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世界中的意象审美——重读莫言的《檀香刑》

2012-08-15 00:4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520
名作欣赏 2012年6期
关键词:檀香陌生化莫言

⊙戴 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20]

作 者:戴 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里的小说意象,是很难捉摸的。作者通过字与字,句与句,段与段间的衔接,在字里行间巧妙地铺陈开来,一点一滴,小心翼翼地展现着作者着力营造的小说意象。莫言是有名的作家,同时他的作品也存在不少争议。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没有绝对的丑与美,恶与善,俗与雅,这些所谓相对的意象在莫言的笔下界线是模糊的,庞杂的。而这些多元的小说意象也让莫言的小说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莫言的小说意象,比如声音意象,除了能在听觉上感受到之外,还能通过声音的意象感觉到画面,具有可触性和可视性。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发出声音,泉水丁冬,虫鸟低鸣,散发着清新暖人的气息。这些意象都是稍纵即逝、不可复制的,但是莫言妙笔生花,让这些声音意象都得到了延伸。《檀香刑》是莫言众多长篇力作中的代表,本文将重温这部经典,进而研究其中的意象审美。

一、莫言与小说《檀香刑》

莫言,被誉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怀乡的气息。莫言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做过很多工作,曾经在棉油厂当过临时工人,也当过兵,喂过猪,种过菜。1979年以后,逐渐参与文职工作,当过保密员,也曾任宣传干事。不同的角色转换,让莫言对人生、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莫言的文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很多小说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莫言非常注重文字的运用和小说意象的营造。他的很多小说构思新颖奇特,不世俗也不媚俗,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象。无论是天马行空的叙述,还是刻意为之的写作技巧,都展现出莫言极深的文学造诣。《檀香刑》花费了莫言五年时间,可见莫言对这部小说的重视。《檀香刑》在历史的印迹中找寻文学印迹,小说的时代背景设置在1900年这个特殊敏感的年份。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在山东取得了中国的铁路权,修建了胶济铁路。八国联军攻华、袁世凯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这些历史大事件都有所涉及。莫言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普通劳苦大众的生活面貌,生动再现了在政治动荡、兵荒马乱下的“高密东北乡”运动。《檀香刑》中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赞歌,与小说中的各种血腥、各种酷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这部小说散发出一种诡异奇妙的美感。

二、小说《檀香刑》中的意象审美分析

《檀香刑》这部小说名中带有“刑”,小说内容里也涉及到非常多的刑罚,这些刑罚具有具有意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拷问,这些不同的意义构成了小说多种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能加深小说本身的审美意味,也能丰富小说的故事性和历史性。

1.意象繁复化,小说特色鲜明 事实上,莫言的小说里有非常多的意象,在《檀香刑》中突出体现为声音意象和人体意象。莫言关注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无论是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还是泉水的淙淙声,这些自然而美好的声音都在小说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自然存在的声音,来自人类的声音在小说中也有充分的体现。除了声音意象,所谓的人体意象也是莫言小说中的代表。人体意象是指人身上的各个部位或者衣服帽子等,都能反映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甚至能影射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这一点上,为了突出人体意象,莫言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用各种形象夸张的比喻来凸显小说的人体意象,达到突出人物性格,丰富小说内容的目的。这些意象很好地与故事情节联系在一起,彰显出小说的主题。

在小说《檀香刑》中,繁复的意象,更是被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檀香刑》的小说特色鲜明,既有时代历史的烙印,又能体现出当时社会人的精神面貌。很多人称这部小说是一部激情之作,带有强烈的新历史主义意味。小说的内容情节可以用汪洋恣肆来形容,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刑罚一次又一次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各色的刑场中,反映出小说主题。同时,这部小说带有民间传奇特色,运用看似传统,其实并不传统的叙事手法,将张力十足的小说魅力彰显出来,让小说本身的叙事显得十分独特,也体现出生命的悲壮和顽强的生命力。透过这些意象,让小说的审美内涵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小说文本本身,还能让读者联想到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小说的特色。

