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S系统对TD-SCDMA网络F频段信号干扰的排查分析

2012-07-30 08:08刘赟宇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通信 2012年16期
关键词:频点时隙频段

刘赟宇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裴 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

1 引言

TD-SCDMA网络占用的频带带宽为85MHz,分别是F频段(1880MHz~1900MHz)、A频段(2010MHz~2025MHz)和E频段(2320MHz~2370MHz)。基于业务扩容需要,TD-SCDMA网络目前已经逐步开启F频段。以某城市为例,近期开启F频段的小区共有191个,统计发现全网受严重干扰的载频有42个,其中F频段的载频为37个,占受严重干扰载频总量的88%。同时发现,F频段载频的TS1、TS2时隙间平均干扰统计在-68dBm~-88dBm,但是同小区的A频段载频没有受到干扰。基于此现象,本文将重点描述干扰的排查思路和方法。

2 问题分析

综合应用干扰定位方法,由易到难逐步分析。

2.1 确定干扰频段

由于同小区的A频段载频没有受到影响,可以判定干扰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按照常规方法,尝试将受干扰频点修改为F频段的其他频点(如1881频点和1899频点),通过后台LMT软件观察,结果干扰仍然存在。初步结论:干扰影响F频段的全部频点,不影响A频段频点。

2.2 确定干扰方位

通过MapInfo软件查看干扰基站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发现受干扰基站彼此相距较远,37个受干扰的小区分布在全网的12个RNC中,天线挂高大多在30m以内,天线朝向也不具有方向性。在地理分布上没有发现明显规律。

使用扫频仪查找干扰源,在受干扰站点的楼顶进行全方位的扫频,发现干扰的反向性不强,没有找出明确的干扰方位。

2.3 确定干扰规律

统计一周的干扰变化规律,发现F频段干扰变化存在时段性:在晚间23点至次日早7点之间干扰底噪基本正常;而在白天干扰底噪出现抬升现象,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

这种时段性与平常所见的干扰器不同,根据该特性可得到初步结论:干扰应该与具有业务量变化的通讯系统有关。

2.4 排查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

首先核查我国现有通信体制的使用频段,如表1所示:

图1 时隙间平均干扰变化规律

图2 时隙间干扰变化趋势

表1 主要通信体制的使用频段(IMT-2000的频率划分)

根据表1的频率划分,T D-S C D M A系统使用1885MHz~1920MHz和2010MHz~2025MHz频段,PHS系统使用1900MHz~1920MHz频段,GSM系统使用885MHz~915MHz和930MHz~960MHz频段。通过频谱分析,干扰可能来自三个方面:TD-SCDMA系统自干扰、GSM900二次谐波、PHS系统。

(1)TD-SCDMA系统自干扰

选取受干扰小区,采用锡箔纸对天线进行包裹,发现干扰立即消失,通过这种屏蔽方法明确了干扰来自TDSCDMA基站外部。锡箔纸包裹前后的干扰底噪发生的变化如图2所示。

同时提取基站侧的IQ数据,分析干扰数据中所带的信息是否具备TD特征,进一步判断干扰是否来自TDSCDMA系统内。

采集方法:采集整个上行时隙TS1、TS2的干扰数据,同时采集载波性能测量,如表2所示:

表2 上行时隙TS1、TS2的干扰数据

对IQ数据分析,发现干扰数据不具备TD-SCDMA特征。初步结论:排除TDSCDMA系统自干扰的可能性。

(2)GSM900二次谐波对F频段的干扰

由于GSM900二次谐波频率与TD-SCDMA网络的F频段相同,可能对其带来一定的干扰。降低同站GSM900的发射功率,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TD-SCDMA网络的F频段底噪仍然很高,未见改善。结论:GSM900二次谐波未对F频段的信号产生干扰。

(3)PHS对F频段的干扰

选取受干扰的TD-SCDMA基站,将同站址的PHS基站关闭,发现干扰略有下降,但是变化很小。经过现场勘察,受干扰的TD-SCDMA基站周边PHS站点比较密集,要关闭所有PHS站点显然不现实,需要另寻途径来定位干扰源。

