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究

2012-08-15 00:52谢松林彭雄辉
运动 2012年6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俱乐部体育

邵 伟,谢松林,彭雄辉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73)

理论与方法探索

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究

邵 伟,谢松林,彭雄辉

(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73)

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在建设体育俱乐部,但仅有一两所军事院校正在尝试建设。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提高战斗力生成的有效途径。军校日益完善的体育设施,不断提高的体育师资水平,学员对体育活动的极大兴趣以及西点军校的成功经验,都为我军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提供支持。

军事院校;俱乐部;可行性

1 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1.1 军人学员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需要

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为学员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学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自由选择符合个人需要的锻炼内容和锻炼方式,通过长时间的活动参与,他们最初的兴趣冲动将内化为一种自觉锻炼的意识。而且,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内容,教学计划的安排,都是在学员积极参与下共同商讨制定的,增加了体育活动的透明度,学员可根据计划的安排,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锻炼,在身体活动实践过程中,学员对锻炼的价值及体育的内涵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员积极锻炼的动机,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起终身体育理念。

1.2 军人学员提高军事体能素质的必要

军事体能作为军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关注。为此,体能训练也是军事院校学员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地方院校比起来,军事院校学员必修的体育课程多,一般都开设了游泳、障碍、格斗、体能等。另外,每门课程的时间却又相对较少,一般均在10次课以下。因而,课内要提高学员的体能水平是不现实的。所以,课后一小时成为体能训练的主阵地,但军事院校繁多的活动却经常挤占体能训练时间,使得体能训练的效果不理想。而体育俱乐部采用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军事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单调、乏味的形式,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学员都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由于学员是兴趣所致,参与的兴趣让学员玩得开心、练得舒心,学员的身体素质会在不自学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1.3 军事院校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必需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为主体,以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形式所形成的文化。而军事院校的体育竞赛等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俱乐部举办的会员比武及各俱乐部在宣传方面的竞赛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为较为庄重的军事院校校园带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俱乐部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将有效地调动大学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释放学生情怀,调节情绪,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必将促进校园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1.4 军事院校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必然

地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走出了一条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几年来,“体教结合”的实践证明,竞技体育以高校教育为依托,以某些项目为重点,培养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对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建设和高校体育工作具有深远意义。相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军事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十分落后,至今还没有一支正式的高水平运动队。因此,加快军事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比赛为主要特点,可以吸引更多有体育特长的大学生参与,在开展体育竞赛的同时,对俱乐部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专门性训练,以此选拔和培养优秀运动员,并通过各军事院校俱乐部之间的校际比赛,从而推进整个军事院校的竞技水平的提高。

2 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2.1 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是前提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地选择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多样化的学校体育形式。这一纲要成为高校建设体育俱乐部的重要理论依据。而2004年总部颁发的《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则成为军事院校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这一目标模型全面、详细、直观地明确了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在这一模型的引导下,很多军事院校均将军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纳于军事体育教学体系,并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可见,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是有据可依的,而且应该做到有据必依。

2.2 西点的实践与成功是榜样

西点军校认为,广泛的兴趣和实际知识对部队的军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只学习而没有娱乐将对学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西点军校的做法是:在学员活动中心的操作下,每年有100多个不同的俱乐部供学员选择参加,以提高个人的运动、爱好、学术、宗教和娱乐上的兴趣,同时还向学员队和西点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名目繁多的体育俱乐部,使学员可以在繁重的学习与训练间歇中得到片刻调节性休息。竞技俱乐部进行校内外的各种比赛。任何学员都有机会参加竞争以成为竞技俱乐部的成员。这些俱乐部由体育部赞助并由学员活动指挥中心出资参加各种校内外比赛。这些球队中有一些是全国最好的球队之一。其中,定向越野、水球、橄榄球和手球经常获得地区和全国的冠军。借西点前车之鉴,我军院校有理由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体育俱乐部。

2.3 学员身心健康发展是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对军事院校自身建设来说,就是要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军事体育俱乐部可以提供很多体育活动机会,这些活动一般都需要学员自身积极投入激烈的对抗环境之中。在这些活动中,争强取胜的动力时刻激励着每个人,培养和锻炼了每个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从学员本身的角度来说,为了缓解文化课程的压力、为了满足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了锻炼身体等,他们都会对体育俱乐部产生期待与需求。

2.4 日益完善的体育设施是保障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文件对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篮球为例,按住校学生的人数每250名学生配备一个标准篮球场。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体育卫与艺术教育司在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召开了高等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工作会议,会议上专家们对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标准、质量能和社会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观理念。在政策的支持与资金的投入下,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日益完美。与普通高校相比,军事院校因为对训练的要求更高,因而对场馆的要求也更高,为此军委、总部机关多次下文提出指导意见,并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时至今日,军事院校的体育场馆条件明显得到改善,这也为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

2.5 体育师资的整体提高是关键

名校要有名师,高水平的体育俱乐部要有高水平的体育指导教员。因此,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成功建设体育俱乐部的关键,也是实现军事院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证。从2004年起,教育部为了促进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高校体育师资水平,特别开设了“高校体育硕士课程班”。在上述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下,各高校体育教师争相参加进修与培训,并很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一批高水平体育师资产生后,通过日常的交流与指导,进而也提高了其他一些教师的水平,同时也对即将进入高校任职的毕业生产生良好影响。另外,文职人员作为部队改革的新生事物,2006年起开始进入军事院校的舞台,由于文职人员的流动性灵活、专业领域较宽,有力提升了体育师资的整体素质。这为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指导人员。

3 结论与建议

军事院校开展体育俱乐部建设,适应了学员个性发展的需求,适应了军校培养目标转型的需求,并且有利于学员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目前,军事院校的体育设施日益完善,体育师资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军事院校学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西点军校与我国地方高校建设体育俱乐部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因此,军事院校建设体育俱乐部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与普通高校开设的俱乐部一样,军事院校的体育俱乐部首先是作为体育课程的必要补充,它必然承担起强身健体方面最基础的任务。同时,军事院校的体育俱乐部是提高军事素质途径的有益补充,其建设也就不能违背军校的“一切为打羸”的服务军事建设的总的宗旨。所以,军事院校体育俱乐部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

3.1 坚持以人为本与崇尚军事至上相统一

“以人为本”是军委总部对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提出来的一个基本原则,体现了首长对军人的关怀与关注。同时,军事院校学员又是不同于常人的“军营”中人,其根本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培养的基本要求就是“军事第一”,就是一切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3.2 坚持民主管理与下级服从上级相统一

民主与集中是对立统一的,在军事院校建设俱乐部,这种对立统一更加明显。俱乐部是学员自我管理的团体。但是,为了提高俱乐部的运作效率,为了体现军人的气质,保持适当的“下级服从上级”做法是很有必要的。

3.3 提高运动技能与锻炼军事体能相统一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军事院校可以开设各种运动项目的俱乐部。但是,军事院校俱乐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因而军事体能的提高始终是俱乐部建设的重中之重,提高运动技能与军事体能是相辅相成的。

[ 1 ] 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32-234.

[ 2 ]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3 ] 邹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70-74.

[ 4 ] 徐国富.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试验与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92.

G812.1

A

1674-151X(2012)03-1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54

投稿日期:2012-01-25

邵伟(1978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体育文史。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俱乐部体育
军事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探析
对概率统计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