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新定位

2012-08-15 00:54罗春清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十二五馆员学科

罗春清 刘 捷 李 晴

(南昌大学图书馆 江西 南昌 330031)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信息应用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全新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和信息集散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该如何抓住机遇,加强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是值得我们每位情服工作者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学科馆员最早起源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之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这都是“学科馆员”发展的雏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完备的学科馆员制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正式把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引入国内,并立即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学科馆员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要做到适应读者需求,提供高质、高效的现代信息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学生与教对知识的需求,就要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新任务下重新定位。

1 “十二五”时期学科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十二五”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继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之后,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时期启动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硬件配备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情况,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础上,完善硬件设备、加大数字资源软件平台建设力度和建立建全学科馆员制度,来适应现代读者和社会需要,学科馆员要将转化、分析、加工出来的清晰、有序、专业对口的具体信息提供给对口学科的院校师生,就必须具备高素质和能力。

1.1 学科馆员的奉献精神和思想素质

由于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决定其工作人员要与寂寞和清贫相伴,所以就要求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才能激发出自身的工作热情;才能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才能为读者与用户担负起信息的媒体与纽带作用。

1.2 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背景和专业素质

“十二五”时期,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的主体,学科馆员享有“学科引路人”的美誉,是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各学科的知识信息互相渗透,并且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这就要求学科馆员在具备图书情报知识的同时,要具有对口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从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中搜集和筛选出符合读者要求的信息资料,再对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加工并建立学科馆藏,有针对性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帮助。学科馆员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要能在各种不同的信息源中有效地获取、评估、开发、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所需读者。

1.3 学科馆员的信息意识和网络信息素质

学科馆员还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加工能力,要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能在庞大而杂乱的信息中利用检索、标引、下载等途径对读者所咨询的问题进行信息搜集、引导和使用。学科馆员要参加高校对口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必须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主动地了解和分析教学和科研人的信息需求,并将其收集、整理后提供给教学、科研人员。

1.4 学科馆员的外语水平和“软科学”素质

学科馆员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外语专业文献和查找外文信息资源;要为读者编写外文文摘,做好文献资料的编译服务工作;要帮助读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外文资料的利用率。学科馆员要加强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软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锻炼和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公关能力,缩短学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同时,真诚地听取师生读者的意见和批评,及时改进学科服务工作。

2 学科馆员服务新方式

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职责范围包括帮助馆藏建设,担任图书馆某一服务性部门的工作,担任图书馆与全校各系、各专业教师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络员,开设信息检索专业课,介绍各种文献及数据的查找方法,对现有服务项目和馆藏定期进行评估并向图书馆决策部建议新的服务项目。

2.1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料贮存,开展“学科馆员”知识智能管理服务

资源是学科馆员开展服务工作的保障,同时学科馆藏的建设又是学科馆员的重要工作。学科馆员通过参与资源的推介、与科研人员的交流,通过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从用户目标和环境出发,进行了学科知识的收集与捕获,既而建立起“学科馆员”知识智能管理服务模式,即:知识智能获取管理;知识智能分类管理;知识智能组织、挖掘和优化管理;知识交流和知识匹配传送管理;学科信息开发与利用管理。

2.2 以网络为手段,开展“学科馆员”知识智能导航服务

第一,利用Internet无限资源针对学科的专业性质,组织专门人员对Internet资源进行选择和分类整理,通过链接到图书馆网站主页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进入学科专业资源的捷径;利用新的网络工具进行网上新书通报、书刊评述、推荐、最新目次页浏览、联机查询其它图书信息机构的书目。第二,学科馆员依托成熟的宽带校园网络和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为学科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使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能够通过专业导航网站,迅速、快捷、方便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第三,学科馆员在为教师科研课题申报以及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论文的辅导工作中,利用信息导航网站解答用户咨询,主页上建立公告服务栏,设立用户论坛,用户可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一些相关学科热点问题。

2.3 按系别或优势学科设置学科馆员,开展“学科馆员”合作咨询服务

首先,学科馆员要与对口学科师生和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领导以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解所服务院系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的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情况,请他们推荐、选定部分专业文献资料,然后及时向文献资源建设部提供学科文献需求信息;定期召开学科师生代表座谈会,向他们介绍新资源,汇报学科文献信息建设和服务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和对学科信息服务的要求,共同商议学科文献信息建设方向和信息服务项目。其次,通过发放各类调查表,如:“学科教学文献需求调查表”、“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文献需求调查表”、“书刊征订意见调查表”、“在研科研项目情况调查表”等,建立学科服务档案和学科、科研项目主题词档案,对所服务学科的科研工作状况、读者对文献的需求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并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服务。再次,专业资料室的资料员与所在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接触较多,对所在院系的师资结构、学科设置、办学规模、办学层次、课程安排、学科方向以及科研立项等情况更加了解,故与院系资料室的资料员携起手来,结成学科服务联盟,开展合作型咨询服务。

3 结束语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的一种新角色,如同企业的公关,把图书馆推送到全校师生身边。目前国内外都在探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学科馆员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定论,一切都需要学科馆员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创新,自己去研究出一条适合自己图书馆的路来。一个好的学科馆员就是图书馆的形象大使,代表着整个图书馆的形象与品牌,所以,建设好一支学科馆员队伍,是搞好本馆专业化、个性化和高层次的学科服务的前提。学科馆员开拓的是一项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健全学科馆员的工作机制,创新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要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得以提升。

[1]康桂英,俞以勤.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新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9.

[2]石向文.学科馆员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J].图书与档案管理,2007(28):530-531.

[3]汤莉华,黄敏.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45-48.

[4]徐恺英,刘佳,班孝林.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3-55,116.

[5]费晓炜.高校学科馆员咨询服务工作初探[J].图书馆建设,2007(1):77-79.

猜你喜欢
十二五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