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12-08-08 01:26杨延杰李素美
中国蔬菜 2012年18期
关键词:菌肥硝酸盐可溶性

赵 贞 杨延杰 林 多 李素美 陈 宁

(青岛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黄瓜(Cucumis sativus L.)作为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果菜,研究解决其优质高产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燕飞 等,2009)。在设施栽培中多年连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导致微生态失衡,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赖庆旺 等,1992)。同时食用的植物中含有的硝酸盐含量过量对人体伤害极大。微生物肥料含有有益微生物菌群、活性酶、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消除有害的硝态氮残留积累、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王明友 等,2001)。在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下,用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菌肥提高作物生长状况及品质的报道已有不少。有研究表明:乐田活性肥有利于辣椒根系发达和植株健壮,并可协调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和单果质量,从而提高辣椒的产量(李金玲 等,2009)。施用PGPR菌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Adesemoye et al.,2008)。施用生物肥后芹菜品质提高,总糖和VC含量明显提高(王文军 等,2001)。艾格里生物肥在番茄、辣椒和甘蓝上施用后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何运祥,2003)。酵素菌肥可改善草莓的品质,能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 VC和可溶性糖含量(蔡艳华 等,2010)。施用生物菌肥后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VC含量和糖分含量提高(许前欣 等,2000)。施用微生物肥料后,黄瓜、番茄和韭菜含糖量都略有增加,韭菜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别增加19.54%和17.02%(王瑞珠和张立音,1999)。生物菌肥在施用量不超过450 kg·hm-2的情况下能提高黄瓜产量,提高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徐志峰 等,2010)。

虽然市场上销售的微生物菌肥种类繁多,但适合日光温室黄瓜生产的微生物菌肥数量有限。本试验选择符合生产要求的六类微生物菌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最适合黄瓜优质高产的菌肥,以期为设施栽培应用微生物菌肥,提高蔬菜品质及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于2011年1~6月在青岛普瑞生物有机公司日光温室中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鲁黄瓜3号,1月29日播种于72孔穴盘,基质配比为草炭∶珍珠岩=2V∶1V。3月4日定植于日光温室,株距为33 cm,行距为40 cm,定植后0、43、85 d施用微生物菌肥,将各微生物菌肥与等体积水混匀,均匀施入各小区中,试验设6个处理,各微生物菌肥分别以T1、T2、T3、T4、T5、T6为代码,以清水为对照(表1)。不同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如表1。4月27日(定植后第54天),每小区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4株,测定生长指标。4月20日至6月4日,选取每小区生长状况一致的10株,每隔2 d测一次果实产量并记录采收果实数,计算小区产量并折合667 m2产量,同时测定平均单果质量。4月30日每小区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3株测定生理指标。各处理每小区面积为8 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各处理田间管理相同。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黄瓜的株高(茎基部至生长点)、茎粗(子叶下1 cm处)、叶片数、叶面积(生长点下方的第4片叶)。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水杨酸法测定硝酸盐含量(李合生 等,2000),钼酸铵法测定VC含量(张宪政 等,1994)。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V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不同微生物菌肥生产厂家、有效成分、有效活菌含量及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营养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各菌肥处理对黄瓜营养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株高,除T2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T6除与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对于茎粗,除T1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T2处理茎粗最大,且与其他各菌肥处理差异显著,T3、T4、T5、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单株叶片数,除T2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6个处理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以T6与T3的叶面积较大。综上所述,T3、T4、T5、T6处理对黄瓜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尤其以T6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的测定数值最大,是获得优质苗的首选。

表2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2.2.1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从图 1可以看出,各菌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其中T2、T3、T4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了66.67%、68.33%、66.67%;T6处理次之,下降了55.00%;T1与T5处理下降得较少,分别下降了46.67%、40.00%。

2.2.2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从图 2可以看出,各菌肥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差异,T1、T2处理的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则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T6、T3处理效果最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44%、15.77%,T4、T5处理次之,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01%、12.39%。

2.2.3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各菌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其中T6、T5处理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6.50%、124.79%;T2、T4处理效果次之,分别提高了91.45%、94.02%;T1、T3处理分别提高了82.05%、75.21%。

2.2.4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除T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黄瓜果实中 VC含量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T6处理效果最佳,较对照提高了138.85%;T4、T5效果次之,分别提高了102.52%、103.24%;T2、T3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59%、24.82%。

2.3 不同菌肥处理对单果质量、黄瓜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T2、T3处理黄瓜单果质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菌肥处理均能够提高黄瓜产量,其中T1、T5、T6处理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分别比对照高18.12%、26.97%、20.46%。

表3 不同菌肥处理对单果质量、黄瓜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产品口味,显著提高产品品质(王明友 等,2003)。菌肥处理后有利于黄瓜生长期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的增加,有利于黄瓜干物质的积累。光合细菌菌剂处理的黄瓜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测定的生长指标都较高,是丰产苗的优选。光合细菌菌剂及禾苗牌-清根再生素处理的黄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壮园肥微生物菌剂、禾苗牌-清根再生素及海亿生物源的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66.67%、68.33%、66.67%,光合细菌菌剂、五色土和海亿生物源处理的黄瓜果实中 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营养品质达到最佳效果。在黄瓜产量及单果质量中,五色土处理的优势较明显。

图1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图2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图3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图4 不同菌肥处理对黄瓜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对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改善品质方面有重要的影响。施用这些菌肥后都能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以光合细菌菌剂效果最佳,五色土次之,在以后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可以配合化肥施用,既增加肥效,又减少了污染,进而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

蔡艳华,王连君,王雨娟,李春辉.2010.不同配方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38(26):14300-14301.

何运祥.2003.艾格里生物肥在番茄、辣椒、甘蓝上的应用效果.湖南农业科学,(3):29-30.

赖庆旺,李茶苟,黄庆海.1992.红壤性水稻土无机肥连施与土壤结构特性的研究.土壤学报,29(2):168-174.

李合生,孙群,赵世杰,章文华.2000.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金玲,郑明燕,崔炯,吴会芳,张立瑞.2009.乐田牌活性生物肥对小辣椒产量及抗病性效果研究.陕西农业科学,(1):29-30.王明友,李光忠,陈洪美.2001.小麦、玉米施用微生物接种剂增产效应初报.土壤肥料,(3):44-47.

王明友,李光忠,杨秀凤,张红,辛兵.2003.微生物菌肥对保护地黄瓜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土壤肥料,(3):38-40.王瑞珠,张立音.1999.垦易生物有机肥应用效果初报.河北农业,(1):21.

王文军,朱宏斌,武际.2001.生物肥料在芹菜上的应用效果.安徽农学通报,7(4):54-55.

许前欣,孟兆芳,于彩虹.2000.微生物肥料农业应用的效益评价.天津农业科学,6(2):45.

徐志峰,王旭辉,丁亚欣,王钰.2010.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科技,(5):269-270.

燕飞,邹志荣,董洁,李江,张志新,王云冰,杨建军.2009.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18(5):272-275,289.

张宪政,陈凤玉,王荣富.1994.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66-144.

Adesemoye A O,Torbert H A,Kloepper J W.2008.Enhanced plant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with PGPR and AMF in an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Can J Microbiol,54(10):876-886.

猜你喜欢
菌肥硝酸盐可溶性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和应用策略探究
生物菌肥种类及用量对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影响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白茶可溶性糖总量快速测定研究
香椿食用前需焯水
水稻OsAAA1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可溶性表达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