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打歌”的可行性探析

2012-07-13 02:29蒋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少数民族

蒋宁

摘要:“打歌”是深受云南诸多民族喜爱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打歌”的起源谈起,通过对其民俗特征的介绍,从全民健身视角审视“打歌”,揭示“打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基于“打歌”在少数民族中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议可将其作为全民健身项目的一个内容加以推广。这样,既可达到全民健身、健心、娱乐、交流的作用,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得到传承,对民族民间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打歌;全民健身;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39-02

引言

国民体质的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之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群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加以全面开展,尤其是近十年当中发展最为迅速。随着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之后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保障了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活动普及和参与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巩固全民健身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又制定了2011—2015年的全民健身计划。

在新一阶段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大众性原则,本文作者观察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发现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打歌”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而且若把它推广于全民健身运动中,将会挖掘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更大价值。

“打歌”又有“跳月”(即“跳乐”)、“打跳”、“三跺脚”、“跳脚”、“左脚舞”、“跳歌”、“跌脚”、“踏歌”等名称,是流行于滇西与四川省凉山交界地区、滇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之中的圆圈舞。

一、打歌简介

(一)“打歌”的起源

“打歌”在彝语中被称为“欧克”,在云南大理巍山历史久远,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舞种。它的起源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传说是在部落时期,彝人和傈僳发生了战争。彝人不敌,被包围在山包上,眼见太阳就要落山了,只见彝人在山包上燃起火堆,大家一边绕着火堆走圈,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刀棍,同时嘴里还齐声大喊 “傈僳子你瞧着”(这也成为了后来打歌调中的主要衬词)。山下的傈僳人看到山头熊熊燃烧的烈火,加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不绝于耳,误认为彝家后援来救,匆匆收兵。为了表示对这次战斗胜利的纪念,从此彝家就有了围着篝火打歌的民俗。

另一种传说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设计让士卒起火围圈弄刀,以少胜多的故事。为纪念胜利,围火打歌。现在打歌时舞的大刀,恰似关刀。

又传:唐·六诏时期,蒙舍诏(南诏)主皮逻阁为统一六沼,于垅圩山修建一座松明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召五诏诏主回蒙舍川祭祖,设宴于松明楼上。宴间,皮逻阁退席点火烧楼,烧死了五诏诏主。皮逻阁轻易吞并五诏,建立南诏国。为庆祝胜利,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打歌庆祝。

(二)打歌的民俗特证

“打歌”是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分布广泛、影响较大、历史久远的一个舞种。由于在云南各地区的风格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称谓。大姚彝族、丽江纳西族、宁蒗普米族、摩梭人称 “打歌”为“打跳”,保山彝族称之为“打跩”,普洱、临沧彝族、拉祜族称“跳歌”;滇南多称“跳乐”、“跳弦”。“打歌”一词多用于大理西南部的巍山、南涧、漾濞、永平、云龙等县的彝族舞蹈上,尤以巍山为甚,境内有“东山打歌”、“南山打歌”、“马鞍山打歌”、“巍宝山打歌”、“五印打歌”、“云碧打歌”和用汉语演唱的“打汉歌”[1]。“打歌”在巍山广泛流行,可能与清乾隆年间绘制于巍宝山文龙亭的《踏歌图》有关。《踏歌图》记录了当地的舞态。每当节日和喜庆之时,人们挽手围圈,载歌载舞或随乐而舞。现存“踏歌图”的后山,仍为打歌场。大量史料证实巍山打歌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打歌”是一种群众性的舞蹈,在时间的选择上不固定。丰收之后、农闲季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时兴“打歌”。“打歌”的伴奏乐器通常有笛子、三弦或葫芦苼。“打歌”时,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随意,舞者可以在广场中、院落里甚或是田间、地头的随意一块平地上,围成一圈,合着乐器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踏地跌脚翩翩起舞,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步法虽多,但都简单易学。

二、“打歌”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措施中第(十一)条,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在有着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就“打歌”而言,这一原始古朴的少数民族自娱、健身舞蹈形式,在云南除了深受彝、白、苗、拉祜、瓦、布朗、纳西、景颇等民族喜好外,甚至在一些汉族地区也广为流行。皓月当空的夜晚,在城市、社区的各类广场、平地上都可见到人们手拉手,围成圈,合着音乐,欢歌起舞。随着这一民族元素在广场体育文化的融入,无形之中使大众不管是在健身项目的参与上、还是锻炼的手段和方法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对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项目的多样性、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性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打歌”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中的作用

