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手段初探

2012-07-13 02:29刘威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后期制作电视节目

刘威

摘要:后期制作是电视节目创作的关键环节。使用高品质编辑机可以减少信号压缩比、提高信噪比,提高节目质量。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减少制作成本、缩短周期,是此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

中图分类号:TN948.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35-02

多年来,我们应用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不断将新的工作方式为引入传统的录像编辑作业中,从使用彩色摄像机DXC-1640、后期编辑设备VO-2600、2800、5850、9850,BVU-850到BVW-65、70,DVPRO等,设备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过程。于1994年在全国同行中首次引进美国的MSP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全国共引进3套),并应用于外事、军事新闻和专题、CCTV-2经济节目的后期制作;1997年又引进美国生产的MIDE100;2001年购置1套带Pinnacle Pro-ONE工作站1台;2002年选择安装了新奥特公司的网络编辑系统;2012年又购买了久合成公司的DV-21XP(3.2T内存)和MP30系统。笔者从设备和制作成本、制作质量、制作费用、制作周期、制作的灵活性上谈一点经验和体会,对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手段作分析比较,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制作质量

制作质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传统编辑采用A/B卷,每做一次特技效果,信号都要损失一次。从索尼公司公布的数字来看,即使是数字Beta机器,超过5次复制,信号质量就有明显下降。从实际结果来看,非线性编辑系统输出的信号清晰度好于复合信号,与模拟分量信号基本相当,不及数字编辑机器。

1.非线性编辑系统压缩比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板卡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信号质量,专业板卡的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压缩比从无压缩到20:1不同,有可调整和不可调整之分,而压缩比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信号质量的优劣,压缩比越大,表示采集时信号损失越多,质量越差,占用的磁盘空间越小。对于不同要求的节目,可以采用不同的压缩比采集素材。一旦压缩比设定,在编辑时无论多少次使用同一素材,信号质量不会改变。传统系统同格式中有高端和低端之分,就制作质量来说,高端机器要好于低端机器。

2.信噪比

传统系统使用磁带编辑,在多次寻迹、反复预卷、快进快倒、多代复制中,由于机械磨损、机械误差而产生信号损失,极大地影响节目信号质量。也就是说,当使用年久,传统系统的信噪比会下降很多。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节目制作处理过程全部是数字化的,从接收视、音频信息到剪辑、特技处理等全部实行数字化,不易受干扰,不会增加噪声。系统设备的新旧对数据处理没有任何影响,制作的节目信号质量不会因设备新旧而有差别,存储的视音频信号能高质量地长期保存和多次重放。

3.编辑精度

正是由于传统系统使用机械控制原理,比如,用锁相环来控制伺服机构,信号系统的延时等等控制机械运动使磁头相对于磁带以25帧/秒(或30帧/秒)记录或读出信号,所以,其精度要做到十分准确非常不易。

在非线性系统中,是把输入的各种音视频信号进行A/D(模/数)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所以其图像和声音的编辑精度是传统设备无法与之相比的。例如,在串编制作播出节目时,要求节目长短要做到一帧不差,这在传统系统上几乎是很难达到的。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控制节目时间长度则非常容易,完全可以做到一帧不差。因而在子栏目之间的衔接上,编辑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多媒体的特技功能,不断提高该节目的包装艺术,以赢取更多的观众。尤其是修改那些配好音、加好字幕的节目画面,可以用变速的方式来调整画面的长短,在音频信号的剪辑处理上,传统系统也是无法消除音乐的断点,无法进行圆滑过渡,而在非线性系统,断点痕迹可以精确处理得天衣无缝。该系统还能完成编辑者在传统系统上须很费力方能完成的、甚至无法完成的一些操作,如利用非线性系统中时间扩展或压缩的功能,在剪辑中展现更多的艺术效果和特点。

二、制作费用

与传统编辑系统相比,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制作费用要低得多。

1.传统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比较

若同样的传统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都经过约3年的使用周期,传统设备会因设备的机械磨损、部件老化等原因,其技术性能、质量等都会大打折扣,或者由于电视技术的发展,系统改型换代,一些设备还面临过时而不得不报废的危险,而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很好地继续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软、硬件可以很容易地升级,技术性能也会不断提高,因而它具有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的特点。按设备折旧费计算,假设两种系统的使用寿命均为三年,加上成本和三年的全部维护维修费用,则传统设备的年折旧费大约是非线性系统的3─5倍。

