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设计探索

2012-08-15 00:54付俐媛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绿地植物空间

付俐媛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94)

0 前言

城市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来容纳,此外公共空间也是缓解繁忙拥挤的都市生活对人造成不良影响的重要场所。而城市小型开放空间作为其不可缺少的补充,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方便到达等优点,对于公共参与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街头绿地作为小型开放空间的一种特定形式,是城市绿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广场等硬质场地没有的生态功能。

1 街头绿地的概念

1.1 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等人工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类型[1]。

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同时,它又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被称为城市的“起居室”和“橱窗”。

1.2 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一种习惯提法,一般指的是临近城市道路,出行便利,与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联系密切的开放公共绿地,往往区别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等[2]。街头绿地的规模与面积变化幅度很大有的小到100m2有的大到1hm或2hm。这表明街头绿地的面积规模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变化多样,因地制宜,是它有别于其它公共 绿地的特色。开放性、便利性及其分布广泛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作为公共绿地,无论街头绿地的面积规模如何变化,其活动使用、景观形象、生态绿化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 街头绿地的类型及植物配置特点

街头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特定形式,它可根据其功能性质及人们的需求划分不同的类型。而绿化是街头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植物特有的绿化功能才能发挥街头绿地的生态效益,因此植物配置的好坏是衡量小型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标准。根据街头绿地类型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配置特点。

2.1 封闭的绿地

封闭式的绿地是禁止游人进入的,仅供观赏之用。这种绿地多和道路、纪念性建筑结合在一起,其功能除了形成丰富的景观、美化街景外,还有组织交通、烘托主题等作用。

由于没有行人践踏,植物受外界危害较少,植物景观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因而可种植一些细致的、近观效果好的植物。如果绿地和道路相连,可铺设平坦的草坪,再稀疏地点缀几棵树既可以使景观变得柔和,也不妨碍司机和行人的视线。如果不用考虑交通问题,只是为美化、观瞻,则绿地不妨布置得更精彩、更吸引人,植物材料可以多选择一些观花、观叶、观果种类,布置形式可以更标准化,花坛、花境树丛等可根据地形、环境精心布置。

2.2 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属于街头休憩绿地,面积相对较大有一定的空间和范围供栽植植物。不同于封闭式绿地,它可容纳一定数量的游人,配备有休息设施,如座椅、凉亭、花架等,可供行人在其间活动、娱乐和休息;正是由于开放式绿地通常和游人的接触较多,遭破坏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宜选择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植物材料,在布置形式上要考虑行人和居民的行为心理,对他们的出行路线有较清楚的了解。不能将草坪铺设在游人经常出没的方向上 ,否则难以保存下来。对人流要用一定的方式作为“导引”去解决,比如有意设置花池,并取较高的池壁,在留下的进口处设立台阶等。

2.3 与广场、建筑结合的绿地

这种绿地往往出于某种特殊的环境之中,受某种特定的气氛所影响,因而在植物配置上,要和总体环境相协调,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这种协调可以是形体上的,色彩上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因地而异。

2.4 装饰性小绿地

主要起装饰环境、美化景观的作用。它的面积一般很小,用来绿化和植栽的范围也很有限。但它可以利用少而精的植物材料组景,来缓解行人的紧张情绪和视觉上的疲劳,使行人获得片刻的快慰和放松。

因地块小,所以灵活,植物材料、容器、布置地点都可以自由选择。花草树木只要有观赏价值得,均可加以应用;木质容器、塑料容器、陶瓷容器等,都可以就地取材。在布置形式上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只要能方便快捷地建立起装饰性小绿地,起到点缀、美化环境的效果即可[3]。

3 福州市小型开放空间的概况及实施对策

3.1 福州市小型开放空间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福州市在城市绿化中,充分利用城市零星空地见缝插绿,计划至2010年,建设各类街旁绿地49处,提高了城市绿量,丰富了绿地的断面形式,目前正在进行的南、西二环路等道路的沿线景观改造,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整治,将让道路呈现出更整洁、清新的面貌,结合将来绿地的建设,将改变旧城的环境形象,有助与提高城市的生活内涵[4]。

这些均为福州市的绿化空间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应该承认的是,福州市目前小型开放空间的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3.1.1 公共空间总量不足

和全国普遍城市一样,土地价值的不断提高使寸土寸金的福州要腾出大面积土地作为公共空间十分困难。

3.1.2 大型公共空间距离较远,而街道社区级小型公共空间无法满足需求

像五一广场那样用于人流集散的大型广场空间,因其广场的限制性不需要重复建设过多;而各大公园(如南北江滨、金牛山、温泉、西湖公园等)的建成也已基本满足福州市民的基本出游需要。但这些广场公园分布零散,相距较远,不能使市民们享受到“家门口的公园”。而街道社区级小型公共空间过于零散细碎,也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街头绿地,因其开放性、便利性及其分布广泛性的基本特征是市民们最需要的小型开放空间。

3.1.3 运动空间明显不足

“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年龄层的人都需要来往便利的运动空间。而这种空间恐怕只有在学校、某些住宅小区、大型广场公园等才有,数量明显不足。

3.1.4 交通屏障阻隔严重,步行可达性有待提高

车水马龙的状况在福州市随处可见,拥挤的交通严重影响了小型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因此联合其他市政部门改善交通环境,势在必行。

3.1.5 空间设计对炎热气候的适应性不强

温差大,夏季尤其是正午的炎热同样是福州的特点,绿茵较少的空间设计,使人不敢在外停留,大大降低了开放空间的使用频率。

3.2 实施对策

3.2.1 见缝插绿,增加绿地空间数量

1)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两侧的空地,根据城市规划的用途、使用年限等因素,分为长远绿地和临吋规划绿地两种进行建设,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2)在旧城区,结合城市改造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力争留出一些空地来布置沿街绿地。

3)把一些沿街庭院和小公园改为向群众开放的街头绿地。

3.2.2 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组成覆盖全城的高效快速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中心区的可接近度,以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矛盾,提高步行可达性。

3.2.3 乔+灌+草相结合的群落式植物配置

提高城市绿量以乔木遮荫,其下种植灌木、地被的多层次设计方法,使街头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加强和扩展。3.2.4 充分提高现有街头绿地的质量

以人为本,设计充分考虑游人和市民游憩活动的需要,提供丰富的休闲生活。绿地面积较大时,还可设置些亭子、花架之类园林小品,但对这些设施或小品的造型、比例、体量、色彩等方面要慎重考虑,不能影响绿地的整体格局,也不能同周围环境相抵触。

[1]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4-125.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91.

[3]方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2):65-67.

[4]凯文·林奇.城市意想[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2001:77-79.

猜你喜欢
绿地植物空间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创享空间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