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的对策

2012-07-13 02:29刘璇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刘璇

摘要:针对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将顶岗实习所涉及的理念和知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应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还应依靠自身努力解决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等问题。

关键词:顶岗实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84-02

尽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顶岗实习单位的选取及合作问题、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问题、实习学生生活与安全保障问题、实习学生情绪及工作稳定性问题、校企双方指导教师问题、实习过程监控与实习效果考核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增加了实施的难度,使得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高职院校无法得到真正的推行和落实,在文科专业体现得更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对顶岗实习合作单位、正在实习的学生、接受过顶岗实习训练的毕业学生及其就业单位、校企双方辅导人员等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和研究,并与兄弟院校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认为应从改变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认为,高职院校应该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不仅仅是在学生进入大三年级后安排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而是应将顶岗实习所涉及的理念和知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入学教育开始至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之前的在校学习过程中,通过到企业参观、实训,聘请企业人员、学校教师和实习学生介绍等不同渠道和方式不间断地渗透顶岗实习相关信息,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顶岗实习是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而不是追求薪酬待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进行顶岗实习的准备。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

综合分析学生及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必须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和方法。不能将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唯一手段,而是应该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进行调研论证,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主要就业岗位,在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融合相关职业标准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等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相应的实践训练,避免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同时将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逐级递进的方式纳入所有科目的课程标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时能够快速融入,尽快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3.加强校企合作,增加订单培养

调查与实践表明,那些在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订单培养单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大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学生是专为企业“量身打造”的,企业对自己的“准员工”给予高度重视,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与实施等人才培养过程,并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指导。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培养能够使顶岗实习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根据岗位要求培养相应人才,这方面工作应在今后进一步加强。

4.建立切实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必须通过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应该组建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任务指导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企业指导教师各自的权责,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工具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严格过程管理和质量考核,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学校应该建立质量管理监控机制,建立学院、系部、专业团队三级督查体系,指派专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建立高效的信息通道,加强学校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之间沟通,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共同协商解决,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理性看待经管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重新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内涵进行界定

由于学科定位的特点,文科专业学生知识比较宽泛,深度方面相对欠缺,而且许多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企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更多的是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办事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控制能力等。课题组除自身进行实际调查外,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数据,综合各类资料,统计计算出用人单位对高职文科专业毕业生不适应工作的能力缺陷数据:沟通能力差占47.3%,吃苦能力差占38.5%,交际能力差占34.5%,缺少敬业精神占34.5%,专业知识差占26.4%,缺乏自信心占25.7%,好表现自己占20.3%,办事不机灵占20%,推销能力差占18%,难以正确理解领导意图占14%,创新精神差占13%,组织纪律差占8%,口才差占4%,不讲究礼仪差占6%。从中可知,毕业生缺乏的14项能力除专业知识外,其余13项都是综合职业能力。这些数据也同时佐证了课题组的调查结论,对于高职文科类学生“技能”的界定及培养,不能简单地套用理论,必须立足于以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办事能力、适应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为核心的常见工作事务处理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过程,体现的成果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隐形的特征,这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需要在日后的“工作”载体中逐渐展现,不能单纯以某个成品或某个事件进行能力评价。

2.关于专业对口及轮岗实习的问题

课题组成员曾赴新加坡、泰国等地考察交流,并参加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指委及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多个国内会议、与兄弟院校就此问题进行交流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文科类专业如何开展顶岗实习、进行生产性实训是世界性问题。

偏文类专业的就业范围及岗位本身就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如中文专业学生、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说在任何企业都属于专业对口,因为所有企业的员工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只不过因岗位层次不同对能力的要求程度不同。但现实情况是这类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岗位选取方面面临很大困难,因为现行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学什么,做什么”对专业对口进行界定的。

在轮岗实习方面,文科类专业更是面临窘境,如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多数只能充当记账员,因为企业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的需要,不会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账目,轮岗实习基本不可能实现。

3.学校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经过多方交流、研究和论证,课题组认为解决文科专业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道路不能单纯依靠外力。企业有其自身的生存法则,不能屈从于学校。由于企业的多样化人才规格要求,很少有企业一次接收大批量的文科类学生进行订单培养或顶岗实习,按“订单培养”的“一企一式”教学设计对于某些文科专业并不完全适用。高职院校可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方法一,实行“学校推荐与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相结合”、学生 “自主择企,分散实习”的顶岗实习新模式,利用学生与家长丰富的社会资源,将整个社会作为学生的潜在实习基地,解决顶岗实习基地资源不足的困难。同时,由于是自主择企,企业有可能保证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及相应岗位的轮换,可以较好地提高实习质量,并利于学生下一步就业的安排。方法二,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厂,自己创设实习、轮岗的环境,将企业真实流程引入校园,为学生创建顶岗实习的场所和条件。方法三,开设创业园区,成立模拟公司,通过学做一体化教学、仿真训练、创业实践等方式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石丽,陈万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3]张崇信.经营管理类职业人入职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