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2-07-28 07:16赵伟萍
中国药业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中膜拉西颈动脉

赵伟萍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300)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m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被视为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可作为高血压病危险分层的一项无创伤性指标[1]。近年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两种疾病可通过炎性反应相联[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慢性炎症敏感但非特异的标记物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3]。本研究中观察了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 44~72岁,平均(54.4±11.7)岁;病程 5~11 年,平均(7.1± 3.2)年;平均体重指数(25.1±3.2)kg/m2;高血压Ⅰ级23例,Ⅱ级20例。参照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诊断及分级标准(2005年修订版)[1],入选标准:年龄40~75岁;收缩压(SBP)不低于140 mmHg但低于180 mmHg,舒张压(DBP)不低于90 mmHg但低于115 mmHg(1 mmHg=0.133 kPa);IMT不低于0.9 mm;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肝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性疾病或栓塞性疾病、心、脑、肾并发症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试验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 例;年龄 37~61 岁,平均(48.9 ±12.2)岁;平均体重指数(23.9±2.7)kg/m2;均无高血压病史和家族史,经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拉西地平片(商品名为司乐平,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4 mg/片,批号为11305015)4 mg,每日1次,早餐后口服。每周应用校正后的标准袖带台式血压计量测、记录血压,血压未达到降压靶目标(≤140/90 mmHg)者,则逐周递增剂量2 mg,最大剂量6~8 mg/d,共治疗24周。治疗期间不改变原生活方式,不同时应用其他降压药物和影响血脂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IMT测定:参照文献[4]方法,对照组于体检时、观察组于治疗前后应用GE LOGIQ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5~12 MHz。患者取低枕仰卧位,颈部伸展后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探头置胸锁乳突肌前缘或后缘,由双锁骨上窝颈动脉起始处沿血管走行逐渐上移,观察血管形态、结构,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以颈后壁IMT为标准(因颈后壁动脉显示清晰,表现为由相对低回声分割的2条平行线,内线为内膜与管腔的分界线,外线为中外膜分界线,其间距为IMT),测定颈动脉壁IMT的最厚处及距此近心处1 cm、远心处1 cm 3个位点,取其平均值;管壁平整光滑,IMT<0.9 mm为正常,IMT≥0.9 mm为内膜增厚,由超声诊断科的医师完成操作。

hs-CRP测定:采血前24 h禁酒及高脂饮食。对照组于体检时、观察组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置干燥试管,待血液凝固后,以3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置-30℃冻存待测。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IMMAG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批号为408076),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随批质控。

1.4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5]

显效:舒张压下降不低于10 mmHg,且降至正常(≤90 mmHg)或下降不低于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低于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 mmHg或收缩压下降不低于3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0%。观察组降压疗效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IMT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见表2。

表1 拉西地平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n=43)

表1 拉西地平治疗前后血压比较(,mmHg,n=43)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

指标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161.7 ± 14.2101.2 ± 12.5治疗后137.6 ± 12.4*84.7 ± 11.3*

表2 两组IMT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

表2 两组IMT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治疗前比较,*P <0.01。

指标 对照组(n=30)观察组(n=43)IMT(mm)hs-CRP(mg/L)0.51 ± 0.082.81 ± 0.74治疗前1.05 ±0.11△4.78 ±0.96△治疗后0.78 ± 0.10*△3.05 ± 0.82*

观察组43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其中头痛、头晕2例,面红2例,心悸1例。一般不良反应较轻,均未中断治疗,患者多能耐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6]。长期的血压负荷增高,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膜-中膜层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使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血管发生变形重塑[7],表现为血管内膜-中膜层增厚、粥样斑块形成。

判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是否增加,是目前用于评价早期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8]。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IMT)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增加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预示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9]。临床检测高血压患者IMT,能客观地反映其动脉损伤程度,对判断高血压临床分级、指导用药、疗效评价,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8]。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炎性反应有关[10]。损伤的内皮可以引起炎症细胞黏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进入受损细胞内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肝细胞合成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性反应急性时相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高血压发生和发展[3,11]。Bautista 等[12]认为,血清 hs- CRP 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存在炎性反应,同时C反应蛋白对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有着直接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严重性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存在及严重程度判断的标志之一[1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目前已知与细胞内Ca2+超载密切相关,而钙离子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已在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4]。拉西地平属第3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15]。本研究显示,拉西地平治疗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改善(P<0.05),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变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表明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降压疗效确切,患者的依耐受性好,而且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可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重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9-92.

[2]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9):1135-1143.

[3]李 博,朱平先.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6):107 -110,115.

[4]陈 明,徐 岩.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649-850.

[5]汪 艺,姜 蕾.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2008,3(12):755 -756.

[6]李 莉,徐迎红,徐 燕,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763-1765.

[7]漆 洁.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7):573 -574.

[8]张 强,邓峰美,唐 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1):1611 -1613.

[9]Mizuguchi Y,Oishi Y,Tanaka H,et al.Arterial stiffness is associated with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early detection with the use of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and ultrasonic strain imaging[J].J Card Fail,2007,13(9):744-751.

[10]余灵燕,何晓薇.超敏C反应蛋白和高血压相关性及意义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90 -991.

[11]莫雪妮,杨益宝,黄绍湘.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612 -2613.

[12]Bautista LE,López-Jaramillo P,Vera LM,et al.Is C -reactive protein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1,19(5):857 -861.

[13]莫云秋,何贵新,王 强,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广西医学,2005,27(11):1737-1738.

[14]范 利.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10):741-743.

[15]吴桂萍.拉西地平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3(6):468-470.

猜你喜欢
中膜拉西颈动脉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冰糖葫芦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