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铁支线隧道基坑监测分析

2012-07-24 09:27邹宏伟
四川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冠梁轴力测点

邹宏伟

(中铁二局,四川成都610031)

1 工程概况

某高铁支线隧道由都江堰市二环路沿迎宾大道和太平街行进,终点为水文化广场,全长3 241.1m。区间隧道标准段共有7种断面,宽度11.2~12.2m。隧道全段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约14.5m,地面以下1~3m采用放坡开挖,坡率采用1∶0.5,下部支护采用排桩加内支撑结构,排桩径1.2m,桩间距2.4m,内支撑采用609钢管支撑,支撑竖向布置两道,竖向间距6.0m,水平间距4m,桩间采用锚网喷防护。

隧道区段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上更新统冰水-流水堆积层)粉质黏土及卵石土及中更新统冰水-流水对堆积层)的粉质黏土、卵石土夹中细砂透镜体漂石。场地各土层的组成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各土层组成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2 基坑监测方案

依据相关规范[1、2]并结合基坑特点确定监测主要内容如下(图1)。

(1)桩身水平位移监测。隧道基坑共布置了94根桩的测斜管作为桩身水平位移量测点(CX1~CX94),测斜管安装在基坑靠土体侧。

(2)冠梁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沿着基坑走向,在冠梁内侧共布置了314个水平、竖向位移量测点(M1~M94)。

(3)钢筋应力监测。共选取86根围护桩进行钢筋应力监测(GJ1~GJ86),在围护桩靠基坑侧和土体侧的主筋上各焊接5个钢筋计,同一主筋上钢筋计竖向间距3m。

(4)钢支撑轴力监测。隧道基坑内选取69个断面对支撑轴力进行监测(ZL1~ZL69),每个断面上下两道钢支撑各布置1个轴力计。

(5)地下水位观测。在基坑内及地表建筑物周边布设129个水位观测孔(JS1~JS129),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

图1 围护结构与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

3 实测结果及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选取某一区段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桩身水平位移、冠梁位移、钢支撑轴力、桩身钢筋应力及弯矩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3.1 桩身水平位移

测点CX01、CX02桩身水平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测点CX01、CX02桩身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桩身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呈逐步增大的趋势,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为10mm(在8m处);在架设第一道钢支撑之前,桩身水平位移近似呈前倾型,这是由于在架设第一道钢支撑之前,基坑已经开挖至一定深度,致使开挖面以上的桩体呈悬臂状态,故形成了桩顶位移大而桩身位移小的变形模式;在架设第二道钢支撑之前,桩身水平位移有中部大、两端小的发展趋势,这说明了桩体端部位移受到了明显的约束作用;在架设第一、二道钢支撑之后,支撑处的桩身水平位移有明显减小的趋势;底板浇筑完成后,桩身水平位移的发展基本稳定,随着中板的浇筑位移基本不再增大。以桩身水平位移指向基坑内侧为正,指向基坑外侧为负。

图2 桩身水平位移曲线(左为CX01、右为CX02)

图3 CX01桩身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 CX02桩身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3.2 冠梁位移

冠梁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5、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冠梁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随时间都呈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M03点,仅为8mm左右,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M01点,仅为3mm左右,远小于0.002H(及规范规定的容许值30mm);以冠梁水平位移指向基坑内侧为正,指向基坑外侧为负;冠梁竖向位移正为上升,负为下沉。

3.3 钢筋应力

图5 冠梁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 冠梁竖向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7 GJ02桩身钢筋应力(左为土体侧、右为基坑侧)

测点GJ02桩身钢筋应力沿深度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开始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成以前,钢筋应力的变化较大,底板浇筑完成以后钢筋应力的变化较小;钢筋的最大拉应力为25.09MPa、最大压应力21.13MPa,钢筋受力远远小于其设计强度值300MPa,且钢筋受力最大值仅为设计强度值的8.36%。

3.4 钢支撑轴力

测点ZL1、ZL3支撑轴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8、图9所示,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道支撑轴力的最大值为512kN,第二道支撑轴力的最大值为461kN,均远远小于钢支撑的设计容许值2 500kN;第一道钢支撑架设以后,支撑轴力有一个明显的快速上升阶段,这个阶段反映了钢支撑预应力的施加过程,以及钢支撑端部附近土体的回弹变形过程;随着基坑土体的开挖,支撑轴力也越来越大,开挖速率越快支撑轴力增长越快;第二道钢支撑架设后,第一道钢支撑的轴力增长速度减慢,基坑底板浇筑完成后,钢支撑的轴力变化基本趋于稳定,特别是在中板浇筑以后,支撑轴力略有减小的发展趋势;

图8 测点ZL1支撑轴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9 测点ZL3支撑轴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5 结论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4.5m,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仅为10.3mm,远远小于0.002H(及规范规定的容许值30mm),冠梁水平、竖向位移变化比较平缓,桩身钢筋应力最大值仅为设计强度值的8.36%,钢支撑对于减小支护结构的变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工程实践表明,该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可行,但偏于安全。

[1]DBJFFl5-20-97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S]

[2]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冠梁轴力测点
液压支架整机静强度试验及等效应力分析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冠梁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SMW工法桩冠梁精细化设计研究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探析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钢支撑轴力在安装过程中的监测分析
深基坑支护中冠梁对灌注桩的影响
基坑开挖阶段支撑轴力时空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