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优化研究

2012-07-13 02:29石泓费琳林艳王虹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质量优化教学改革

石泓 费琳 林艳 王虹

摘要:目前,由于税法课程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以及内容本身的枯燥繁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税法基础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最终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面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高等学校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税法课程;教学改革;质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72-03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每一个经济人或社会人都与税发生着关系,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税收都已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会时不时地在我们身边出现,可以说,人生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几乎都与纳税分不开。目前,国家在一些大城市试点将房产税扩大到住宅,以家庭人均面积为标准,征税额相当于房产价值的千分之八。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一举措可能会加重购房者的负担。类似这样的问题很自然很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当今社会中,依法纳税,维护自身的护法权益已越来越重要。尤其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专心研究税法和纳税筹划。

一、本科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往届生、在校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本科税法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制约税法教学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我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税制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每年都有大量税收文件实施或修改,而教材出版又有一定的周期,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对新税法出台,旧税法就废止了,一切按新税法执行。根据调查,59%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很多税法教师也有同感。往在税法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只能把教材置于一边,使得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教材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即使教材采用了最新税制,许多内容还是与实际执行方法存在差异。教材内容的滞后是制约税法教学的一个瓶颈。

(二)知识技能与实务脱节

在调查中,有71%的学生认为在校所学的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对就业帮助不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走入岗位。回归教学,学生的确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去企业、税务机关实习的机会。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变成了机械僵硬的税款计算,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采用何种方式加强税法课程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有95%的人选择到相关单位实习的方式。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据调查,有68%的人认为税法课程基本以老师主导课堂,传授知识。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动脑思考。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被动不加分析地听,特别是一些法律规范的条款,税款征收的公式等,学生更是死记硬背,没有从国家制定税法的根本上去理解分析。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主要作用得不到发挥,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听的稀里糊涂。老师讲的越多,学生记得越少。老师越是想面面俱到,学生听的越是模糊。采用这种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教学质量很不乐观。而且现在学生人数多,班额多,层次参差不齐,教师很难把握每位学生的听课质量。对于希望以何种方式(可以不止一种)提升税法课程的学习效果,有85%的学生选择案例教学,有90%的学生选择实践教学方式。

二、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优化

通过以上的缺陷性分析,我们先系统地从体系上对本科税法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建立课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更新教学内容,避免新的法律条款出台后,教材内容的滞后影响税法教学。其次,成立社会实践委员会,使广大同学切身地体会实际的涉税工作,避免知识技能与实务脱节;适当结合纳税筹划知识,使同学们对税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从教学方法上对税法课程进行质量优化。让税法走入现实生活,深刻体会税收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并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如图1所示:

(一)改进教学机制,更新教材内容

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新出版的教材中存在不少废止的条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鼓励各位教师经常登录一些权威网站,例如国家税务总局网站;订阅权威的税法电子期刊,阅读《中国税务》和《中国税务报》,随时注意税法的时事政策信息。组织本专业的税法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将在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上收集的最新税法动态进行汇总编入到教学内容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授课过程中,如碰上重大税收政策出台,要及时地就这些全国范围内引起震动和影响的税制改革政策进行说明和讲解。例如,由于物价的上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升至3 500元/月。新的时事政策加上明白的政策讲解可以让学生从国家出台税制政策的根本上理解税法。另外,税法教学非常有必要采用权威性教材作为辅助,包括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定辅导教材《税法》和注册税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定辅导教材《税法》。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唯一性,维护税法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立课外实践小组

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前景角度,增加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在现有的实践教学课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聘请包括在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企业等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资深注册会计师,企业家等成立校外课程实践小组。定期分批安排学生在税务机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企业进行短期实习。特别是年末年初时,工作量徒增,人手紧张,需要大量熟悉税法知识的人员的时期。让学生通过为纳税人代理税务登记,代领发票,代理纳税申报,代理建账等涉税事宜获得感知认识。实现其能力与岗位及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每学期邀请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就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才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对毕业生的期望等问题对本专业的学生开展讲座。使学生们及早地设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另外,考虑到用人单位通常采用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毕业生,税法课程可增设笔试和面试等培训课程,有的放矢,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三)扩展教学内容

纳税筹划在办理纳税事宜的企业是财务人员的经常性工作,要做好财务管理,必须精通税法和纳税筹划。若没有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可能会使企业多交税款,丧失自己的权益,造成巨大浪费,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在税法课堂适量加入纳税筹划知识对税法内容进行扩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有较大改观。例如,在讲企业所得税时,将纳税筹划作为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让学生自己动脑,结合税法知识设计各种纳税方案,并比较各种方案的纳税结果。学生可以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灵活运用税法知识的神奇之处,从中心生成就感,真正体会到了税法的实用性和掌握它的必要性。结合纳税筹划知识实施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活动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多门课程融会贯通。

(四)以身边税法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一是纳税。”这句名言早已家喻户晓,说明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琐事谈起,努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税收就在我们身边,与国家密不可分,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周边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考察。在课堂上,由学生来讲解、演示并讨论经营单位的经营范围是什么?是哪些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是什么?适用什么税率?何时何地纳税?享受那种税收优惠?学生们如果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税法问题,自身对税法的兴趣会自然而然地提升。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目的的所在。

(五)实施案例与情景教学方法

由于大量的税法案例都来源于是社会生活实践。真实的案例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会增强税法课堂的趣味性,使气氛更加活跃,便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网络,书刊,期刊或实务部门获得真实案例。例如,江苏省溧水县地税局税务人员对某公司2009年度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发现企业将过节的福利物品作为“管理费用-办公用品”进行逃税,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自己。案例真实,发人深省,学生可以很容易学习到知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良好手段。

但是,再多的真实案例对于学生也只能是置身事外,要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情景教学。例如,开设税法实验课,模拟税务申报大厅,根据不同的税种设计不同的纳税方案,将学生划分小组分别扮演税务人员,纳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并模拟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涉税业务的实际流程。并由教师进行辅助和点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实际工作中纳税流程的录像。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活动,丰富了学生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身临其境的教学会使税法知识突然变得妙不可言,亲切无比。基于此,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共同走进税法课堂,在培养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起到了以前的教学方法所起不到作用。

综上,税法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题海训练,而是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税法课程进行系统定位,并优化教学质量,是要在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中,使学生们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见,学有追求。

参考文献:

[1]张平.高校本科财税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质量优化调查研究[J].财会月刊,2009,(14).

[2]左卫青.打造鲜活的税法课堂[J].大家,2011,(11).

[3]夏小华.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6,(9).

[4]王秀敏.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1,(2).

[5]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30).

[责任编辑王莉]

猜你喜欢
质量优化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建筑暖通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市政雨水管道施工质量通病浅析
垃圾发电厂防雷接地设计质量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