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法、物质分流法、指标合成法、因子分析法等。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偏向理论论证,实证分析不足,评价指标可行性、实用性与适用性存在不确定因素,同时研究缺乏创新性。由于国内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等存在较大差异,各省区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如何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性,也是低碳评价研究亟须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rco Mazzarino.The economics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evaluating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 due to the transport sector in Italy[J].

Energy Policy,2000,28(13):957-966.

[2]R Rehan,M Nehdi.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cement industry[J].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2005,8(2): 105-114.

[3]Ugur Soytas,Ramazan Sari,Bradley T.Ewing.Energy consumption,income,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2(3-4):482-489.

[4] A.Druckman,P.Bradley,E.Papathanasopoulou,T.Jackson.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s carbon reduction in the UK[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66(4,15):594-604.

[5] Jyoti Parikh,Manoj Panda,A.Ganesh-Kumar,Vinay Singh.CO2 emissions structure of Indian economy [J].Energy,2009,34(8):1024-1031.

[6]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78-80.

[7]张学毅,王建敏.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月刊,2010,(4):109-110.

[8]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65-167.

[9]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46-51.

[责任编辑王佳]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综述评价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