(一) 健身作用

舞蹈是人的手、脚、头等身体部位间协调、配合运动来完成一套连贯动作的体系。所以,也可以将舞蹈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运动,通过蹦、扭、跳、转、蹬、踢、走等一系列动作,使人体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舒展。就“打歌”这一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而言,人数不限,八九个人可以跳,成百上千人跳也不足为奇。男男女女围圈或相间而排,或一段为男、一段为女,沿着逆时针方向,随悠扬的葫芦笙声和清脆的竹笛边歌边舞。男子舞步以踏、跺、抬、踢、蹲蹦、跳转等动作为主,步法虽多,但都易学。上身随脚下舞步时而左右摆动时而前后屈伸,有时手拉手、微屈膝弯腰,缓缓行进。有时手搭肩膀、踏地顿足。或扭转摆动、互相穿插、强烈踏跳、甩脚。全身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轻重缓急分明,粗犷奔放,豪爽洒脱。女子则双手自然地依脚步轻拍双腿,摆动身子,踏步向左翻转,缓缓行进,边歌边舞。自左向右移动的舞圈不停地旋转,舞姿变化舒疾有致,周而复始[2]。由此可见,“打歌”是一门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舞蹈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各个部位都要动作协调、默契配合,而且舞者还要将视、听、动相结合,才能完整的表现舞蹈的整体效果。从生理学角度而言,这不仅改善了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加强了神经协调作用,从而提高了身体各器官、各部位间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并且在全面开发人的潜能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同时,“打歌”活动有在白天进行或者是从天亮连续打到天黑的,更多的则是晚上在村寨的开阔地围着篝火通宵达旦举行的,直到日出东方,才尽兴而归。这对人的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二)健心作用

舞蹈本身的节奏感,伴乐的旋律美往往能够起到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放松人的身体和心理的作用。就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打歌”来看,其题材、动作离不开古代的生产劳作,它是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因而,每当芦笙吹起、笛子奏响、三弦弹起、篝火点燃、圆圈围起、呼嗨之声不绝于耳时,这样的气氛使人不由的会产生共鸣,忘却身边的烦恼,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冲动,出于本能的欲望,加入舞动的人群,产生心灵的愉悦、精神的释放。

(三)增进交流,促进和谐

现代社会,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压力却在逐渐增加,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类之间缺少相互的沟通、理解与信任。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多为集体舞,“打歌”也不例外。每逢传统“打歌”之日,往往一寨打歌,八方相聚。在这样的场合,通过“打歌”这种歌舞乐形式,在娱乐、健身的同时,朋友间、邻里间也互相叙旧,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这欢乐的气氛中也会因手手相牵、单臂搭肩等这些简单的肢体接触动作而放松平日里人与人之间保持的警惕性,无形之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在改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出了显而易见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

在大众健身中开展“打歌”,其群体性参与的特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在民族舞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人们在广场上无论男女、不分老少,无论民族、不分职业随乐而歌,联臂起舞时,一方面作为民间舞的“消费者”,大家享受着“打歌”带来的健身健心效果,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悄无声息地扮演着“传承者”的身份,将民族舞所赋予的传统文化、信仰、习俗等呈献于众。这样,不但会使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并且喜欢上它,而且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传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从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角度出发,“打歌”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具有增强身体耐力、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作用,能够愉悦人们的心灵,改善人际间交往,发挥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作用。

现在流行于城市间大大小小广场上的“打歌”出于安全性考虑已经没有了熊熊燃烧的篝火,但“打歌”的人依然热情不减,基于如此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和其在全民健身中所显现的价值,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考虑,笔者建议可将“打歌”引入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在大众间加以大力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聂乾先.“白族打歌《考略》与《质疑》”之我见[J].民族艺术研究,2009,(1):40.

[2]白兴发.彝族古代歌舞艺术概述[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7):29.[责任编辑李可]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新闻的突破与深挖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