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2012-08-14 05:25周文君姜永前张学艳陈金磊
重庆医学 2012年22期
关键词:刺激物总分哮喘

周文君,周 鹰,姜永前,张学艳,陈金磊,顾 娟

(1.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江苏盐城 224006;2.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224005)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1-2]。1995年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会议提出了哮喘控制目标,实践证明,如果认真贯彻该会议精神,大多数哮喘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3-5]。然而,从目前研究来看,全球哮喘患者达到该会议控制目标的状况并不理想[6]。生命质量是全面反映患者健康情况的指标[7],其对临床疗效的评价将更加客观、全面。支气管哮喘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体现在身体、心理、生活环境、工作等多方面[8]。本研究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114例,其中男56例,女58例;年龄16~78岁,平均(46.2±18.3)岁。其中,16~20岁6例,占5.3%;21~30岁23例,占20.2%;31~40岁29例,占25.4%;41~50岁33例,占28.9%;51~60岁21例,占18.4%;≥60岁2例,占1.8%。其中未接受过用药监督的42例,占36.8%,接受过监督的72例,占63.2%。未接受过用药指导的11例,占9.6%,接受过用药指导的103例,占90.4%。纳入标准:(1)哮喘慢性持续期严重程度分级大于或等于Ⅱ级;(2)愿意接受吸入激素等长期控制药物治疗;(3)患病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4)激素吸入剂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1个月。排除标准:(1)并发心、脑、肝、肾等严重慢性疾病;(2)无需使用长期控制药物的Ⅰ级哮喘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职业性哮喘;(5)意识或精神障碍,不能清楚表达意愿者;(6)伴发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由研究人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在临床专家、统计专家的指导下多次修改而成。问卷内容效度的CVI系数为0.83~0.91;预实验调查20例哮喘患者,间隔2周重测,问卷信度为0.87。可以认为问卷内容全面,设计合理,能较好体现本次调查目的。统一培训调查员,患者在调查开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16份,回收率95.1%。其中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98.3%。问卷调查时间为5~10min。

1.3 生命质量的评分 采用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2],包括回避刺激物、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刺激物反应、心理情绪、对疾病的担心,共6个领域33个条目。评分采取Likert 5分制,每个题目最低1分,最高5分。总分最低33分,最高165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

1.4 用药依从性的判断标准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目前,每日吸入的剂量、次数(是否完全遵照医嘱,小于治疗方案剂量的为依从性差)。医生根据患者使用都保装置的正确程度进行打分(分为完全正确、比较正确、不正确、完全不正确4个等级,分别赋值为4、3、2、1分)。在调查前1个月每天用药的药量、次数、时间及坚持用药情况是否遵照医嘱要求(分为完全做到、基本做到、偶尔做到、根本未做到4个级别,分别赋值为4、3、2、1分)。上述5项中全部得分为4分的为依从性非常好;有1项得分小于或等于2分的为依从性差;2项得分小于或等于2分的为依从性非常差;其他未依从性比较好。

表1 是否用药指导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表1 是否用药指导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1 14.23±4.29 20.13±4.76117.23±19.81否14.21±3.27 15.28±6.54 17.68±4.38 14.43±6.94 13.07±5.16 15.19±3.98 91.19±13.29 t 4.282 4.381 5.892 5.972 0.678 4.562 6.378 P指导 回避刺激物 活动受限 心理情绪 哮喘症状 对疾病担心 刺激物反应 总分是19.23±3.87 21.39±5.98 23.81±4.92 22.69±7.00.007 0.006 0.000 0.000 0.896 0.001 0.000

表2 是否用药监督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表2 是否用药监督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7 14.28±3.91 21.13±4.56123.79±16.29否15.29±4.17 15.56±6.69 18.23±5.54 18.87±5.49 12.33±5.68 15.26±4.38 97.83±4.49 t 4.951 6.329 5.493 3.982 0.782 5.832 11.837 P监督 回避刺激物 活动受限 心理情绪 哮喘症状 对疾病担心 刺激物反应 总分是21.63±3.98 21.38±5.56 24.17±4.18 23.63±4.50.005 0.000 0.002 0.006 0.693 0.000 0.000

表3 不同用药依从性的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表3 不同用药依从性的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用药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F P非常差 差 好 非常好回避刺激物 16.48±5.47 18.39±4.97 22.36±4.26 25.37±3.96 7.8920.007活动受限 14.47±6.97 16.23±7.16 23.37±6.12 26.72±5.59 11.6930.001心理情绪 16.91±5.45 17.89±4.47 23.26±3.98 26.65±3.49 8.9340.005哮喘症状 14.49±6.34 18.93±8.57 24.95±4.95 26.79±3.81 11.8910.000对疾病担心 12.97±3.84 14.56±2.38 13.88±4.69 16.32±3.88 3.8410.047刺激物反应 14.82±5.76 17.98±4.45 21.33±3.59 23.56±4.67 9.1340.003总分 92.23±22.86 105.38±23.46 124.69±15.39 133.29±26.58 23.1870.0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是否用药指导、监督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用药依从性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F检验。哮喘患者ACT得分、认知水平、依从性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哮喘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哮喘患者生命质量总分为应变量,≤85分为0,>85分为1。考虑到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所有研究因素都纳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采用强制纳入法,拟合回归方程。规定引入水平为0.05,剔除水平为0.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 患者用药依从性好的24例,占21.1%;依从性较好的39例,占34.2%;依从性差的21例,占18.4%;依从性非常差的30例,占26.3%。曾经接受过用药监督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未接受过监督者(Z=14.375,P=0.000);曾经接受过用药指导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未接受过指导者(Z=16.782,P=0.000)。

