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口腔脱敏剂治疗重度磨耗所致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2-07-19 05:09吴妹娟李张维王玉栋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过敏症小管脱敏

李 梁 吴妹娟 李张维 王玉栋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 510080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是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机械(摩擦或咀嚼硬物)等情况时出现的一种异常酸痛症状,是常见的一种口腔临床疾病。其病因主要有:不当的刷牙方式、牙龈退缩、根面洁治等原因导致牙体颈部牙本质暴露,从而引起牙本质过敏;以及牙体组织由于进食习惯、夜磨牙等原因产生磨耗、折断,导致牙釉质破坏、牙本质暴露,从而引起的牙本质过敏[1]。该研究中患者的重度磨耗所致牙本质过敏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齿牙合面重度磨耗呈深坑凹状,牙合面用探针轻划出现敏感点或面;机械刺激及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疼痛明显,咀嚼时酸软无力,严重者甚至不敢咀嚼。笔者 2010年 4月—2011年 11月通过使用 MS Cost脱敏剂,Gluma脱敏剂及极固宁脱敏剂治疗重度磨耗所致的DH,比较它们的临床效果,为口腔临床医师治疗牙本质过敏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口腔科治疗后牙重度磨耗所致牙本质过敏症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8~65岁,患牙共计156例。

1.2 临床分级

依据石川修二对牙本质敏感症的评定标准[2],用10℃的水作为冷刺激,配合局部探针检查,根据患者对该刺激的反应,将牙本质过敏症分为4度。0度:无疼痛;1度:冷刺激轻度疼痛,探针刺激轻度敏感;2度:冷刺激显著疼痛,探针刺激痛,但可耐受;3度:冷刺激显著疼痛且持续10 s以上,探针刺激有电击样感。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后牙牙合面过度磨耗致牙本质过敏症者,磨耗区呈深坑凹状,患牙无龋病、根尖周病及其他牙体组织缺损;②患者身体健康,能准确说明牙齿酸软、疼痛程度,牙本质敏感分级为2~3度者;③同意按时复诊;④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他脱敏药物。

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曾进行过其他脱敏治疗;②近3个月内进行过牙周手术治疗;③患区1 cm内其他牙齿有修复物、龋坏、充填物、隐裂、慢性牙髓炎等;④有颌面部神经痛等慢性疼痛史;⑤就诊前3 d内服过止痛药;⑥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

1.4 材料

将156例患牙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A、B、C 3组,包括同一患者口内的不同患牙均按此原则分组。A组:MS Coat脱敏剂;B组:Gluma脱敏剂;C组:极固宁脱敏剂。

1.5 方法

用75%乙醇棉球擦拭需涂布的后牙咬牙合面,清水冲洗,隔湿,吹干。将3组材料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对各组患牙进行处理,1次/d,连续处理3 d。记录术后即刻、1、3个月复查结果。

1.6 疗效评价指标

用探针在敏感区滑动(探诊),并用冷空气刺激咬牙合面(冷刺激),按石川修二的评定标准,计算治疗前后的敏感度差值。显效:治疗后对冷刺激的过敏症状消失,探诊阴性,治疗前后差≥2;有效:治疗后患者对冷刺激的过敏症状减轻,探诊阳性,治疗前后差=1;无效:治疗后患者对冷刺激过敏症状未消除,探诊阳性,治疗前后差=0。有效率(%)=(显效牙数+有效牙数)/治疗总牙数×10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病情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脱敏剂治疗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组疗效比较,A组与B、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3组间比较,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B、C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脱敏药物的疗效比较

3 讨论

关于DH主要有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神经学说、以及流体动力学学说3种假说[3]。而流体动力学学说则是多数学者普遍接受的一种学说,其认为在牙本质小管内充满着牙本质液并与牙髓相通,在暴露的牙本质受到外部刺激时,其相应的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就会向内或向外流动,这种异常的流动一旦传递到牙髓,就会对牙髓产生刺激,引起牙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产生痛觉。因此,根据该学说理论,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小管内液体流动所引起的牙髓神经的兴奋,从而避免产生疼痛,是对牙本质敏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4]。

