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不同药物治疗效果

2012-08-14 08:01赵驻军蒋禄峰秦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2012年12期
关键词:压片体病感染率

赵驻军,蒋禄峰,秦建华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的病原体,主要引起猪的贫血、黄疸、高热等,表现为仔猪虚弱和贫血、肥育猪生长缓慢、母猪繁殖障碍、生产力下降等综合性症状[1-2]。该病多呈隐性感染,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时,造成机体死亡[3-5]。近几年来附红细胞体在保定市多个地区都有发生,因感染附红细胞体或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等多种疫病对生猪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解保定市猪群中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有效地防治该病,本研究对保定市部分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进行了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试验,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及药品 Nikon光学显微镜(YS100);贝尼尔,河北远征药业生产,批号:100718;咪唑苯脲,兰州正丰药业公司生产,批号:100102;盐酸多西环素,华北制药集团生产,批号:100408;磺胺间甲氧嘧啶,华北制药集团生产,批号:100615;土霉素,河北远征药业生产,批号:100427。

1.1.2 血样 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选取唐县、徐水县、高碑店、满城县、清苑县、容城县等6个县30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和20个散养户,分别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随机采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种母猪的静脉血,共2 040份,加抗凝剂处理后于4℃保存。

1.2 方法

1.2.1 猪附红细胞体病原学检测

1.2.1.1 血液压片镜检 取1滴抗凝猪血于载玻片上,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盖上盖玻片镜检。

1.2.1.2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取抗凝血涂片后以姬姆萨染色、镜检。

1.2.1.3 红细胞溶解后镜检 经血液压片镜检和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阳性的血液,取1滴此抗凝血于载玻片上,再加1滴1mL/L稀盐酸溶解红细胞镜检。

1.2.1.4 碘制动试验 经血液压片镜检和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呈阳性的血液,取1滴此抗凝血于载玻片上,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于显微镜下观察附红细胞体的各种运动,而后再加1滴1g/L碘液,观察其运动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1.2.1.5 判断标准 利用血液压片和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的血样,再用滴加盐酸或碘液的方法进一步确诊,以提高附红细胞体检出的准确性。

阳性判定:对采集的每份血样涂片,400倍镜检。检查200个视野,在细胞上和血浆里只要查到1个附红细胞体存在,此份样本则判为阳性;检查不到附红细胞体,此份样品判为阴性。

感染强度的判定[3-6]:每份血样记数200个红细胞,红细胞感染率≤25%的判为+;25%<红细胞感染率≤50%的判为++;50%<红细胞感染率≤75%的判为+++;75%<红细胞感染率≤100%判为++++。

1.2.2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检测 采自上述不同猪群血样2 040份,采用血液压片镜检法检测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1.2.3 不同生长阶段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检测

采自上述保定市部分地区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种母猪等不同生长阶段猪血样2 040份,采用血液压片镜检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1.2.4 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检测 采自上述不同季节猪血样2 040份,采用血液压片镜检法检测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1.2.5 猪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检测 随机抽取感染与非感染的怀孕母猪各50头,所生仔猪出生第1天、第5天采血,采用血液压片镜检法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原检验,检测此病是否存在垂直传播。

1.2.6 临床治疗试验

1.2.6.1 试验分组和治疗方法 将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为10头。

第1组,用贝尼尔治疗,剂量为5mL/头,一次肌肉注射,连用7d。

第2组,用咪唑苯脲治疗,剂量为3mL/头,一次肌肉注射,连用7d。

第3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剂量为3 mL/头,一次肌肉注射,连用7d。

第4组,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治疗,剂量为5 mL/头,一次肌肉注射,连用7d。

第5组,用土霉素治疗,剂量为7mL/头,一次肌肉注射,连用7d。

第6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试验期间,每日定时测体温,并观察各组猪的临床表现如采食、饮水、精神状态,是否发生贫血、黄疽以及腹泻等;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采血,镜检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感染强度在50%~75%(+++)的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

1.2.6.2 疗效判定 有效:临床症状的减轻、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降低。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病原学检查结果阴性。

无效:症状未见好转,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无降低。

1.2.7 体外药敏试验 取感染附红细胞体(感染率90%以上)的抗凝猪血1滴于载玻片,分别滴加上述各种药液1滴,混匀后立即在高倍镜下观察,计算猪附红细胞体从红细胞上脱落并在血浆中停止摆动的时间。同时不加药物做对照。观察猪附红细胞体对各种药物的敏感程度。

判定标准:在5min内使猪附红细胞体从红细胞上脱落并停止摆动,判为敏感药物;如在5min以上,则判定为不敏感药物。

2 结果

2.1 猪附红细胞体原学检测结果

2.1.1 血液压片镜检结果 血液压片镜检可见红细胞上有大量圆形小体存在,多为环形、球形、短杆形、豆点状、杆状、月牙状、串珠状的小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单个或成团寄生。暗视野下有较强的折光性,外围有白环。该小体姬姆萨染色为紫红色。严重感染病例的每个红细胞上附红细胞体可达十几个,红细胞犹如布满突起的蓖麻球。附红细胞体在血浆中呈游离状,常作摆动、扭转,翻滚、上升、下降等运动;一旦附着在红细胞上后,则停止运动。运动中以个体小者显得最活泼。红细胞被附红细胞体感染在50%以内的,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的居多;感染在50%以上的,红细胞出现多形态、星芒状;红细胞感染在100%的,红细胞变形以星芒状为主。

2.1.2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观察可见,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或月牙形病原体,附红细胞体被染成淡紫色,红细胞上附红细胞体的个数从1个到20个以上不等,呈链状或串钱状排列。

