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晋的风度论音乐的度

2012-08-15 00:42石家庄学院音乐系石家庄050000
名作欣赏 2012年14期
关键词:仪容风度魏晋

⊙李 莉[石家庄学院音乐系, 石家庄 050000]

作 者:李莉,硕士,石家庄学院音乐系讲师。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从汉末到隋初这四百年中,由于政治环境的动乱与各朝政权的急剧交替变革,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统治的力量,各种“异端”思想得到了发展,老庄思想和外来的佛教也日趋兴盛。在这种历史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也处在变化发展时期,摆脱了汉以来的儒学束缚,得到了比较自由的发展,呈现出缤纷复杂的情况。

当时思想界主要倾向是崇尚老庄,高谈玄理,不管世务和行为放诞。文学也变得不具现实性,所谓“竹林七贤”,都寄情于竹林山水之间,诗风上表现出虚无玄想的倾向。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在汉代散文的基础上逐渐向清新通脱的方面发展,文章中增加明显的抒情成分,曹氏父子的文章,就明显地呈现出这一特点。嵇康、阮籍愤世嫉俗,佯狂避世,且文笔犀利、泼辣,富有战斗性。

魏晋的风度可以说是怪异、洒脱、豁达、风趣。它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崇尚与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这些真实、豁达、爽朗的特点与音乐的产生、音乐的色彩、音乐家的性格乃至音乐人的性格都有异曲同工之效。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可以理解为,“知识”是大家所共有的,必备的。而“智慧”则根据不同个体的智商、性情以及先天条件的差异或高明、或低劣。而魏晋“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的崇尚,恰恰尊重了“智慧”的体现。这样的智慧,也体现了人的一种天赋,也或者是音乐的天赋。

从“建安风骨”到“竹林七贤”,从诗歌散文到赋辞小说随处都可以嗅到当时时代的性情、风骨和仪态。从中领略到魏晋的风采与雅量。风采与仪容有关,雅量与性情有关。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大智如愚,表现出来的是雅量。智者乐水,表现出来的是风采。

由此便想到我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赵晓生教授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所提及的“琴道”一篇。他强调钢琴演奏中的“整体系统演奏法”。力图以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的辩证方法为基础,以整体、辩证、系统的方式建立起一套独具特色的钢琴演奏理论系统,强调“琴法、琴艺、琴韵”三合一的艺术轨道。琴法即技术,琴艺即表演,琴韵即风格。三者贯穿学琴伊始至成为演奏家的全过程。因而以韵为“理”,又以“气”贯通始终。这是通过“气”技术、表演、风格三个系统才可能合而为一,在“道”的整体大系统中统一起来。以手指为基础,身体为本源,腕、臂为二者中介,作为演奏练习的“外向功”。融入与“气、心、神”为主导的“内向功”做到内外合一。这些是作为一名钢琴家的必由之路和基本条件。

钢琴家是具备全面素质的艺术家,更需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依赖于他的“天赋之才”,依赖于他对音乐的真正感悟,依赖于许许多多音乐之外广博而丰富的知识的支撑,依赖于他的心境、灵魂。

作为一名音乐家要具备诗人的气质,这是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充满着诗意。说到诗意,人们自然地会想起浪漫主义的一批音乐大师们,比如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常被称作“音乐诗人”。其实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诗人气质”不仅仅局限于在对浪漫主义作品的诠释上,而且应当贯穿音乐底蕴,成为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血肉的一部分。由此想起了“建安文学”的中心人物“曹氏父子”。先说曹操,因为他镇压过黄巾军,并且吸取了汉朝衰败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最终在军阀纷争中击败了强大的对手,统一了北方。所以他擅长的乐府歌辞,既具有民歌的特点,又可以听到他用乐府旧题来讽咏时事,抒发抱负。于此造就了曹操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质朴,格调高昂,形象鲜明,具有一种激昂慷慨的悲壮情调。

