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扬琴艺术的发展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琴书广东音乐丝竹

扬琴做为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尤其是各地的“琴书”,即是因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的,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广西文场、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梅花大鼓等。在各地的地方戏曲乐队中,如粤剧、潮剧、闽剧、沪剧、越剧、吕剧、黔剧等,也都使用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

一、传统扬琴艺术流派的形成

清末民初,随着民间器乐的发展,许多民间器乐的合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曲种出现和兴起,扬琴的表演形式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诗、山东琴曲等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

在我国扬琴表演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到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始开扬琴独奏表演艺术的先河,并逐渐形成具有地方音韵的演奏风格特点和以独特演奏技巧为特征的扬琴表演艺术传统流派。其中发展水平较高和影响较大的传统扬琴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

扬琴自传入广东沿海后,首先在广东得到发展。早期广东音乐杰出代表人物有严老烈、丘鹤俦等人。广东音乐扬琴演奏家、作曲家罗绮云、吕文成、陈德钜等,对广东传统扬琴的继承和发展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广东音乐传统扬琴擅长运用加花、衬音、坐音、顿音、滚音、密打等技巧,具有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演奏风格。

江南丝竹扬琴的发展主要是和江南丝竹这一乐种密切相关的,曲目是共用的。早期的代表人物有任晦初、张志翔、俞樾亭、郁鼎铭等人。另外,项祖华、周惠、钱方平等人对江南丝竹扬琴的继承和发展均做出了相当贡献。江南丝竹扬琴使用的技法和广东音乐扬琴的技法相同、江南丝竹扬琴的演奏风格突出了轻巧、雅致、细腻的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四川扬琴(乐器)是在四川琴书中发展起来的。从扬琴在四川扬琴中被称为“骨架”即可看到其在琴书中的显著作用。而在器乐曲牌中,扬琴的主奏又使其技巧得到充分的表现,曲牌《将军令》、《闹台》等成为广泛流传于全国的四川扬琴的优秀传统曲目。四川扬琴近代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李德才等人。

四川扬琴使用的琴竹要比广东、江南扬琴的软琴竹硬而短;扬琴的琴体则狭而长。四川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有咕噜音、浪竹、压竹音等,因而具有刚劲豪放、浓烈粗犷的演奏风格特点。

东北传统扬琴流派和东北皮影戏音乐虽有些亲缘关系,但它没有明确的乐种或曲种的影响,而是由扬琴艺人和文士音乐家与民间音乐广泛结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立起来的东北扬琴派为发挥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使用的琴竹与众不同。

二、当代扬琴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作为扬琴历史中的50年,当代扬琴艺术不论在教学研究、演奏技艺、音乐创作、乐器改革等方面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及附属音乐学校,先后开设了扬琴专业,标志着扬琴教学转入到正规化和专业化。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教学经验,并制订了教学大纲和系统的教材,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教学、演奏人才。

许多演奏家们,在继承扬琴各自流派演奏技巧、演奏风格的基础上,相互交汇融合。随着扬琴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提高和优化了扬琴艺术人才的素质,从而涌现出一批青年演奏家群体。例如在1982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中,在南北两片扬琴比赛中有12人获优秀表演奖,这一批新涌现出的青年扬琴演奏家,在演奏技法上都有创新,技艺更趋完满,风格更为多样。标志这一代扬琴艺术人才,在开拓、发展中国扬琴艺术上又迈进了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扬琴音乐创作,以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洋的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创作风格。尤其是近10年来,专业作曲家,特别是一些青年作曲家,创作出一批新的、思想内涵较深的、艺术水平较高的扬琴作品。这些作品不论在题材、表现形式、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等各个方面,都在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两排码的传统小扬琴存在着音域窄、音量小、不能转调等缺陷,为此在继承传统扬琴的基础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艺术家们对乐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研制出多种改革扬琴。这些改革扬琴,在音域、音量、音色、转调、琴体结构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不但能演奏民族风格乐曲,并能胜任与中西乐队的协奏、合奏、重奏及独奏的要求,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扬琴是惟一具有广泛世界性的乐器,现已遍及亚、欧、美、非及大洋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猜你喜欢
琴书广东音乐丝竹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
淮河琴书的现状调查及其传承与保护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