2.1.3 红细胞溶解后镜检结果 将感染奶牛血液滴于载玻片上,加入1mL/L的稀盐酸溶解红细胞,镜检,可见游离的虫体增多,且运动加强。

2.1.4 碘制动试验镜检结果 感染病猪血液悬滴镜检,可见附红细胞体做摆动、扭动、上下翻滚等运动,滴加1g/L碘液后,附红细胞体停止运动。此时,即使用或生理盐水洗涤后,附红细胞体活动力也不恢复,也不被碘着色。碘制动试验镜检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为猪附红细胞体[7]。

2.2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对保定市6个县2 040份样品进行血液学镜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结果Table 1 Infection situation of Eperythrozoon suis in pigs in Baoding

由表1可知,猪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感染率为74.25%。附红细胞体感染在保定地区猪群中广泛存在,在不同规模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2.3 不同生长阶段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种母猪等不同生长阶段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见表2。感染头数由表2可知,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均有感染,断奶仔猪感染率最高为82.9%,其次是哺乳仔猪,育肥猪和种母猪偏低,但各生长阶段之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

2.4 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Table 2 The Eperythrozoon suis infection rate in different ages of pigs

表3 不同季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Table 3 Detecting results of Eperythrozoon sui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seasons

由表3可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夏季7、8、9月感染率最高86.67%,其次是秋季、春季,冬季稍低。

2.5 猪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检测结果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怀孕母猪所生仔猪在出生第1天、第5天采血,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猪附红细胞体垂直传播检测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Eperythrozoon suis infection

由表4可见,阳性母猪所产的仔猪第1天附红 细胞体阳性率为56%,在出生第5天阳性率为61%,而阴性母猪所产仔猪在第1天感染率为0,阴性母猪所产仔猪阳性率为2%。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在母猪仔猪间存在垂直传播。

2.6 治疗试验结果

2.6.1 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检测结果 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天、5天、7天血样压片镜检,检测附猪红细胞体(感染强度+++)的感染率,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转阴率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第1、2、3、4、5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检出率由治疗前的最高值83.20%降到3.2%。治疗后7d转阴率分别为92.86%、94.88%、96.15%、95.78%、93.79%。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第6组附红细胞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治疗后各药物组的转阴率明显提高。

表5 附红细胞体感染转阴率检测结果Table 5 The results of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Eperythrozoon suis in pigs

2.6.2 临床治疗疗效 不同药物对断奶仔猪附红 细胞病的治疗效果见表6。

表6 不同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Table 6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drugs on porcine eperythrozoonosis

由表6可知,用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土霉素这几种药物治疗均有疗效,其中第3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治愈率最高,达到80%。

2.7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猪附红细胞体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见表7。

表7 猪附红细胞体药敏试验结果Table 7 Drug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of Eperythrozoon suis

由表7可知,对照组与各药物试验组之间,附红细胞体从红细胞上脱落的时间、在血浆中停止活动的时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盐酸多西环素组和贝尼尔组差异极显著(P<0.01);磺胺间甲氧嘧啶组和贝尼尔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本次调查的6个县区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均达到68.75%以上,其结果与国内其他报道基本一致[8-9]。保定市部分县区猪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为74.25%,各县之间病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在保定地区猪群中广泛存在,该病已给当地养猪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在本次猪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猪均可感染附红细胞体,断奶仔猪感染率最高可达82.9%。仔猪断奶阶段可因母子分离、饲料、环境等变化,使其存在较多的应激因素,过度的应激刺激会造成仔猪免疫力低下,对附红细胞体病原的易感性增高,甚至继发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因此,此阶段应高度重视疫病的预防工作[10]。从季节分析可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其中夏季7、8、9月发病率较高,最高可达86.67%,其次是秋季、春季,而冬季发病率相对较低,这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发病率受昆虫活动影响,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夏季是昆虫孳生繁殖季节,故发病率较高[11]。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怀孕母猪,所生仔猪出现附红细胞体阳性率较高,说明猪附红细胞体存在垂直传播。

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可知,抗血液原虫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对猪附红细胞体都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12],其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效果最好;在临床治疗试验中也证明这些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不同药物治疗对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转阴效果不一,盐酸多西环素转阴效果最好,其次是磺胺间甲氧嘧啶,因此临床上可将盐酸多西环素作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1] 韩一超,焦福林,张玉换,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4):73-75.

[2] Li W,Du N,Xu B,et al.Alteration of integrin-associated protein(CD47)on experimental porcine eperythrozoonosis[J].Vet Res Commun,2008,32(5):411-418.

[3] 刘永夏,刘建柱,成子强,等.应用重组 MSG1蛋白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508-4515.

[4] Hoelzle K,Peter S,Sidler M,et al.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in uncultivable hemotrophic mycoplasmas:ident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enzyme from Mycoplasma suis[J].Microbiology,2010,10(1):194-202.

[5] Hoelzle L E.Haemotrophic mycoplasmas:Recent advances in Mycoplasma suis[J].Vet Microbiol,2008,130:215-226.

[6] 秦建华,杨鹏华,刘占民,等.舍饲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86-88.

[7] 华修国,李宏全,严丽华,等.犬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方法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15(4):251-255.

[8] 方素芳,崔 平.河北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1):39-40.

[9] 许耀臣,王达军,陈爱林,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3):14-15.

[10] 拜廷阳,赵德明,吴志明,等.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8):106-109.

[11] 李子平,王 鹏,胡自然,等.冀西北地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3-16804,16925.

[12] 姜富成,刘聚祥,王克宁,等.猪附红细胞体培养方法及药敏试验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7):39-44.

猜你喜欢
压片体病感染率
番茄复合压片糖果粉末直接压片工艺
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压片玉米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