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爱玛悲剧根源及其女性意识

2012-08-15 00:42杨跃珍中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5
名作欣赏 2012年3期
关键词:莱昂包法利爱玛

⊙杨跃珍[中州大学外语学院, 郑州 450005]

爱玛是19世纪中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在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爱玛本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农村少女,她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涉足上层社会,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于是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专门学习贵族女子的言谈举止。他没有想到他这一举动不仅没让女儿进入上流社会,反而毁了她一生。脱离实际的虚幻的贵族教育,让爱玛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幻想。在父亲的撮合下,她嫁给了当地唯一的一个体面的人——包法利医生。新婚之初他们的生活还算恩爱,但是没过多久,爱玛就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因为夏尔“太庸俗了,一点情趣都没有,既无雄心,又无才干;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耍剑、放枪”。这和她心目中的“勇猛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衣冠楚楚”的白马王子完全不同。后来,爱玛对自己的生活和丈夫越来越不满,要求搬到永镇居住。就在永镇,爱玛邂逅了英俊潇洒的实习生莱昂。两人在音乐文学方面颇有共同语言使得他们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但是他们的感情也因为莱昂到巴黎求学而搁置。就在莱昂走后,爱玛百无聊赖之际,情场老手罗道夫乘虚而入,爱玛做了他的情妇。但是在爱玛决定抛弃家庭与孩子,要求和他私奔时,罗道夫又无情地将她抛弃,因为他已厌倦爱玛的身体。为此,爱玛还大病一场,但她也决定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试图安分守己,行善信教,叫人重整花园。可怜的包法利大夫为了让妻子散心,便带她去看戏,但是这次偶然的机会让爱玛巧遇莱昂,两人旧情复燃。爱玛为了能和莱昂幽会,编织各种谎言来骗包法利先生。同时,她也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到了莱昂身上,沉湎于爱情的快乐之中。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和奢侈品,债务越积越多,不得不典当房产,掏空家底。奸商勒内上门逼债后,爱玛陷入困境,于是她向情人求助,但是她的两个情人都见死不救,这时爱玛才意识到:爱情不过是梦幻中的游戏,当利益交关的时候,它就萎缩了。爱玛绝望了。于是,她回到家中,吞下砒霜,绝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爱玛的悲剧根源

爱玛因为“两度红杏出墙”导致家破人亡,被骂成是“不正经的淫荡女人”。有些学者将其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相对比,发现这两个悲剧人物虽然在时空上相隔遥远,但却十分相似。她们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分别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有其深刻的社会环境根源。

1.社会因素 首先,我们看看包法利夫人生活的时代,是复辟王朝后期与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弥漫着奢靡、腐败、虚伪、矫饰的贵族之风,同时是个父权社会。整个社会是以男性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为依据,压制女性的正常发展。父权体制下的女性,往往天真无知,任人摆布,委曲求全,没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爱玛被送进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以及后来嫁给包法利先生都是父亲卢欧老爷的主意,不是她自己的选择。

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占统治地位,而女性只是附属品,她们在生活中只是男人的妻子、情人、女儿或家庭中子女的母亲。卢梭曾说:“女人依靠男人的感觉而活,依靠男人对她们的奖赏而活,依靠男人对她们的吸引力、对她们的美德所设定的价值而活。女人一生的教育都应该依照和男人的相对关系而计划,女人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甜蜜且愉悦。”

在当时社会,人们认为女人的舞台在家里,任务就是悉心照顾丈夫和孩子。在他们眼中,女子尤其是已婚女人的责任就是以自己的身体和美德为男人服务,为丈夫生育子女,满足丈夫的性欲望,下层妇女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这种男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传统角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先驱波伏娃就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被塑造的。她在《第二性》中写道:“女性在幼年时是个独立的人,随着注意力向男性、恋爱、婚姻转移而逐渐放弃了自我,从独立的人变成了被动的客体。”由此可见她们是以“第二性”的身份存在于社会边缘的。在小说中,爱玛为了迎合情夫完全丧失了自我。她和莱昂初次相识时,为了博得莱昂的欢心,压抑自己的欲望,好让自己表现得像个“贤妻良母”,后来又为莱昂和罗道夫大笔大笔地花钱,以至于陷入困境。她的这种爱情观有点类似张爱玲说的:遇见你我的头便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她和两个情夫的感情其实就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她一味地付出,但是却换来不平等的待遇。

