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机构建立诚信研究

2012-07-13 02:29林淑惠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机构诚信

林淑惠

摘要:全面建设诚信医疗机构,缓解医患关系,是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因此,从医患关系的诚信角度,分析了医疗实践中医患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对医疗正义的危害,从而提出如何构建医患诚信促进医疗正义的建议。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疗机构;诚信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02-03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缺失等社会问题也相应地出现,因此,诚信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近来,有关诚信的话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发关注。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不健全,使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等不道德行为大量滋生于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医患关系处在整个医疗活动的基础和关注热点问题上。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患都在面对医学领域的诚信伦理问题和冲突,建立诚信的现代医学职业伦理关系等问题明显凸显出来。尽管近年来医疗机构总体服务质量上升,就诊环境、医疗设备及医技水平明显改善提高,但防御性治疗、假医假药、小病大治、费用居高不降等现象泛滥,严重挫伤了医患感情,减弱了医疗诚信,增加了医患纠纷,使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疗纠纷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医疗机构诚信的概述

(一) 医患关系和诚信的概念

医患关系主要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医患关系主要是指以医生为主要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在诊断、治疗疾病及预防和康复过程建立的一种相互关系。其中,以医生为主的群体,主要是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等医疗服务人员,患者群体主要是包括患者、患者家属、监护人及单位等。狭义的医患关系主要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诚信是指我国医患关系间的诚信伦理问题,在研究医患诚信问题时,首先要对“诚信”、“医患关系”内涵,诚即诚实,真实无欺骗、不自欺,信即信用,严守信用,兑现诺言。诚信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诚实无欺、相互信任、信守承诺。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表现和原因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是指医患双方在诊疗的过程中,为了各自的自身利益,对于某些医疗行为、医疗方法、对于医疗的态度和医疗后果上存在着认知和理解上的分歧,从而导致双方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医患关系的核心问题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卫生资源分配失衡,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和改革不彻底,导致的医患利益关系冲突。(1)患者对于临床疗效的期望值和实际效果反差过大。患者和家属多数认为,“只要自己花了医药费用,就要得到自己期望的临床效果和医疗服务”;“只要花了医药费用,疾病就应该治愈或者明显缓解”。一旦患者发生意外或者治疗无效,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严重者出现医患纠纷。尤其是当患者的较大经济耗费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效果,患者的心理就会不平衡,对医护人员产生排斥心理,无法继续或者很难接受治疗,导致医患冲突发生。(2)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弊端,局部医药市场管理混乱。如目前我国的抗生素类药品已达到几百种之多,其中常用的在130种至140种之间。因此,为了提高自家药品的销售额,药商们在通过各种方式竞争。这就可能导致工人、农民、普通工薪阶层等面对日益增高的治疗费用不堪重负。其中也有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导致医药成本增高。医生成为直接面对患者的形象,患者将对于居高不下的医药费用,可能归咎于医生或医疗机构,造成医患关系感情淡化,严重者出现敌对情绪,造成医患关系紧张。(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的贫富差距增大,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待遇要求出现了较大的反差。医疗机构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人们的需求,医疗环境的不同标准也逐渐显现,“富人医疗”、“富人保健”的趋势日趋严重。医疗机构的救死扶伤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医疗机构的商业性气息逐渐浓厚,使得中低收入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难以承受,导致医患关系出现隔阂和矛盾。(4)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滞后,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人们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医疗保健的需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5)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于自身隐私权、治疗知情权的要求逐渐提高,医方对于患者疾病史和重症急症的把握也需要增强,再加上近年来一些媒体和价值观不正确人士的片面的、偏激的宣传,导致医生对于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担忧,使医患之间相互戒备的心理逐渐严重,促使医患关系紧张。

(三)医患诚信缺失在医患关系紧张中的特点

医疗资源可以分为3类:(1)以金钱为基础的医疗物质资源;(2)以人才为基础的医疗技术资源;(3)以思想、道德、文化为基础的医学伦理道德资源。诚信作为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的生命线,是极其重要的医疗资源。但是,很多医疗机构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医患间信任危机,医务人员“谨言慎行”

今天,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相互猜疑,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医患双方维权的基础是诚信,而诚信的丧失势必会导致医患冲突频发。

