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2-07-13 02:29黄雪松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财务制度

黄雪松

摘要:部队的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部队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凝聚军心、稳定部队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但也不难看到,基层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重眼前轻长远,重建设轻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弹性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等。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3-02

一、当前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固定资产的账务登记与实际存量不符

主要表现在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例如,新购置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勤俭节约更无从谈起。

(二)没有充分利用预算、集中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的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较科学的管理办法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健全。许多单位往往重投入,轻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就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

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规范,购置和使用的管理比较混乱。一些部队单位购买了一系列昂贵的设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只能闲置;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单位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在借用资产设备时觉得手续复杂,往往采取“自己购买”的方式,由此造成了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的浪费,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是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混乱。一些使用部门不按规定报废资产,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往往缺乏严格的资产报废评估制度。另外,一些固定资产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使用部门已将其淘汰,但由于没有履行报废手续,管理和财务部门不能将其及时销账,从而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二、加强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单位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机构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能确保工作的有序和规范。部队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部队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算、报废工作。要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

(二)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行为的发生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管,既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部队固定资产利用率,实现“保障有力”的需要。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队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处于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之下,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财务机构增配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解决目前因财务人员编制少而造成的对部队固定资产管理有心无力的局面。此外,还应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后续培养,通过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督是减少固定资产流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部队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把固定资产评估关、处置关和核销关,组织稽核、监督和检查单位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经营等情况,监督管理固定资产运营收益的收缴、分配、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

(三)全程跟踪资产变动,实行资产动态监控

部队固定资产核算的重点之一在于资产增减变动实施及时、准确、连续、全面地反映。为有效解决资产动态管理这一难题,可在严格资产登记、核销制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来解决。对新购建资产,要经资产管理人员和事业部门分别登记挂账后才能办理经费报销;对上级调拨、奖励和外部捐赠渠道增加的资产,事业部门出具资产增加报告单,到财务部门登记挂账;通过账务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监控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更新、报废资产提供理论依据。当资产报废、报损时,经财务、事业部门共同组织评估后,方可按程序报批。通过以上手段,对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核算,做到全数额、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管,促进资产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四)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的控制

一是在单位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所有固定资产档案。财务部门根据此档案及时对账,对有产权无价值的,请有关部门评估后作账务处理;对在账务上有价值,已报废或未做账务处理的及时入账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清查的固定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登记,按照资产的种类、名称、使用部门、数量、金额等内容建立固定资产总账,由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各处室建立固定资产分账,由处室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管理,这样,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具体使用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把资产管理好。二是对新增固定资产严格登记手续。按会计制度要求,对新增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交资产管理部门严格登记,对资产管理部门未登记的不予报销,切实把新增资产管理好。

[责任编辑王佳]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某些单位的制度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