2.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磁带的作用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磁带是用来向多媒体非线性系统输送素材和记录该系统输出的电视节目,送播或作为资料保存,它只是一种信息载体,因而避免了磁带在传统编辑中的反复多次磨损,延长了磁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作运行的成本。

三、制作周期

在电视节目制作周期上,非线性编辑系统具有很大优势。

1.修改和增删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编辑过程中,所有关于编辑的信息均一目了然地显示在两台高清晰的显示器上,编过的片段或是硬盘上的成片,均可根据需要随意进行内容或顺序上的修改与增删,而不必考虑时间的连续性问题,体现了高效率编辑和再修改功能的特点。如一部专题完成初编,经领导审看后,认为需要删去或增加部分内容,某一个片段需要前后移动,这时,只要在系统上把需要修改的素材编辑菜单重新调出来,或增加一部分素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修改、增删或移动,重新进行组接。又如,一组镜头编完后发现有些编辑点不合适,某一帧画面需要修改,也可以很快地调出这一组镜头进行删改,重新加以编辑。这一功能如果想在传统系统上完成则是不可想象的。较大的修改和增删几乎是将原作推倒重来,需要花费同等乃至几倍于原来的制作时间来完成编辑工作,这对于编辑者来说,不论是在体力、精力还是时间上,无疑是极大的消耗,在长时间制作期间,编辑者会处于一种机械的作业状态,往往会出现组合和插入键按错,由于磁带上磁迹中断,导致前功尽弃。再如,配音中出现错误,当时又没有发现,又不能请播音员重配音,可以在前面的声音中找出相同的音节,复制、插入即可。

2.快速编辑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机制作周期短在于它后期制作电视节目的速度快。在传统的编辑系统上制作节目要完成编辑方式设置、选择VTR的操作、设置编辑点预演、检查修正、实际编辑、编后效果检查等多项工序,非常麻烦、费时。而非线性系统,素材一经输入后,编辑时只要拖拽素材,以及剪辑手柄,其长短、位置在桌面上就可以搞定,剪辑完成后,如果需要增加、减少长度,你只要动动鼠标即可。

制作节目一般要经过初剪、半精剪和精剪三个阶段。传统的制作设备的工作方式必须按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寻找节目素材—素材剪辑—特技处理—合成—最后完成节目的工作过程,编辑要花很多时间根据工作顺序来完成相应的操作,手法单一,操作复杂。这些顺序必须一步一步来进行才能完成制作,机器的操作时间相对创作过程显得过长,使节目的制作效率很难提高。但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以上三个阶段能够一次性完成,直接进行,无所谓粗剪精剪,制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画面长短、位置,随时可以修改出入点。

四、结论

我们利用非线性系统完成了许多节目的后期制作,深深感到非线性编辑系统较之传统的编辑系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手段的极大飞跃。但是,在使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计算机的软件越编越大,占用机器的内存很多,使得经过简单升级的编辑系统的速度变慢;最难过关的是,计算机的硬件对实现新特技、新功能的软件不支持,更不支持操作系统的升级,这无疑要加大使用的投入。如用近10万美元购买的MSP系统,由于压缩后图像劣化太多,不适合广播播出,硬盘太小不能存储太多节目素材,而不得不淘汰;苹果系统软件升级费用太高,较复杂的数字特技需要生成时间,字幕功能不强,给系统输入节目素材要占用较长时间;WINDOWS系统的稳定性不好,操作不当有时死机,操作系统普及使得容易感染病毒等等问题,相信随着国内外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将逐步得到解决。目前,硬盘摄录一体机,用于前后期制作的硬磁盘、制作存储播出网络化、无压缩多媒体影视工作站、更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新的压缩标准和方法等的出现,又为电视工作者带来更大的福音。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传统的电视制作手段必将随着非线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逐步淡出历史舞台,终将为多媒体电视制作系统所取代,这是大势所趋。

[责任编辑柯黎]

猜你喜欢
后期制作电视节目
效果图后期制作中Photoshop的运用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淡妆浓抹总相宜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影视同期录音的后期制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