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和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肌酐的比较分析

2012-07-19 05:09许祖林易彩响鲁海平陈桃丽
中外医疗 2012年35期
关键词:苦味酸酶法假性

许祖林 易彩响 鲁海平 陈桃丽 谭 琼

宜春新建医院检验科,江西宜春 336000

在中国,肾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各地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恒,许多病人在甲地检查、乙地治疗,或在甲地诊断治疗、乙地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观察,其中血肌酐测定是肾功能的一个主要指标。但由于各地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不同,正常参考范围也不一样,给临床医师和患者带来不便。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方法和本科学方法,大多数化学方法是根据1886年Jaffe建立的碱性苦味酸反应: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1]。为了了解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现随机抽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来该院门诊与住院部患者8份血样标本共40份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文件EP9-A2[2]的要求,在同一台仪器上对两种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①检测系统:仪器为Oly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试剂为积水医疗株社产品,批号801R11,苦味酸试剂为南昌百特生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11221;校准品为奥林巴斯原装校准品,批号0114;质控品为奥林巴斯原装质控品,高值批号0030,低值批号0029。②样本来源:依照EP9-A2[2]文件,每天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门诊及住院患者8份血样标本,连续5 d共40份,其中低于正常值(以酶法为准,下同)标本 10份,正常值标本21份,高于正常值标本 9份。(最低值19.6 umol/L,最高值1 795.9 umol/L)

1.2 方法

①按照EP9-A2[2]文件,每天选取8份标本,分别按1→8,8→1,进行重复测定,连续5 d,共检测40份标本。测定前仪器常规进行保养、校准品定标,每天用两个浓度质控品进行测定,结果均在控。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肌酐所得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两种方法检测肌酐数据比较(±s)

表1 两种方法检测肌酐数据比较(±s)

?

两种方法检测肌酐的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以及平均偏倚情况,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检测肌酐测定结果相关性、回归方程、平均偏倚

3 讨论

肌酐是肌肉中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终产物,人体内的肌酐包括内源性肌酐和外源性肌酐两部分,在控制外源摄入、未进行剧烈运动条件下,肌酐在血中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因此,血肌酐的测定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临床上肌酐测定的常规方法有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由于存在“假性肌酐”的干扰,人们对碱性苦味酸法进行了各种改进,以提高结果的真实性,并实现自动化分析,但总体而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非特异性反应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样品中肌酐在低浓度时,苦味酸法测定结果比酶法测定结果高,在高浓度时苦味酸法测定结果比酶法测定结果低,可能是由于低浓度时,“假性肌酐”发生反应所占比重较大,面酶法特异性高无“假性肌酐”的干扰,高浓度时“假性肌酐”发生反应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且由于苦味酸法的线性范围相对较小,所以测定结果反而比酶法低。

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平均偏倚为21.99%,超出了CLLA'88允许误差,不能为临床所接受,说明两者不能使用同一正常参考范围。但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相关系数(r)为0.998,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相互换算。

综上所述,酶法测定血肌酐是目前较好的检测方法,建议各实验室采用,但由于苦味酸法较经济,仍有不少实验室采用。在特定情况下,如肾移植后病人肾功能的观察,由于治疗地与观察地实验室使用的方法不同使结果的可比性出现问题时,可以用回归方程进行数据转换后进行疗效评估。

[1]叶应妩,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65.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EP9-A2,CLSI.2002

猜你喜欢
苦味酸酶法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苦味酸钾废水处理方法探究
甲基肼苦味酸盐的合成与性能
离子色谱法分析地表水中的苦味酸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Sn-2二十二碳六烯酸甘油单酯的酶法合成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