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动物园的生态设计

2012-08-15 00:54甘卫华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容纳动物园物种

甘卫华

(成都市动物园 四川 成都 610081)

城市动物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子系统,不仅是动物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基地,而且也是当地市民旅游休闲的场所。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动物园以笼养为主要展出形式,因此受到了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的批评,他们强烈呼吁要求改造城市动物园。同时,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让动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城市动物园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为了让城市动物园发挥其同时肩负的着娱乐、保护、教育、研究等多重责任,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本文论述了把动物园迁出城区,让动物走出囚笼的必要性和如何建设生态动物园。

1 我国城市动物园的发展现状

作为公益事业和科研机构,城市动物园享有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担忧生存问题。可是城市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地处城区的城市动物园发展空间极度受限,不仅处于商业区的保卫中很难征地进一步发展,甚至本有的园区都由于市政建设规划被征用。例如石家庄动物园不仅周围没有再开发的可能,而且还面临被城市道路一分为二的威胁,局促的生存环境严重制约着动物种群的发展和繁衍。同时我国城市动物园以牢笼式的展出形式为主,动物被关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有良好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栖息场所,只能蜷缩在角落里,躲避观赏的游人,久而久之失去了野性,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再加之铁栅栏对游客观赏的视觉阻碍,这种城市动物园的观赏形式已经吸引不了大多数游客.有些动物园因为经营的窘境,再加上工作人员素质的低下,饿死动物、虐待动物的事件时有报道,2010年3月发生的沈阳动物园死虎事件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1]。总之,我国城市动物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多数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多重功能的发挥。

2 我国城市动物园的出路选择

我国城市动物园要发挥其多重功能,首先要保证其发展的物理空间不会遭到城市发展的侵蚀,其次要改变其经营和管理模式。要做到第一点,动物园就必须得迁出城市。而要做到第二点,就得改变我国城市动物园靠政府单方运营的机制,取而代之以多方投入的经营机制。此外要改变牢笼式的展出形式,向生态动物园发展。

2.1 城市动物园的迁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连、西安、太原已完成城市动物园向郊区的整体搬迁;北京、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南京、昆明、福州、成都等城市的动物园正处于搬迁或酝酿搬迁的过程之中;济南、武汉、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近郊已建成野生动物园。笔者认为动物园迁出城区是必然的。其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点:1)动物园身处闹市之中,其发展空间和规模已经受到限制;2)由于现有动物园面积有限及动物园内动物的引进和自然繁衍等原因,动物福利状况进一步恶化;3)动物园附近人口密集,可能出现疾病传播,不利于公共卫生安全;4)动物园客流量太大,给交通拥堵雪上加霜;5)动物园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应建立在最大限度地确保动物福利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休闲的形式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亲密接触。

2.2 生态式动物园

1994年,英国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及生命自由基金会出版的“The Zoo Inquiry”建议:“动物园教育策略不应该以关养野生动物为基础,而应该将焦点放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上”[2]。彭仁隆在《由国际动态谈动物园未来》中预测,未来动物园的展示方向,将以“展示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展示为主,也就是结合微型栖地形态的几个不同分类等级物种,以和谐共容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逐渐取代单一巨型物种展场[3]。大多数中国城市动物园还停留在简单的展出动物,同时动物种类单调,既无法满足游客娱乐观赏的要求,也不能承担起对自然生态的保育和对公众教育的责任。此外,中国城市动物园甚少考虑动物福利和动物场馆容量,从而未能尊重动物食物结构或生活习性.一个优秀的生态动物园应该始终坚持做到生物多样性,充分考虑动物的容纳量和相容性,合理运用植物配置,有效防止动物的逃逸。

就生物多样性而言,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4]。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南》中指出:“野生动物物种主要的迁地保护机构是动物园和水族馆”[5]。在生态动物园里,动物园的功能更多地强调动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景观,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运动规律,然后根据此合理规划景观环境,并设计还原动物原生境,为动物提供适应的栖息地和活动空间,让动物能够健康生长又能通过运动保持其活力,为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创造条件,发挥动物园在生态保育方面的作用。

就动物的容纳量方面,自然界中,一定的自然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容纳量是较为恒定的,超越容纳量的上域大量养殖动物,不仅会造成环境破坏,而且还会引发动物抢食的争斗、逃逸,最终导致动物饥饿、疾病和生殖力降低。生态环境状态越好,其容纳量就越大。而在动物园中,人工改造措施,如投料、建造巢穴有助于提高容纳量.不同的动物对于环境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动物园设计时,应合理规划,利用更多的空间,让适宜的动物和平共处在一个环境当中,这样,既可缓解不同物种之间的资源争夺,又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动物容纳量。

而合理运用植物配置可有效地防止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不安恐惧感,营造出适合动物生活的栖息所。并且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能供动物食用的植物,这样既能让动物吃上新鲜的食物,又能防止环境污染。此外,防止动物的逃逸是动物园必须考虑的问题,要摆脱传统的铁笼,建立不仅有效防止动物逃逸而且还能把游客对于动物的干扰降到最低的围栏系统。

3 结语

生态动物园将是我国城市动物园发展的美好前景,而当前,有不少动物园打着“生态化”的旗号,却跟仍沿用传统城市动物园的模式。生态动物园的发展设计必需依托多学科的发展,如景观学、风景园林学、动物生态学以及景观态学。所以在我国要建立生态动物园任重而道远,需要各领域人才的通力合作。

[1]曾至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死虎事件的反思[J].环境教育,2010(5):27-28.

[2]刘丽.由国际动态谈动物园未来[J].世界动物园科技信息,2004(5):55-57.

[3]吴其锐.城市动物园开放式生态化展示体系研究[J].广东园林,2006,30(1):60-62.

[4]刘延秋,张贵军.城市动物园生态园林建设:本溪市动物园动物园生态园林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动物园,2006,8(2):41-42.

[5]金云峰,黄玫.我国城市动物园规划中物种多样性的实施途径[J].中国园林,2005(12):28-30.

猜你喜欢
容纳动物园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我家的动物园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