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相遇——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 00:54李晓理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李晓理

(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相遇
——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晓理

(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面对“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两个特殊群体在大学相遇的新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80后”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如何使“80后”高校辅导员准确的进行角色定位,做好两个年代群体间的互动交流,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性,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共同问题。

“80后”;“90后”;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80后”、“90后”,是泛指分别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个群体。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大学生中,大部分出生于1990年,这意味着大学已经迎来首批“90后”学生。现如今,2011年9月全国各大高校已经迎来了第四批“90后”大学生。而另调查发现,“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而面对的却是“90后”新入学的大学生。

面对“80后”与“90后”两个特殊群体的新情况,如何进一步提高“80后”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如何使“80后”高校辅导员准确的进行角色定位,做好两个年代群体间的互动交流,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代性,已经成为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共同问题。

1 旗帜鲜明的“90后”

1.1 多自强创新,少艰苦奋斗的行为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这一时期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物质丰厚,条件优越有利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树立自强和创新意识。而从国内发展环境来说,这一时期又是中国矛盾凸显期,这意味着社会问题叠加,从而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分配不公,社会腐败等矛盾的突出加之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优越,不易在生活经历中得到来之不易的体验,缺乏艰苦奋斗的行为。

“90后”大学生比“80后”更早接触成年人的世界,并很早关注时尚与潮流,他们个性张扬,标榜另类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从衣着言谈等方面都流露出所谓“非主流”特点。

1.2 价值取向多元化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文化繁荣,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90后”在上大学前已经接受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种种现象,尊重社会主流价值观,尊重榜样的力量,但不盲目轻从,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90后”大学生不会轻易被感动,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却表现出大爱和大勇。汶川地震现场,随处可见“90后”的身影。他们没有眼泪,喊出了重建家园的最强音;献血站前排起了长队,很多都是“90后”。“90后”大学生基本衣食无忧,喜欢用娱乐的态度诠释着身边的一切。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不看重他人的评价。较之“80后”容易激进、冒进的心态,“90后”大学生更擅长与人相处、处世圆通。

1.3 性格乐观、心态积极

“90后”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更加优越,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受到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全体关注,有较高的幸福体验,很少经受挫折。家庭环境更加稳定,独生子女比例高,他们渴望与人和睦相处,对周围的人和事常持乐观态度。“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很宽容、豁达,能够很好的融入寝室生活,妥善处理舍友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智力发展较好,对自己评价较高,显得更为自信和聪明。并且喜欢面对挑战,甚至追寻挑战,对待生活的激情更多的来源于各种挑战。

1.4 价值观现实化和物质化

“90后”这一代受到国际经济大潮以及社会上各种思想的较大影响,他们过早地认为要关注物质层面,而不是精神层面的改善。他们的价值观变得现实化和物质化,并学习如何掌握社会游戏规则,变得有些脱离思想层面。

1.5 正确看待“90后”大学生

人们习惯于对某个特殊群体使用专门的代号以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或特别之处。曾经的“80后”被误认为“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如今当“80后”登上历史的舞台,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与奋进让世人不再付以简单的评判。同样,当“90后”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人们又是报以批评,认为“90后”是“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中国最颓废的一代”,这都是世人惯于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于人的稚拙表现。“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的代言词是奋争、责任,他们和以往几代人一样没有忘记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2 “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多数人被日常的繁杂工作所纠缠,如传达上级部门或领导的相关文件和有关要求、抓抓学生就寝、卫生、上课等等。这种对辅导员工作认识的片面性,牢牢束缚和阻挡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工作本质。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都是在大学这个关键时期形成的,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2.1 “80后”辅导员的优势

(1)有亲和力。在大学校园里,“80后”辅导员是“90后”年龄最近的哥哥姐姐,所以当这些 “90后”大学生面对“80后”的辅导员时,年龄的相近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服输不盲从的心理,强制性的命令训导就不能令他们信服。辅导员此时要从行为习惯及心理上真正引导帮助他们,才能成为一位受尊重的老师。辅导员对学生的谈话要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学生才会一遍遍的思考大学里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什么对自己真正有用。

(2)有共同的爱好。发短信、聊QQ、写博客、看贴吧……共同的爱好和话题拉近了“80后”辅导员与学生间的距离。年龄上的相近也为沟通创造了不少便利,辅导员用飞信、QQ等聊天工具,创建许多专属他们班的或年级的群,在网上帮学生解答各种有关专业上、学习上、生活上、感情上等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原先游离与学生群体之外的辅导员真正融入了这些“90后”大学生的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扶持时就会想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3)有工作经验优势。“80后”辅导员有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懂得如何与各方面打交道和解决具体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他们能很好的培养“90后”学生干部。刚经历求职的艰辛和经验让“90后”辅导员能更好地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并能提供可操性的建议。

2.2 “80后”辅导员如何发挥优势开展学生工作

(1)充实自我,培养工作技巧

作为教育者,辅导员更应该不断地学习知识,参加培训,充实自我,提高素质。“80后”辅导员较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没有经过足够的社会历练,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辅导员要主动融入社会、向社会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平时要注重思政教育的主动学习,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提高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水平。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技巧,而对于工作经验尚浅的“80后”辅导员来说,教育技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不停地发展适合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素质、培养技巧和积累经验,“80后”辅导员才能弥补工作时间较短的不足,提高工作实效。

(2)坚持正面引导,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80后”辅导员在年龄上与教育对象相仿或相差不大,特别是刚毕业不久的“80后”辅导员们,很容易就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具备了“知心朋友”良好的沟通基础,如果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注重在日常交往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助于辅导员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高个人威望。“90后”刚入校是一个新的开始,“80后”进入高校工作也是一个新的开始。“80后”在教育管理“90后”学生的过程中会受益很多: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启发自己做好规划,终身规划;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提高了自身应变能力;对由于社会引起的校园事件使“80后”更加关注国家社会事件,端正自己的认识,更意识到国家大局稳定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更多的调节自我的心态,增加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步调一致,更能保持对新信息的敏感性。

(3)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的放矢的确定工作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要求在内容设置上体现“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张扬大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突出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以和谐心理教育为基点,开展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咨询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90后”大学生刚迈入大学校门,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凝聚功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优化校园环境,以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来感染学生,还要重视文化标志建设,如校训、校徽、校园雕塑、教室宿舍环境装饰等,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校报、校刊等载体,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味,增强人文精神的教学,即关心学生的命运,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价值。另外,校园可以开展多姿多彩的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90后”大学生可以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风采和魅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出积极、乐观向上的育人氛围,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生活上多关爱和理解,为学生营造安全愉快的成长环境

“90后”是当代大学生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在生活上多关爱和理解“90后”大学生,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做“90后”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平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要经常去课堂、进宿舍,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90后”大学生既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也有其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他们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将更加具备全球化眼光,更加富有创造力,作为“80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部接受“90后”大学生的所有思想特征,因势利导,采取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平时多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逐步建立起平等互信、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关系,“90后”大学生才会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

[2]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王静]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