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文具有充实的内容。辞赋就其创作精神来说,是屈原《离骚》精神的直接继承。并在学习乐府诗歌和古诗的基础上,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居于“真性情、高智商”之后的就是“美仪容”。喜欢漂亮,跟崇尚智慧一样,也是那个时代的风尚。从汉末到魏晋都是如此。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曹操“姿貌虽小,而神明英发”。严格地说曹操的风度乃“帝王气象”。“魏晋风度”还要体现“漂亮”。当时用得最多的比喻便是“玉”,漂亮的人被称为“玉人”。这些“玉人”包括“竹林七贤”以及与其同时代的裴楷、简文帝司马昱、王 的孙子王恭等等。其实美仪容的风度,是中国智慧艺术化和人间化的一个里程碑。在当时,政治黑暗,美就在自然。礼教虚伪,美就只在天际。前途无望,美就只在当下。人生无常,美就只在今世。由此可见,魏晋的风度是被动荡的社会逼出来的。这些风度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视世俗,服从内心。于是,英雄辈出,佳作迭起。

魏晋时期的音乐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曹魏时期“思想通脱”,充分容纳异端及外来的思想。贵族文士打破轻视俗曲的传统观念,学习民间歌曲并用民间歌曲作诗,一时蔚成风气。相和歌和平调、请调、瑟调三调歌曲的清商乐,魏晋时期有较快的发展,并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魏晋时期这种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视世俗、服从内心的豁达与洒脱也正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所具备的气质与灵性。比如一位真正的钢琴演奏大师,他的演奏往往并非完美无缺。但他有着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高贵轩昂的气质和匪夷所思的灵感。据史料记载,贝多芬的演奏常常会出现一些漏音、错音的错误瑕疵;安东.鲁宾斯坦也常在舞台上发生意外,甚至有过忘却整首乐曲而即兴演奏四分钟之久的事情。然而,这一切绝不会掩盖他们作为最伟大的钢琴家的声誉和地位。他们之所以伟大的最根本原因,是那些音乐可以令人感奋、流泪、沉思、具有强大的内心力量与感人的闪光灵感。贯穿着音乐家对人生、社会透彻的感悟。这是演奏家和演奏匠的区别;演奏匠缺乏灵性,缺乏贯穿始终的“大气”,依靠出众的机能在演奏。而钢琴家不但有出众的机能,而且还有丰富的灵性。他们传达的是音乐的内涵与底蕴,而不仅仅是音符。

不由得我们再次想到了的曹操。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相貌的描写一个字都没有,这样一名开国皇帝,如果一表人才,肯定会大书特书的。由此后人断定曹操一定形象不佳,有记载,连曹操自己都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记录。曹操当了魏王之后,有一次匈奴派使节前来。他“自以形陋”,怕震慑不住匈奴人,就让崔琰做替身。崔琰是当时的名士,《魏志》记载“声姿高唱,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于是,曹操让崔琰穿上魏王的衣服,自己则扮一个侍卫,拿着刀,站在榻旁边。事毕,曹操派人去问匈奴人,匈奴人说道,魏王(崔琰)“雅望非常”啊!但是,他旁边站的那个“捉刀人”,才是真英雄。这些足可以说明,外貌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人贯彻心骨的精神气质。像曹操这样,无论长相如何,都一定是霸气十足,不怒而威,能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让人不知不觉地被他所控制。这就是一种风度。和具有魔力、魅力、聚众力、感染力的音乐大师如出一辙,大概来自常人“匪夷所思”的感悟与风采。

作为一名喜爱音乐的人,之所以对“魏晋风度”情有独钟,原因是它与之前的思想学派大为不同。它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它是从人格到人情的转折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法家只讲治国,不讲做人,墨家也很少讲到。讲人生的是儒道两家,但讲法不同,观念不同。老子讲人生智慧,庄子讲人生态度。孔与孟都讲人格塑造,结果生成了一群伪君子。到了魏晋儒家思想边缘化,《周易》、佛家、玄学盛行,表现为魏晋的风度,就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这就必须需要讲人情,讲内心感受、心灵慰藉、情感交流。其次,它还实现了从社会到自然的转折。先秦诸子也讲自然,但都是为了讲道理,借自然来讲社会。魏晋名士讲的自然,却是真自然、纯自然。可以说,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魏晋求美。正像音乐家一样,可以无拘无束、放心大胆地去营造自己的音乐宫殿,如入无人之地——这是何等气魄,何等畅快,何等真实,何等宽阔!

[1] 林俊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3] 易中天.中国智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仪容风度魏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风度
浅谈小学教师的形象魅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风度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浅谈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
魏晋士族为什么爱拼“颜值”
浅谈大学生仪容仪表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