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体系的建立

2012-07-16 14:44李俊成李德昕聂维忠汪仁杰刘恩东杨晨光王海军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2年2期
关键词:总局检疫媒介

李俊成 李德昕 聂维忠 汪仁杰 刘恩东 杨晨光 常 征 王海军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秦皇岛 066004)

1 前言

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各种疾病对人类危害非常严重,是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们可随入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途径被动携带而造成国际间扩散并引起虫媒传染病的国际间传播流行。如1902年,从塞内加尔起航的一艘法国军舰将非洲疟疾的主要媒介冈比亚按蚊携带到巴西,导致1930年巴西的疟疾暴发[1];亚洲白纹伊蚊经旧轮胎携带从亚洲传入美国[2];澳大利亚多次从国外驶来的船舶上捕获白纹伊蚊等多种输入性蚊类[3]均为典型事例。

我国口岸作为入出境交通工具停靠和进口集装箱、货物集散的一个特殊区域,更是防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侵入的桥头堡。近年来我国口岸在入境国际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中发现并捕获大量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据统计,2002年全国口岸截获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4类37.80万只,2003年7类79.88万只,2004年8类216.15万只,2005年8类5223.67万只,来源地涉及122个国家和地区[4]。2000年以来,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对54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先后发现并捕获了近20万只100余种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涉及鼠、蚊、蝇、蠓、蚋、蜚蠊等6大类,其中多数为重要的病媒种类,发现海神蠛蠓和苏门答腊绳蚋等7个新种,狂怒库蠓等7个中国新记录种,掌握了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在入境船舶上的栖息分布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在国际上首次自输入性蚊类体内分离到13株重要的虫媒病毒[5-9],为今后开展相应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经验。

我国虽然在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研究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技术力量分散,操作方法欠规范,评估系统欠合理,防控体系欠科学,致使我国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工作存在效率低、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未能达到有效防控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促进和完善口岸开展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依法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疾病传入我国,保护口岸卫生安全和人民健康。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全面收集分析我国口岸和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研究相关资料,掌握我国口岸及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基本情况,建立中国口岸及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数据库;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机制和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防控处置体系,设计预警防控处置体系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发现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程度;并提交相应口岸、省级检验检疫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确定发布预警防控措施。

3 结果

3.1 中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数据库的建立

截止到2008年,全国口岸发现医学媒介生物(包括兔形目、啮齿目、食虫目等医学动物类和双翅目、蚤目、寄螨目、真螨目、蜚蠊目等医学节肢动物类)共11类760种;其中医学动物类106种,蚤类100种,蚊类150种,蝇类248种,蜱类28种,螨类82种(恙螨类23种,革螨类59种),蜚蠊类15种,蠓类24种。其他医学媒介生物3类7种(蚋1种、白蛉 3 种、虱3 种)[10]。

3.2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及数据库的建立

至2010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在入境船舶、飞机、列车等交通工具和集装箱、货物、旅客行李内部发现并捕获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7类133种,来源地涉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医学动物类10种,蚊类25种,蝇类69种,吸血蠓类12种,蚋类7种,蜚蠊9种,蜱类1种[11]。

3.3 三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体系的建立

3.3.1 组织结构和功能

组建口岸三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系统,分为口岸局风险评估专家组—直属局风险评估专家组—国家质检总局风险评估专家组,分别由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专业人员、直属局专兼职专家人员和国内及检验检疫系统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形成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体系,负责各自层面及下一层面的口岸和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指导、培训和风险评估分析,及时作出风险研判,为同级及上级机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

3.3.2 基本能力要素和职责要求

3.3.2.1 口岸局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

(1)基本能力要素

为专兼职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者,撰写过本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报告;可迅速鉴别医学媒介生物类别(鼠类、蚤类、蚊类、蠓类、蚋类、蜱类、螨类、蝇类、蠊类等);熟知本口岸常见医学媒介生物种属及种群结构变化和季节消长情况,并依检索图表可鉴定到种属;掌握经常往来本口岸国际交通工具的发航港和沿途寄港的国别情况和入境集装箱、货物等来源基本情况。

(2)职责

负责指导本口岸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对本口岸发现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进行标本前处理、初步鉴别和初级风险评估分析;对本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提供科学建议;将有关情况按照程序上报直属局和国家质检总局。

3.3.2.2 直属局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

(1)基本能力要素

为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专业人员,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一篇以上有关媒介生物监测或控制的论文;可迅速鉴别医学媒介生物类别,并鉴定到种属;可明确判明其医学重要性;熟知本直属局所辖口岸常见医学媒介生物种属及种群结构变化和季节消长情况;掌握经常来本直属局口岸国际交通工具的发航港和沿途寄港的国别情况和入境集装箱、货物等来源基本情况;明确世界范围内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疫病流行区情况。

(2)职责

负责培训口岸级专家和指导本直属局所辖口岸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对本直属局所辖口岸发现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进行鉴别、病原体检测和风险评估分析;对本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提供科学建议;将有关情况总结分析后按照程序上报直属局卫生检疫监管主管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

3.3.2.3 国家质检总局高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

(1)基本能力要素

为国内和检验检疫系统内知名专家和学者,是本专业的鉴定专家,有专著,可迅速鉴别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类别到种属,并明确判明其医学重要性;掌握国内外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进展情况,知晓国际上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全球虫媒传染病流行区域和动态变化。

(2)职责

负责培训直属局专家和指导全国口岸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对全国口岸发现的重要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案例进行种属鉴别、病原体检测和风险评估分析;对全国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提供科学建议;为国家质检总局对外交流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将全球虫媒传染病情况总结分析后按照程序上报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司局。

3.3.3 运行程序

(1)对来自非虫媒传染病疫区的常见医学媒介生物种类,数量较少,由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专家实施风险评估后报检疫监管负责人处置,并报直属局专家组备案。

