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考

2012-07-13 02:29贲能富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会计报表现行财务报告

贲能富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巨变,作为单位的会计环境,由于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如何满足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从对新的会计环境下传统的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入手,可提出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31-02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单位的会计环境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现行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或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构成的财务报告三表体系,虽能基本满足使用者对企业真实、公允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基础的财务信息,而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有关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则不能准确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预测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的格局,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获取预测信息。另外,信息使用者还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2.过分立足于信息的可靠性,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同时现行财务报告还存在单位会计人员在会计期间的期末粉饰财务报表的倾向。为了合理地反映收入与费用的关系,报告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在期末,企业要根据配比原则进行大量的调整和转账处理,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是以发生交易事项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但是由于这种转账和配比处理带有主观性,加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是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从企业的管理层到财会人员都希望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会计人员带着这种心态来编制会计报表,就使得会计报表带有粉饰的色彩。

3.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过分注重货币信息,忽视非货币信息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也就是说,现行会计报表过分注重货币信息,忽视非货币信息,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同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从而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二、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思考

改进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一定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要改革与新的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从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模式和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入手,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理论和做法,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总的来说,对报告体系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界定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

关于会计目标,当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认为反映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会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决策有用观,认为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快捷灵敏和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要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要将两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即将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增加,保证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2.逐步完善现行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

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信息使用者以相同的报告,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标准化。事实上,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更何况很难事先确认使用者的所有信息需求和决策模型,因此通用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日益显著。为了革除通用财务报告模式的弊病,就必须完善通用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目前会计发达国家采用的差别报告模式可供借鉴。

差别报告模式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信息提供者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制定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下,一般是按企业的资产总额、年营业收入净额和年平均职工人数这3个标准,将企业划分为小企业、中型企业和大企业3类。对小企业实行某些会计信息揭示的豁免,允许其按简略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不必提供现金流量表;对于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则必须按规定提供内容详尽的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等企业可以视自身具体情况在上述两种报告中作出选择或是提供详尽程度界于二者之间的财务报告。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存在不同需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需求。在我国,2000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适合大、中型企业,2003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合金融、保险企业,2004年财政部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适合小规模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已将金融保险类企业、小企业作特别考虑,因此有望在我国推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3.不断拓展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未来财务报告的表内内容和表外信息将更加复杂与丰富,特别是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我国,作为表外信息的报表附注是充分披露信息的一种具体运用形式,目前报表附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人称目前的财务报告已进入“附注时代”。但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附注还存在内容不完整、对企业重大问题和政策揭示不充分等现象。我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所以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对此,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同时可借鉴美国彩色报告的观点,把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信息,可以及时对外公开,不需保密;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高层管理当局使用,不对外公开。

结束语

总之,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是决策有用性,即为相关利益团体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笔者认为,财务报告改进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须注意的是,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时,不仅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还要充分兼顾“效益>成本”的原则,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准确,易为用户理解和接受,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前景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杨宗昌,张苏彤.论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财会通讯,2000,(4).

[3]姚正海.关于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财务与会计,2002,(4).

[责任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会计报表现行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水电施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抓了现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如何分析合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