2.规避手术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

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以前医生的道德准则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在医学探索过程中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临床又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和诊疗措施,而疾病的原因又比较复杂,不是“非此即彼”,有些疾病还达不到“证明”的水平。患方强调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医方稍有不慎,患方就会以不知情来控告。而医方因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医疗风险责任增大,就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举证不能所带来的巨额赔偿责任。怎么办?为规避风险,分清责任是非,医患双方签订手术公证,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证据效力。手术公证实际上是医患双方缺乏诚信的无奈之举。因害怕引发医疗纠纷,刻意寻求保存证据,使医学实践和医学探索受到很大的制约,最终受损的仍是患者。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也对原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冲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在一些医院和医生中时有表现,有的甚至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不惜牺牲病人的利益。在各种利欲的强大冲击下,诚信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医院的资源主要是靠政府支持的,但医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主要不是靠国家提供的。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能苛求医院和医生只考虑社会利益。如果没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仅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成问题,医生的积极性也难以保证。还有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等等,医生的医疗行为也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私利,也会有部分医生采取了过度积极的治疗方等。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生价值观念冲击最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医院和医生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的严重错位。使部分病人的心里认为现在的医生、医德与医风极差,草菅人命,金钱挂帅,不放过任何榨取的可能。

三、加强我国医患关系的诚信建设,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倡导和谐社会讲究的是诚实守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倡的是相互信任,也是医院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中,诚信的理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然而,我们看到,由于诚信的缺失导致的医患矛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患者到医院看病害怕是否会多收费,对检查和治疗抱有不信任的心态;而医务人员也总感到病人是在存心挑剔。大家都抱怨社会环境不好,是人的素质没有提高,但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和信任的基础。同时,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遇到了诚信的挑战。因此,以“诚心”换“诚信”是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同时也可看出,医患之间的信任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道德理念在诚信教育中的意义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提出了“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道德”的和谐社会。基本道德是“责任”道德,对自己基本道德关注的是基本合格的个体,在和谐社会是主体,要有所得、有所失。积极行善事对他人有利,对自己也有利,需要有社会的激励。因此,要建设诚信社会,必须要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做起。

(一)加强法律建设,保证医患诚信关系

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为诚信医患双方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在当今诚信缺失的社会中,应当更加完备法律相关的制度,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法律,尤其是医疗卫生行业滞后的规章制度,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和剔除。在健全医疗体制的同时,提倡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减少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减少因面对经济利益,失去医德。

(二)加强医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制定有效的医药生产、销售、监督、售后等管理措施。加大对于医药市场的管理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使医药市场违规现象彻底消除。使诚信成为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公民诚信观念和意识。

通过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在人道主义旗帜下,医生对病人负责任,完成医生职业的道德义务,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只要医生尽职尽责,尽到自己的努力,即或手术失败,病人和家属也是会理解的。

综上所述,医患诚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医患失信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设的途径也很多,制度建设是贯穿于医患诚信建设的一根红线。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诚信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方燕君.医患诚信问题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3.

[2]陈邑东.医患冲突与诚信缺失的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30-32.

[3]李艳波,尹嘉晶.由医方代签知情同意书看医患诚信[J].医学与社会,2010,23(8):67-69.

[4]刘激扬,田勇泉.医患关系问题与诚信的缺失[J].求索,2007,(6):71.

[5]白丽萍,张翔.医患诚信的构建策略[J].医学与社会,2008,21(8):35-36.

[6]史俏蓉.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医院品牌的策略与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8(4):44-45.

[7]生方,李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8):74-76.

[8]郑大喜.医患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构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2007,17(2):16-20.

[9]邵志民.医师行为与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47-348.

[10]罗光强,李军,李伦.不对称伦理:境遇危机下医患诚信的一种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9,1(39):84-87.

[11]王东花,付霞.把脉诚信 加强沟通 改善医患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1):48-49.

[12]董玉宏.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1146.

[13]方如平.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本[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97):7.

[14]钱存荣,闫双银,赵冬莉.诚信为本减少医患纠纷拓展医疗市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3):230-231.

[15]王汉荣,穆克伟.打造“诚信”医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408-409.

[16]孙雯波.论医患之间建立诚信关系的社会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5,26(11):13.

[责任编辑柯黎]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医疗机构诚信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