(2)对来自虫媒传染病疫区的常见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专家在实施风险评估后报卫生检疫监管负责人处置,报直属局专家组备案,同时报国家局高级风险评估专家组备案。

(3)对来自国外虫媒传染病流行区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稀有种类,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专家在实施风险评估后报卫生检疫监管负责人处置,并尽快报直属局和国家质检总局高级风险评估专家组,经专家风险评估后报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司局。

3.4 三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体系的建立

3.4.1 组织结构及功能

在组建口岸三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专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由“国家质检总局—直属局—口岸局”构成的三级防控体系,组建三级防控处置应急队伍,负责不同层面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

3.4.2 具体职责

3.4.2.1 国家质检总局层面

(1)负责全国口岸发现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重大案例风险评估、处置和指挥协调沟通工作。

对可能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危害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重大案例发布预警通告,指导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防控工作;组建一支国家级专业机动队伍,负责全国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指导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尽快赴现场开展相应处置工作。

(2)协调组织,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指挥协调全国系统内外技术力量,加强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检测研究,为制定口岸卫生检疫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职能,增强口岸依法检疫力度。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 (2005)》和《国境卫生检疫法》要求,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口岸一线人员统一工作方法,确实增强口岸依法检疫查验的防控力度。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技能,保证口岸防控工作质量。

组织专家通过多种途径,对各层次专业人员开展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知识技术培训,尽快提高工作素质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工作效率和质量。

(5)加强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指导现场监测和防控工作。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疫情信息收集工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力量,收集分析国内外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注重信息双向反馈,指导口岸现场监测和防控工作。

3.4.2.2 直属局层面

(1)在本级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口岸专业人员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培训和指导、应急演练工作。

(2)组建本辖区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伍,负责本辖区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技术指导和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工作。

(3)负责本辖区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和指挥协调保障工作。

(4)负责系统内外协调沟通和外部支援工作,做到相关指令和信息的及时准确上传下达,确保畅通无阻和时效性。

(5)在本辖区口岸发生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时,按照本级专家组的建议,指挥口岸机构开展处置和调查工作,在作出风险评估后及时上报国家局。

3.4.2.3 口岸局层面

(1)负责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及上级直属局的文件和指示。

(2)负责本口岸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具体监测和防控工作。

(3)负责本口岸时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疫情信息上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物资准备、应急演练工作。

(4)在专家组指导下,负责本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采集、标本制作及病原体检测标本前处理和保存送检工作。

(5)负责本口岸系统内外协调沟通和外部支援工作,做到相关指令和信息的及时准确上传下达,确保畅通无阻和时效性。

(6)在本级专家组和上级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指挥本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总结上报工作。

图1 三级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预警防控处置体系结构和运行示意图

3.4.3 运行程序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预警防控处置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形成国家局、直属局、口岸局预警防控处置的上下统一,协调一致,运行高效的良好机制。

4 小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和交往迅速增加,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也随之不可避免的被带入,种类和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特别是其携带的多种重要虫媒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不断检出,提示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安全风险巨大,自国外传入我国的风险性正在激增。

积极开展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研究在预防其传入的作用中尤其重要。本项研究在总结《中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研究》、《环渤海湾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监测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5IK080)、《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检测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3IK054)和《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蝇与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2004IK134-3.2)等多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成果和工作需要,对建立我国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防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意在促成:①建立口岸和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二个数据资料库,做到资源共享,为保障国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口岸及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数据库系统,建议组织系统内有能力的单位人员,负责数据库资料的收集、分析、鉴定、确认、入库和发布等工作。②建立三级风险评估专家防控体系模式,为科学有序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风险评估专家体系须委托科研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后,根据不同层次职责由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分级聘任专家,并实行动态管理,对技术能力达到上层专家水平的,及时选拔进入上一级专家组,壮大专业队伍力量。③建立三级预警防控处置体系,为有效、迅速、科学防控提供组织保障。国家局和各直属局、口岸局应组织各层防控处置队伍,加强沟通协调,发现问题时根据各自职责依照风险程度及时采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加以处置,更加主动有效地防止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确保我国口岸卫生安全。

[1]Soper F L,Wilson D B.Anopheles gambiae in Brazil 1930 to 1940[J].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New York,1943:264.

[2]Craven R B,Eliason D A,Francy D B,et al.Importation of Aedes albopictus and other exotic mosquito specie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in used tires from Asia[J].J Am Mosq Control Assoc,1988,4(2):138 -142.

[3]Whelan P I.Exotic mosquitoes arriving on seagoing vessels:recommended inspection and eradication procedures[J].Bull Mosq Cont Assoc of Aust,1998,10:14 -21.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年鉴[M].2003,2004,2005,2006.

[5]聂维忠,李德昕,汪仁杰,等.2000-2006年秦皇岛港入境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情况的监测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7,12(5):15 -17.

[6]聂维忠,刘恩东,李德昕,等.输入性蚊类在入境船舶上的分布[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3):182 -183.

[7]聂维忠,刘恩东,李德昕,等.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与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6):498 -500.

[8]聂维忠,谢庚发,邵柏,等.2000-2006年环渤海湾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名录[J].口岸卫生控制,2007,12(5):1 -4.

[9]李俊成,付士红,聂维忠,等.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监测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2):75-76.

[10]王海军,李俊成,汪仁杰,等.中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9,32(2):102-112.

[11]聂维忠,李俊成,李德昕,等.国境口岸输入性蚊类防控措施的探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0,33(2):105-107.

猜你喜欢
总局检疫媒介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铁手咖啡制造总局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检验检疫学刊
书,最优雅的媒介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调和油的消费提示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现榨果蔬汁的消费提示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