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本性之争:艺术的还是商业的:从张艺谋导演谈起

2012-08-15 00:42李金梅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名作欣赏 2012年3期
关键词:商业性张艺谋商业

⊙李金梅[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领军者,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诸多殊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符码之一,他本人及其创作已经成为重要的电影现象乃至文化现象。从先锋派艺术到商业电影,从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型导演到国内最叫座的“商业”导演,张艺谋轻松地腾挪转移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只是对于已经习惯了张艺谋“为艺谋不为稻粱谋”的观众来说,张艺谋导演的每一次商业化几乎都会招致媒体、观众的无数口水。因此笔者在此处想讨论一个古老的话题——电影的本性问题,它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

一、电影的本性首先是商业的其次才是艺术的

电影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从出现之初它就表现出了与高雅艺术不同的本性。电影是金钱的产物,同时它还生产着金钱,没有金钱支撑就没有电影。卢米埃尔兄弟若非里昂的企业家,就没有经济基础成为电影机的发明者,正是因为发明了“活动电影机”,兄弟俩又在18个月暴富为金路易的万元户。作为一种商品来说,电影首先要依靠资金才能存在下去;作为一种未来的工艺品来说,它需要新的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来说,它既从商业方面又从艺术方面再度贡献出与它本身特点和持久性相称的影响作用。①电影需要按照商业规律进行生产,导演需要有投入产出的市场理念,作为文化产品,电影当然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产生一定的精神效用。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除非电视,而电视在某种意义上和电影又具有通约性),只有电影才需要那样巨额的商业投资、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才会产生巨额的经济效益。它更依赖于高科技和商业操作。这是因为:“电影不仅具有商品性,而且它的商业性已成为自身的本体属性。”②

电影天生的商品性还体现在其消费场地上,伴随着电影产生的就是电影剧院的出现。“专门放映电影的廉价剧院于1896年在美国的新奥尔良和芝加哥出现。1902年,托马斯·达勒关闭了他在洛杉矶的连拱廊,开设了‘电动剧院’。在那里,人们只需花10美分就可以看到‘现代高级娱乐尤为妇孺所喜爱’的电影。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了‘5分钱影院’。截至1908年,纽约出现了500多家廉价剧院。”③这些影片公司的创办人、投资者的社会身份各不相同,但无论是买办、官商还是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看中了电影所具有的商业利益。

此外,其实当电影在卢米埃尔兄弟手中诞生之后,便被人们当做杂耍一样的玩乐愉悦,谁也不会想到它所具备的艺术性。以至于后来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竟然愤慨地向传统的艺术卫道士们声讨,电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请求位列高贵的艺术之间,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在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竟然也提出要抵制、批判电影的娱乐化倾向。悲哀的是,时至20世纪90年代我们仍然有学者极端地认为电影的商业化“会助长电影的媚俗倾向和降低电影的文化和美学品位”,“对电影的艺术和文化探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使人们在电影评价中用物质生产的标准来代替文化创造的标准。”④

二、电影的商业性决定了制片商的选择

在传统的文艺创作中,一个作家或许可以无视同时代的回馈,甚至,无论个人的生存条件如何恶劣,都并不妨碍自己的艺术追求、艺术个性的探索,最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比如吴敬梓于困顿中创作出《儒林外史》,曹雪芹生活艰难最终完成传世巨著《红楼梦》等,但是这种情况在电影生产来说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一种代价极高的话语形式,电影与传统的小说、绘画等文学艺术形式不同,不可能只依靠个人的想象与创造来完成,“它需要进行社会化的集体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标准化、规模化的播出和放映渠道”,因而“从根本上讲,电影是一种在既定体制下进行的集体创作,任何个人的艺术想象——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他们的创作只有被纳入到其整个的生产体系中才能真正完成”⑤。没有哪一个制片商愿意只为满足导演才华的发挥,而让自己的巨额投入血本无归。

三、电影的商业性制约着导演的艺术创作

电影的商业性不仅表现在电影本体上,同时,它也体现在对电影艺术家个人艺术创作的制约上。如上所述,与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电影不是靠个人独立创作所能完成的艺术品,它必须要具备工业化的生产体制和商业化的发行渠道及放映场所。

其实在世界电影史上,即使是一些做出巨大贡献或具有较高艺术才华的导演也会因为经济因素让投资者退避三舍。比如黑泽明这样的顶级日本导演,电影投资方对他也时常敬而远之。还有更严重的是,一个勇于探索电影艺术且颇有成果的导演,如果继续沉迷于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不考虑经济因素,唯一的结果可能就是后人在研究电影历史的时候认识到他的重要地位,但是他的个人发展却不乐观甚或生活都成了问题,比如日本著名的导演今村昌平拍过《猪与军舰》《 山节栲》《鳗鱼》《赤桥下的暖流》等非常优秀的反思日本民族的劣根性,探索城市风俗,反映日本新旧文化的矛盾,表现生与死的冲突等严肃问题的影片,经济上却是捉襟见肘。第五代的精神领袖,长于哲学沉思的导演陈凯歌说:“影片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坏事,它证明你有更大的力量征服观众。”⑥反过来说,也只有更大的征服观众,导演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有可能实践自己的艺术理想。

四、电影的商业性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一个国家的电影来说,孤立地谈它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的变迁,而不注重电影在社会历史中所处的生存境遇,不考虑电影的制作环节对艺术发展的历史影响,并不能真正把握一个国家电影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于电影的研究来说,首先要讨论的是它的经济和技术基础。

回头再说张艺谋,他已经成为一个难得的本土品牌,有了他,制片敢于投资,名演员乐意搭帮,观众们爱着即使是恨着、骂着也肯捧场,这是艺术实力和商业实力的同台演示。在一个“资本已经完全侵入了审美和艺术的领域,审美已经构成资本的一部分,成为资本本身的表现”⑦的消费文化的社会中,我们不但没有理由反对张艺谋的商业性而且应当鼓励、保护他成为更具商业价值的导演,发挥其最大的商业潜力,这既是为了电影的发展,也是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① 刘易斯·雅各布斯:《美国电影的兴起》,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

②⑤ 贾磊磊:《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第7页。

③ 茅盾:《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新文学史料》第4辑。

④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07页。

⑥ 杨远婴、潘桦:《90年代的“第五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⑦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页。

猜你喜欢
商业性张艺谋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