2.环境因素 爱玛自从13岁开始就被送到修道院,试想卢欧老爷为什么要花大把钱把女儿送进贵族学校呢?无非就是希望她学习贵族小姐的谈吐举止,将来攀个贵族女婿能进入上层社会。爱玛从小就被动接受了父亲这种仰慕贵族、攀附贵族的思想。骄奢淫逸的社会风气,腐蚀了她原本纯洁的心灵,她是这种不良社会之风的直接受害者。在修道院里,她接受的是消极、颓废的知识。她读司考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爱教堂为了教堂的花卉,爱音乐为了歌的词句,爱文学为了文学的热情刺激”。从此以后,她对爱情和婚姻有了美好的幻想,她常常幻想自己“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园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隆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着下巴,遥望一位白羽骑士,跨着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但是她为之神往的那种“高雅”生活是需要庄园、别墅和华美的衣着打扮为物质基础的。因为包法利先生没有这种富贵,他们的“爱情”便会变成泡影。于是爱玛把目光投向了情人,希望在他们身上找到“真爱”,可是却被无情地抛弃。另外,奸商勒内对爱玛的算计也体现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嘴脸。勒内上门逼债,爱玛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一死了之。

二、爱玛的女性反抗意识

李健吾先生评价《包法利夫人》时说:“她的悲剧和全书的美就在于她反抗的意识。”贵族式教育、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让爱玛愚昧地崇尚欧洲中世纪浪漫骑士爱情,然而在现实里她却碰了壁,所以爱玛在自己的不幸中意识到了男权制的权威地位。在怀孕时爱玛就希望生一个男孩子,她觉得“男人少说是自由的,他可以尝遍热情,周游天下,克服困难,享受天涯海角的快乐。可是一个女人,就不断地受到阻挠。她没有生气,没有主见。身体脆弱不说,还得处处受到法律的约束”。当孩子出生后,她一听是个女孩,“便头一转,晕了过去”。我们也可以看到爱玛的女性主义萌芽,她希望能生个儿子,不要像自己现在这样生活,同时也可以感悟到女性在男权制社会里的无奈。

此外,在作品结尾部分,爱玛债务缠身、山穷水尽,她想向公证人借钱还债以解燃眉之急,公证人却以占有爱玛的身子为交换条件,面对公证人居由曼的调戏勾引,爱玛气得浑身发抖,喊道:“先生,你丧尽天良,欺负我。我是可怜!但是并不出卖自己!”爱玛的言行也表明了她的性爱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代表着女性共同的心态,充分表现了女性自身的生命欲求。她身上的一些所谓“特质”不仅仅是她的,而是女性所共有的,符合大部分女性内心隐秘的想法,她的本意是让崇高的“爱”在灵肉结合中得到升华。爱玛对情欲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千百年来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蔑视与挑战,它超越时代道德,体现了向性爱本质复归的趋向,“这种对理想性生活的欲求,本质上讲又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足的超前意识和欲望”。这也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爱玛虽然有女性的独立自尊意识,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但却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她只是个“寄生虫”。她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了解在那样的社会里,“爱情”是需要以物质为后盾的。她梦想中的那种“上层社会”生活是需要庄园、别墅和华美的衣着打扮为物质基础的。没有这种金钱和物质,一切都是泡影,她的追求也只是海市蜃楼罢了。从爱玛对理想爱情追求的失败可以看出,传统的观念和社会舆论阻碍着女性的自由发展,女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还必须与男权社会做不懈的斗争。

[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丁帆.女性主义与男性文化视阈[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05).

[3]沃特金斯.女性主义[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4]尚玉峰.《包法利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5).

猜你喜欢
莱昂包法利爱玛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发明家莱昂纳尔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保险起见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所有的孤独都有一把钥匙
《包法利夫人》与拉波那德的插图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电影《爱玛》的主题研究
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惨命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