2.2 是否用药指导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是否进行用药指导下的患者比较,对疾病担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进行用药指导下的患者比较,回避刺激物、活动受限、心理情绪、哮喘症状、刺激物反应、生命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是否用药监督下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是否进行用药监督下的患者比较,对疾病担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进行用药监督下的患者比较,回避刺激物、活动受限、心理情绪、哮喘症状、刺激物反应、生命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用药依从性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 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高于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见表3。

表4 哮喘患者ACT得分、认知水平、依从性评分的相关性(r)

2.5 哮喘患者ACT得分、认知水平、依从性评分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认知水平与依从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得分与依从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ACT得分与生命质量各领域及生命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水平与回避刺激物、活动受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评分与生命质量各领域及生命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ACT得分、认知水平、依从性评分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分析(r)

2.6 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病程、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居住情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评分造成混淆。因此,对以上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以上相关系数的方向均未发生改变。生命质量的总分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349。心理情绪领域及哮喘症状与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497及0.412。ACT得分与回避刺激物(r=0.439)、活动受限(r=0.526)、心理情绪(r=0.592)、哮喘症状(r=0.457)、对疾病的担心(r=0.587)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赋值表见表6。用药依从性、教育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总分的保护因素,病程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总分的危险因素。见表7。

表6 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表7 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或者处方要求用药,如未达到要求者称之为依从性不好[3]。疾病治愈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用药方法,良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如不按医嘱使用也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既往研究显示,哮喘患者不按医嘱服药的比例较高[9],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和哮喘症状影响很大[10]。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情绪心理健康,哮喘症状的发生次数越少[10]。本次调查中,仅有21.1%的患者依从性好。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增加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患者的认知水平高,则生命质量的总体水平高[10]。哮喘患者症状控制越好,其限制活动的状况越少,对刺激物的回避状况越少,心理情绪愈加健康。因此,哮喘控制及依从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和哮喘发作。

哮喘患者中接受过用药监督的占63.2%,接受过用药指导的占90.4%,说明医务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临床用药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对患者的监督用药工作尚未到位,这亦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

哮喘不仅是生理性疾病,亦是心理性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11]。生理性反映在由细胞组分和多种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2]。该慢性炎症提高了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出现,并引起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反复发作,常在清晨和(或)夜间发作、加剧,患者多数可以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13]。心理性反映在心理精神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有重要作用[13]。同时,哮喘疾病本身也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精神状况[14]。

目前,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发现,用药依从性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的最大的影响因素,依从性愈好,生命质量总分愈高。病程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总分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生命质量得分愈低。教育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总分的保护因素,教育程度愈高,生命质量得分愈高。作为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病程及教育程度无法进行人为干预。可对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相应指导和监督,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1]赵学琴,泽明,张香梅.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2):74-78.

[2]Ozqen Alpaydin A,Yorqancioqiu A,Yilmaz O,et al.Validity and relianility of“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n a sample of Turkish adult asthmatic patients[J].Tuberk Toraks,2011,59(4):321-327.

[3]杜明辉,赵森.支气管哮喘控制目标临床应用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23-24.

[4]李昌崇,张维溪.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6):1230-1232.

[5]陈平.诸子正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5例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728-1729.

[6]Strine TW,Ford ES,Balluz L,et al.Risk behavior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ults with asthma:the role of mental health status[J].Chest,2004,126(6):1849-1854.

[7]潘廷芳,司超增,何慧婧,等.我国6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6):636-641.

[8]欧凤荣,刘扬,刘丹,等.SF-36量表在疾病生命质量谱构建中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442-1445.

[9]Kim SH,Han SY,Azam T,et al.Interleukin-32:a cytokine and inducer of TNFalpha[J].Immunity,2005,22(1):131-142.

[10]李冬艳,王磊.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2):157-159.

[11]马迎教,林健燕.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心理及Th1/Th2平衡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92-3294.

[12]Pereira ED,Cavalcante AG,Pereira EN,et al.Asthma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asthma[J].J Bras Pneumol,2011,37(6):705-711.

[13]Dhabadi BB,Athavale A,Meundi A,et al.Prevence of asthma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 India[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2,16(1):120-125.

[14]李婷,石寿森,宋静.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12):1181-1187.

猜你喜欢
刺激物总分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喷嚏为啥两三个组团来?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浅谈犬的注意力训练
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