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在防止学术不端中的责任

2012-08-15 00:44梁天天唐云金银秀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术界不端科技期刊

梁天天 唐云 金银秀

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社,杭州 310003;2.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科技期刊在防止学术不端中的责任

梁天天1唐云1金银秀2

1.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社,杭州 310003;2.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分析学术不端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作为学术成果重要载体的科技期刊应承担起防止学术不端的责任。根据实际经验,提出防止学术不端的积极措施:建立严格的审稿程序;运用科技手段发现和识别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科技期刊;责任

近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学术不端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1],不仅在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除了这些名家大腕,一般学界新人的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学术造假之风弥漫于学术界,学术诚信危机四伏,这不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与诚信的底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和讨论也日益增加,而科技期刊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环,更是将防止学术不端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1 学术不端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尚无标准、权威的定义。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抄袭,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篡改,一稿多投等都可以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现在,学界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在科技期刊中之所以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某些科研工作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不劳而获的原因,也有整个学术界某些浮躁的氛围所造成的影响,当然科技期刊本身也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4]。

2 科技期刊的责任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担负着科技知识传承知识的重要社会责任,而在自己的学术园地里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更是责无旁贷的。科技期刊应该坚决抵制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学术界建立诚信学风,创新精神而努力。比如2008年,共有50多家期刊在武汉签署了抵制学术不端的联合声明,这为科技期刊利用自己公共学术平台的身份,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发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份宣言引起期刊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说明科技期刊界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作为学术界重要一环的科技期刊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上的重要责任,并将其一步步落到了实处。

2.1 通过严格审稿抵制学术不端 科技期刊要建立健全的审稿制度。对于科技期刊来说,高质量审稿是保证学术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期刊要生存就必须要把好学术关。作为任何一家规范的科技期刊,都应该严格的执行三级审稿制度,以保证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同行专家外审,由于这些专家都工作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对于本行业或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前沿技术相对了解比较充分,通过他们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发现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为了进一步防止学术不端的发生,科技期刊更应该把核查文章是否有学术不端作为稿件三审之外的重要工作程序来严格执行。

2.2 运用科技手段发现和识别学术不端行为 绝大多数科技期刊现在都能通过网络检索到,国内外也推出了一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国外比较流行的有Turnitin、CrossCheck、MyDropBox等,国内主要有ROST反剽窃(文档相似性检测)系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就本刊而言使用最多的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中国知网研发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TMLC)、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SMLC)。AMCL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只要编辑人员把来稿上传到AMLC,系统就会自动检索,很快就能生成检索报告,并且可以通过来稿与被抄袭论文的全文及段落对比,查看具体的抄袭是否真正属于学术不端。

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打击一稿多发和简单抄袭行为。但在运用该系统检测学术不端行为时,我们也发现了该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用于比对的文档只限于CNKI收录的文献,那就意味着未被该数据库收录的那部分文献就无法被比对,所以编辑要利用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或登录其它数据库,如万方、重庆维普等,对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参考文献及有关段落进行搜索,查寻是否有抄袭的现象。其次,我们发现同一篇论文在不同时间段(间隔几个月)上传,检测的结果却不尽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本身的检测方法或者检测数据库有所改变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同。所以编辑最好能在初审和录用前都检测一次,这样可以防范作者一稿多投的情况,因为初审时作者一稿多投的文章尚未发表,那就无法被检测到,但等到录用后可能该文已经在其他期刊发表,通过检测能及时发现该情况,可以避免重复发表。第三,无法界定引用、复制和抄袭的标准。对于相关的文献进行合理的参考引用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综述性的论文,本来就是建立在对已有文献的二次加工和整理消化的基础之上。研究性论文,也有很多方法学研究的表述和项目是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标准的,不同的文章有类似的语句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复制率高低与创新性强弱及是否抄袭没有必然的联系,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去判断摘抄是否合理和有无故意伪引。第四,无法检测软性抄袭(抄袭别人的观点和论证方式但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或者干脆直接翻译外文)。对于软性抄袭,编辑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查询到其他科研人员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比正文来核实该文是否存在抄袭。

3 结语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任重道远,光靠科技期刊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整个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专家在对一篇论文进行审改的过程中,一定是建立在对作者科研诚信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任,我们无法想象科研论文的发表将会如何的进行下去。而作为国家科研体制中重要的科研人职称评价系统,以及教育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对于学生毕业的标准体系如果能够更加的合理并且多样化、人性化,对于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观念可能也会造成很重要的影响。所以,任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科研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测都是“表”,而重塑诚信、创新、求实的科研人员价值体系才是根本。

[1]沈铭贤. 黄禹锡事件:震惊与反思[J]. 自然杂志, 2006, 28(1): 51~54

[2]张宏, 程建霞, 王小唯, 等. 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J]. 编辑学报, 2010, 22(1): 52~54

[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用户实用手册[ R] ,2008. 12

[4] 马勇进.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的神圣职责[J]. 青海社会科学, 2008, (6): 195~199

[5]《科学》定三措施预防“黄禹锡”第二[EB/ OL].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030834. html, 2006-01-1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6.061

2010年科技期刊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GBJXC1029)

第一作者:梁天天,女,副编审,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社;

唐云,男,编辑,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社;

第三作者:金银秀,女,工程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学术界不端科技期刊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