MS Coat脱敏剂由A液和B液组成。A液主要由甲基丙烯酸盐和磺酸苯乙烯的聚合物所构成的水性乳剂,B液的主要成分为草酸。当使用时将A液和B液等量混合,B液中的草酸与牙体组织中羟基磷灰石发生反应,在牙本质小管内产生不溶性草酸钙;同时,A液为反应多聚体,这种多聚体可将沉淀的草酸钙与周围的牙体组织进行化学性粘接,从而在牙本质表面形成高分子覆盖膜,覆盖在牙本质小管开口处。因此,两液结合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牙本质小管栓塞效果[5]。该研究显示MS Coat脱敏剂对重度磨耗所致的DH患者,其中期(3个月)的脱敏疗效较好,有效率为71.2%,均高于Gluma脱敏剂与极固宁脱敏剂。分析原因主要为,一方面,MS Coat脱敏剂与牙体组织反应后产生的草酸钙,沉淀于牙本质小管深层,另一方面,MS Coat中的多聚体,使牙本质表面覆盖一层高分子膜。这样,即使重度磨耗所致的牙本质暴露较深,但其牙本质小管深层的草酸钙发挥着稳定而持久的栓塞作用,减少牙髓组织受到刺激,抵抗着牙本质过敏。

Gluma脱敏剂为腐蚀类的脱敏剂,其主要成分为36.1%的2-轻乙基甲基丙烯酸酷(2-HEMA)和5% 的戊二醛。其中,戊二醛为有效的脱敏成分,可使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产生沉淀,堵塞牙本质小管,阻止小管中液体的流动,从而达到解除牙本质过敏的状况;而2-HEMA则具有水溶性,可使戊二醛渗入牙本质小管发挥作用[6]。该研究显示Gluma脱敏剂在连续处理重度磨耗所致的DH 3 d后的即刻疗效评价,与MS Coat无明显差异。但在1个月及3个月后,其疗效明显下降及与MS Coat出现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Gluma脱敏剂主要是使牙本质小管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产生沉淀,从而堵塞牙本质小管。但这些沉淀物不似MS Coat,没有与牙体组织产生化学性粘接的这一功能。而重度磨耗所致的牙体组织,其牙本质小管广泛暴露,唾液进入牙本质小管后对沉淀物有缓冲作用,随着时间推移,牙本质小管中的沉淀物被唾液冲出,因此其封闭小管,解除牙本质过敏的疗效逐渐下降。此外,Gluma脱敏剂为腐蚀类,对牙周组织有一定腐蚀作用,因此在处理牙体组织过程中应谨慎。

极固宁脱敏剂属盐类脱敏剂,由Ⅰ液和Ⅱ液两种溶液组成,两种溶液先后涂于牙本质表面,会产生两种不溶性钙盐,两种不溶性锶盐以及一种可脱敏的钾盐,这几种成分可使极固宁具有双重脱敏作用:①能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成超微结构的不溶性无机结晶复合物,深度封闭牙本质小管;②从溶液晶体沉淀物中释放钾离子抑制神经的去极化,阻止了刺激的传播[7]。该研究显示其与Gluma脱敏剂相似,即刻疗效评价三者无明显差异。但在1个月及3个月后的疗效评价中,显示其显著低于MS Coat脱敏剂。分析原因主要为,由于重度磨耗所致牙本质暴露,其成牙本质细胞受到刺激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因此使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明显减少,并且小管弯曲、不规则,因此极固宁脱敏剂所产生的无机结晶复合物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较差所致。

该研究中,3种脱敏剂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疗效都比其即刻治疗后的脱敏有效率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重度磨耗所致DH有关,由于患者在涂布了脱敏剂后,仍习惯性的偏侧咀嚼、夜磨牙或咀嚼过硬的食物等原因所致牙本质的再度磨耗使涂布脱敏剂后形成的膜状物质消失,牙本质小管中沉淀物质流失,牙本质小管重新开放,从而降低了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为了减轻重度磨耗所致DH的患者临床症状,应定期涂布脱敏剂以期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1]中华口腔医学会牙本质敏感专家组.牙本质敏感的诊断和防治指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3):132-134.

[2]蔡琪,钱玉荣,沈丽香.3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2009,29(6):313-314.

[3]樊明文,周学东.牙体牙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4.

[4]何松霖,胡德渝.牙本质敏感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7):434-436.

[5]范影,王怡莹.MSCOAT治疗牙颈部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8,16(6):344-346.

[6]JacksonR,PhilipJ,CoxD.Glumaversusdentinb ondingagents totreatdenti nhypersensitivity[J].TexDentJ,2011,128(11):1189-1191.

[7]SearaSF,ErthalBS,RibeiroM,et al.Theinfluenceofadentindesen sitizeron themicrotensilebondstrengthoftwobondingsystems[J].OperativeDent,2002,27(4):154-160.

猜你喜欢
过敏症小管脱敏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过敏体质与脱敏治疗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让青春脱敏
作秀过敏症
Nd:YAG激光作用下牙本质脱敏机制的研究
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比较及护理观察
特种设备用小管超声波检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