2.意象陌生化,小说主题突出 很多人读过莫言小说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莫言的小说有种陌生感,不易让人接近。这种陌生化主要体现在各种食物界限的不明朗化。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事情有的时候具有人的特性,而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具有静止的事物的某些特征。而事物的美与丑,也不能简简单单的划分,丑恶的事物往往也具有美的一面,美好的事物也有非常丑恶的时候。莫言的小说天马行空、光怪陆离。正是这些使得莫言小说的意象呈现出陌生化的特点。小说的陌生化让读者的阅读经验和接受心理都受到一定的挑战。莫言的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莫言擅长的比喻塑造出的小说意象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让读者在阅读时得到一种新鲜感。

《檀香刑》中涉及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来自各个阶层,但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着。小说中的人物孙丙,原本是班主,茂腔剧团的当家,他的第一次出场与他这个身份十分吻合。人们敲着铜锣来迎接他,这也是戏班一贯的套路。孙丙的出场动作——翻筋斗不仅在视觉上十分养眼,同样在听觉上也有影响。这个动作能让人联想到孙丙这个人的性格。莫言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表达出不一样的意象,这也为孙丙今后的活动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任何事情都跟唱戏的套路一样,有开场,有高潮,也有结束。尖锐的斗争过程无论如何激烈,结局都是沉寂的。孙丙的出场,让人们意识到他之前的身份,此时的孙丙确实也没有完全脱离这个身份。莫言通过这个人物营造出的意象,让人捉摸不透,有很强的陌生感,但这些看似没什么关联的人和事却是必要的,能深化小说的主题。

3.意象感觉化,小说审美独特 虽然莫言的很多小说都涉及到了意象,但在不同的作品中,小说的意象也不尽相同。除此之外,在不同的作品中的意象也不是中规中矩的。这些意象总是充满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意象营造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莫言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冲突性,人们能感觉到剧烈的碰撞和四溅的火花。这些意象与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情绪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客观上和主观上的感觉完全不同。这些被感觉化的意象,可以在大量比喻中一一感觉到,能通过眼睛感觉到的客观化的事物,结合不同人的主观的感受和理解,展现出只属于莫言小说的意象。我们都知道,比喻需要本体和喻体,而喻体与本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些关联性和相似性的,不一样的意象,让小说的审美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觉得小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所谓惨烈,不仅仅是小说中呈现出的各种恐怖至极的刑具和层出不穷的刑罚。莫言对这些刑罚和刑具的描写十分详细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怖感。刑具和刑罚表现出了血腥和残酷,这种淋漓尽致、酣畅淋漓的感觉是莫言小说中独有的,这来源于莫言敏锐的观察,以及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读者可以在《檀香刑》中的各种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而意象突出的意绪化和感觉化都让小说的故事备感真实,让小说显得与众不同。

莫言在《檀香刑》这部小说中展现出瑰丽的小说意象审美,具体体现在意象的繁复化、陌生化和感觉化上。莫言是北方人,他的作品既有北方人的粗犷,但粗中有细,对文字的驾驭游刃有余。莫言的小说一向以大胆闻名,既犀利又充满力量。除了这些,还与莫言的语言文字功力有很大的关系,莫言运用精巧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将这一切一点一点地展现出来。莫言的文字或浅或深地带有某些现场感,能够通过文字的魅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亲近感,让文字传达出一种指向性和灵动性。小说中的意象也不再只是被客观展现,同时给人一种冷峻的外观感觉。这些都带有强烈的意绪化的意味和突出的感觉化色彩。

[1]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J].当代作家评论,2006,(01).

[2]赵歌东.“种的退化”与莫言早期小说的生命意识[J].齐鲁学刊,2005,(04).

[3]田甜.莫言小说的语言滑变与心理特色[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

猜你喜欢
檀香陌生化莫言
过去的年
把檀香放在书上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缥缈檀香拂面青
檀香之爱
教学新思维
军旅雅士
檀香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