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在京剧伴奏中的作用

2012-08-15 00:42□隋
戏剧之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定弦中阮京胡

□隋 心

中阮是古老的弹拨乐器,源于汉代,鼎盛于唐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些年来,中阮不断发展提高,无论是演奏技法上,还是表现的内容题材上,已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的音质特别适合在京剧乐队中使用,上世纪70年代起,它就成为京剧各行当、各种板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伴奏乐器。各大音乐院校都开设了为京剧伴奏的中阮课程。以下是我多年来在中阮伴奏教学、技法训练和京剧伴奏方面的一些经验。

京剧乐队有三种编制:一种是以京剧六大件为主以管乐为辅的乐队编制;一种是中西混合乐队编制;一种是大型民乐队和小乐队与京剧乐队的编制。这三种编制以第一种为主,即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中阮、大阮六大件,与笛子、唢呐、笙等乐件组成的京剧乐队。这种编制是京剧传统戏伴奏的主要样式。

京剧乐队最早为京胡、月琴、三弦三大件组成。1924年,由梅兰芳、徐兰沅、王瑶卿引进二胡,经改革,反复试验,京二胡由此诞生了,成为京剧旦角伴奏的主要乐器,与其它三大件合称“四大件”,弦乐中音乐器的加入,大大地丰富了京剧乐队,尤其是对京剧旦角的伴奏艺术和演唱艺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京剧的弹拨乐月琴、三弦都是高音乐器,缺少中音和低音。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丰富京剧的弹拨乐,京剧乐队引入了“秦琴”(蟒皮和木制琴面两种),作为“中音”乐器,使京剧乐队丰富起来。但经过实践又发现“秦琴”在音色音质音量与月琴、三弦结合较难融洽,在京剧文场合奏中,也很不协调。后来逐渐淘汰,由中阮取而代之。

中阮是民族弹拨乐中的重要乐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京剧乐队后,广泛运用于京剧各行当唱腔之中和器乐伴奏。中阮经历了从其它乐手兼任到专业化的演变过程,现已成为一件不可缺少的中音乐器,由专业乐手担任。

中阮弹奏有固定调和首调两种方法。

固定调中阮的四根弦由外至内接五度关系定为e1、a、a1、G,二十四个品,每根弦的音域都有两个八度。按定弦计算,全部音域自G至C3,共有三组多些。中阮用拨子式假指甲弹奏,演奏手法有弹、挑、滚等。京剧中阮的弹奏与民族器乐中用来演奏中间声部的和弦、节奏音型等不同,它主要用于京剧的唱腔伴奏。用固定调来弹奏唱腔,可以解决频繁定弦的弊端。但是,这种弹法与京胡因西皮、二黄、反二黄等唱腔变化,随时换不同调高的胡琴而产生的定弦音高游移,又使中阮与京剧的其它四大件产生音准不稳定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演出中经常出现,有时中阮演奏者不时地提醒其它乐件的演奏者及时调音,以保持乐队整体的音准和音响效果。

中阮的演奏者多由琵琶演奏者担任,因此,在定弦上,很喜欢按四度、五度、四度的关系定为 d1、a、d、A;也有按照五度、四度、五度关系来定的。很多优秀的京剧中阮演奏员在弹奏唱腔方面,能够与京剧唱腔风格,京胡四大件乐件的音域、音高、音色等方面紧紧相扣,既保持了京剧音乐的艺术风格,而又有新的尝试与发挥。

首调弹拨法。中阮的定弦与京胡低一个八度,随京胡定弦的变化而变化,定弦较为频繁。因为它的定弦与京胡把位一样,所以,在弹拨唱腔上与整个乐队比较和谐。在伴奏唱腔上,需要进行减字处理,这种减字必须与唱腔的旋律骨架保持统一。首调弹奏方法中,中阮的旋律、音高、音色与月琴三弦有时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保持一种交替进行的京剧音乐的色彩变化。

乐队的天职是伴奏,中阮不但要为演员伴奏,还要为京胡“伴奏”。怎样理解这个“伴”字和处理好与演员、与京胡及其它乐件的关系,使演员唱得舒服,京胡拉得舒服是中阮演奏者在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一定要牢记自己与演员、京胡的伴奏关系,决不能喧宾夺主,但也不能机械呆板地跟随和消极地应付。应该充分发挥弹拨乐的特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好京胡。这就必须先学会唱腔,记准伴奏曲谱和套路,了解唱腔中的气口、尺寸、力度、变化和音乐分部情况,只有将这些要素熟稔于胸,才能使伴奏和唱腔融为一体,增强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定弦中阮京胡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晚风飘来京胡声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中阮协奏曲《山韵》的音乐意境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试论中阮演奏技巧
中阮左右手演奏技巧和音色间的关系
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
中国民族乐器(之六)京胡
我,京胡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