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排名”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2-07-13 02:29赵干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文献综述

赵干

摘要:大学排名问题是社会讨论的焦点,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CNKI数据库上关于“大学排名”的文献进行统计发现,学界目前关于大学排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学排名的质疑、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内外大学排名方法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大学排名;文献综述;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05-02

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术界对大学的关注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关于大学排名的问题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这种强大的社会需求推动下,关于大学排名的榜单也是层出不穷。中国的大学排名起步较晚,因官方对大学科技实力的关注,1987 年9 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以SCI收录论文数量为唯一指标,对中国87 所重点大学进行了排名。随后,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网大和中国校友会以民间组织身份相继公布了各自的排名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

大学排名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很重要的原因不在于大学排名本身,而在于大学排行榜单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实性问题。比如,高考学生、考研生、学生家长以大学排行榜单作为选择高校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也往往看重榜单,将名次靠前的高校毕业生作为自己选材、用人的优先选择。因而,甚至某些行政力量插手到大学排名问题上,期待其所辖地区的高校能够获得较高的排名。这些社会需求将大学排名问题推向了一个畸形的发展轨道。这正是近几年关于大学排名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在公众广泛质疑其合理性的同时,这些榜单仍然同样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为了能够积极理性的看待大学排名问题,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试图为“大学排名热”进行降温。因此,笔者以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排名的讨论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作为切入点来看待当前学界对大学排名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从而检视中国当前大学排名的现象,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当前大学排名的理性思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关于大学排名,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据笔者统计,人民日报2009年有两篇文章论述大学排名问题,2011年达到5篇,2012年截至6月1日也有4篇。而光明日报上2009年有4篇,2010年达到6篇,2011年有5篇,2012年截至6月1日有2篇。这两家国家级新闻单位近几年都有关于大学排名的文章出现,可以反映出大学排名在当前社会上已经引起了较大的讨论。另外,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上以“大学排名”为主题,时间限制在1990—2012年,可以检索到核心期刊文章256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文章101篇。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学科类别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等教育(215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2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4篇)、科学研究管理(4篇);所涉中文关键词前四位分别是大学排名(44个)、大学评价(15个)、指标体系(10个)、高等教育(9个);按所发表的期刊来看的话,教育与职业(22篇)、中国高教研究(14篇)、中国高等教育(14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4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4篇);所发文章获得的基金支持前四位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篇);按文献作者来分的话,前六位分别是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篇)、潘云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篇)、叶赋桂(清华大学,4篇)、俞立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篇)、邱均平(武汉大学,4篇)、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3篇)。

二、统计结果分析

从学科类别、关键词、所发表的期刊、所发文章获得的基金支持、文献作者等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教育学特别是高等教育学、图书情报学是当前中国大学排名问题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大学排名问题涉及到高等教育问题,因而其往往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对象。另外,关于大学排名的问题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和指标体系等则要使用情报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因而该学科在大学排名问题上也得到了应用。

2.从关键词看,大学排名、大学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占据前四则是显而易见的。大学排名问题涉及到的是高等教育问题中的大学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这也可以从所发表的期刊中得到验证,其中教育与职业、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占据前五即可说明问题。

3.从所发文章获得的基金支持可以看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对大学排名问题的研究中进行了资助,说明国家对大学排名问题一直重视,从国家科研基金中设立专门项目进行资助。

4.从文献作者可以看出,前6位中有3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是武夷山、潘云涛、俞立平,其余3人中,叶赋桂来自清华大学,邱均平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刘念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除了叶赋桂之外,其余5人皆来自中国的大学排名研究机构,这说明大学排名问题的研究往往依靠其所依托的专门研究机构来开展。

具体来讲,根据以上文献的统计并参照一些国际知名学者的观点,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排名问题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对大学排名的质疑。目前学界对大学能否进行排名有着不同的观点,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大有人在。在对大学排名进行质疑的学者中厦门大学李泽、朱景坤认为对大学办学水平和声誉进行综合性排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中国的大学排行评价时间短、不成熟,排行结果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应受质疑。另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尼尔·W·朗恩在谈到世界级大学比较时认为:科研成果质量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世界级”比较是可以进行的,但宽泛地将“世界级”标准应用到整个大学质量比较之中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因为,从最好处说,这将徒劳无益,从最坏处讲,则可能造成误导[3]。

其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如果大学可以在折中的情况下进行排名的话,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就成为影响排名结果的关键问题了。关于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国内学者殷之明分析了大学评价指标的国内外差异。严燕、耿华萍等以国内两家大学评价机构: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了两家排名机构指标体系的差异,以及所造成的不同排名结果。另外,宣小红、林清华、谭旭、伊凡等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麦克林》、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的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对中国大学排行中出现的评价体系狭隘、考量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国内外大学排行评价指标存在差异。此外,宣小红、林清华、谭旭、伊凡等还对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指标权重的设里、教学评价指标与科研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大学排行必须直面的四大难题。

其三,国内外大学排名方法的比较研究。赵春晖、安应民等归纳了国外大学评价的三种权力分配模式:英国模式、荷兰模式及美国模式。王战军、瞿斌分析了美国、英国大学排名及特点,大学排名已成为促进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王文华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榜为例,考察了美国如何进行大学排名:以卡内基高校分类系统为基础,美新杂志将高校类别进行合并与重组,最终分为4大类。依据上述分类,美新杂志开设7个排名榜,此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学院进行排名。

三、总结与评论

关于大学排名国内学界进行了诸多的探索,无论是对大学排名的质疑还是关于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大学排名方法的比较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说,在当下的国内高等教育体制下,以及对大学排名近乎狂热的追逐的社会现实下,大学排名问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只能以积极理性的平和心态来看待大学排名问题,而不应该将大学排名与各种功利性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否则,我们的大学排名只能被“功利”牵着鼻子走,这无论对大学的发展还是对全社会理性公民意识的养成都是毫无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喻颖,张锦高.中国大学排行榜公信力的实证研究——以民间三大排行榜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2]李泽,朱景坤.关于中国大学排行评价的几点质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丹尼尔 W 朗恩.“世界级”大学是比较出来的吗?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4]殷之明.大学评价指标的国内外差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

[5]严燕,耿华萍.国内大学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

[6]宣小红,等.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7,(12).

[7]宣小红,等.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难点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8]赵春晖,安应民.国外大学评价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

[9]王战军,瞿斌.美国、英国大学排名及特点[J].科研管理,2001,(5).

[10]王文华.美国大学如何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榜[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

[责任编辑仲琪]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文献综述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