采用频分方式工作的通信系统对F频段产生的干扰将是全部时隙的干扰。如果不是全部时隙上的干扰,则可以判断干扰来自采用时分方式工作的通信系统,目前采用时分方式工作的通信系统是TD-SCDMA系统和PHS系统。前面已经排除了TD-SCDMA系统自干扰,下面重点核查PHS系统。

基于通信系统的时分同步工作原理,PHS系统采用的是5ms帧结构,8个时隙,前4个下行,后4个上行,TD-SCDMA系统的5ms帧结构一般采用2:4配置,即2个上行,4个下行。根据两个系统的上下行时隙转换点的相对位置,PHS的时隙转换点在2.5ms位置,TD-SCDMA系统的时隙转换点在2.3ms位置(TD-SCDMA的常规时隙长度为0.675ms,TS3到TS6共4个时隙,0.675*4=2.7ms,5-2.7=2.3ms)。PHS的下行时隙主要干扰TD-SCDMA的上行时隙TS1和TS2,在TS3时隙上的干扰应该很小。时隙结构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PHS和TD-SCDMA的时隙结构对比

为了观察TS3时隙上的干扰,将TD-SCDMA系统的上下行时隙改为3:3配置,即把TS3时隙改为上行,统计上行时隙间平均干扰,发现TS1和TS2时隙的干扰底噪达到-60dBm~-70dBm,TS3时隙的干扰底噪在-104dBm左右。受干扰小区时隙间平均干扰统计如表3所示。

从干扰时隙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干扰来自PHS系统。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对其他小区的F频点进行验证,得到结果一致。结论:由于PHS系统占用F频段,导致TDSCDMA网络受到严重干扰。

3 解决方案

通过协调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查PHS频率占用情况,发现PHS使用的频率和TD-SCDMA网络F频段有冲突,调整PHS频点后干扰消失,问题得到解决。

在PHS退网之前,针对PHS系统对TD-SCDMA网络F频段信号的干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频点,通过频点协调规划方法规避PHS系统对TD-SCDMA网络F频段的干扰;

(2)设站前应测试电磁环境,保证TD-SCDMA天线接收到的PHS的功率小于-50dBm;

(3)TD-SCDMA基站和PHS基站要有充分的工程隔离,避免共站,且天线主瓣方向应最大程度错开;

(4)对于现网少部分极端场景,若采用以上干扰协调措施仍无法保证共存,建议各省公司根据工信部《关于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工信部无[2009]11号文)要求,上报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要求PHS相关运营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PHS不对TDSCDMA网络F频段产生有害干扰。

表3 受干扰小区时隙间平均干扰统计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虽然TD-SCDMA系统采用频率规划、工程隔离以及智能天线等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干扰底噪,但是多系统间的干扰仍然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因此,在网络建设中如何保持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离,尤其是频点的合法使用,是确保各系统工作性能的关键。在PHS没有完全清频退网之前,对于TDSCDMA网络F频段和PHS之间的干扰问题,需要进行现实考虑和深入研究,在频率规划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频率规范使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有效的规避手段。

[1]李世鹤.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段玉宏,夏国忠,胡剑,等. TD-SCDMA无线网络设计与规划[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姬舒平,刘志坚,董晖. TD-SCDMA系统中GPS失步对网络性能的影响[J]. 中兴通讯技术, 2010(1): 53-56.

[4]朱东照,罗建迪,汪丁鼎,等.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 2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5]3GPP TS 25.123 V6.11.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TDD)(Release 4)[S]. 2007. ★

猜你喜欢
频点时隙频段
基于4G MR的大数据分析优化EPSFB语音时延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复用段单节点失效造成业务时隙错连处理
一种高速通信系统动态时隙分配设计
时隙宽度约束下网络零售配送时隙定价研究
推挤的5GHz频段
基于测量报告数据优化CSFB频点配置的方法
基于TDMA的无冲突动态时隙分配算法
北斗B2频段和GPS L5频段频率兼容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