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模式探析

2012-08-15 00:44李志立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职业

李志立 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模式探析

李志立 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本文在新形势下从四方面谈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及技能教学。分别从更新观念,加强基础教育,更改教学模式,提高技能教学等方面谈了自己看法。

教育观念;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技能教学

前言

在科技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接受新时代的挑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基础教学,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勇于进行职业教育新的探索和改革。

1、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充当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发表主见、质疑教材,长期下来,势必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火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书本和教师的权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随意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发现,引导学生从某一问题或知识点出发,进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标新立异、改为人先的勇气。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学生而退出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对表达概念的文字进行深入推敲,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能够举出一些实例或实物,对概念做出唯物的解释。教学生阅读课本里的定理、公式和例题,不但要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还要懂得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知道定理的应用,能联系实际,把书读活。专业课程课本中大部分是原理图、结构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读懂各种图,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专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初步成效。

2、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基础教育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用新的教育理念加以审视,现有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存在明显的弊端。

2.1 现行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重知识、重原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缺乏应用性。既有悖于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初衷,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其次专业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专业课程的编制注重了突出知识,强化技能,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

2.2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指向人的发展,从多个维度设计和编制课程。既要重视课程内容的目标和方向的建构,又要重过程和方法的建构;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建构。也就是说,把课程内容当作一个信息材料,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和体验,在提高智能素质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2.3 课程的改革必须重视专业综合性,培养复合型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综合,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迁移,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根据教材的顺序有机综合。新型的劳动者必须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结构,能够具备多种职业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3、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掌握大量的课本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内容的前提下,还应积极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专业课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既繁琐又枯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专业课往往缺少足够的兴趣。所以专业教师的课堂语言要风趣幽默,上课要有艺术性。多媒体教学、实验、直观教具的使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例也是丰富专业课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授课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随时都能得到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对这门课有了求知的兴趣,教师在讲授时就能得心应手,学生也会主动积极配合。

在教学中笔者还注意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平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对于尖子生,在“引”字上下工夫,在授课时扩大难度,深度,让他们受到新知识的刺激,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学习专业课的榜样。对于中等生,在“导”字上下工夫,让他们以尖子生为榜样,积极学习、探索;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帮”字上下工夫,适当放慢速度,查漏补缺,甚至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让他们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步步赶上,一步不落。同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保护其积极性,及时肯定他们,简单的问题尽可能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学习有了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就乐此不疲,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4、改革教研模式,提高技能教学

技能是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现在职业学校都把技能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了解企业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训练内容。前不久,有一小企业老板想把自己企业的管理实行电脑化,主要是把财务、原材料入库、成品出库以及库存管理等用电脑管理,因为企业小,处理的数据不多,买专业软件价格高且用处不多,他认为用Excel处理就足够了。于是他到某重点职高请了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门负责,薪水还不低,刚开始输入数据及一些简单的求和汇总应用比较熟练,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来了,数据一多,要他综合分析就有傻眼了,有一次老板要他把某产品某型号的库存数据报给他,老板等了又等,见他一时拿不出来,只好找几个工人到仓库清点。老板说入库出库的数据都在电脑里,为什么一时算出来,没办法,他找到笔者,要笔者想一个方法。笔者查看了原始数据,发现数据库的设置不是很合理,不方便查询,再了解库存的计算方法,发现这位学生对于分类汇总、高级筛选和数据透视表使用不熟练,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学校都学过了,而且还有针对性训练,为什么学生在学校会操作,而实际应用时就不会呢,说明了学校技能训练是考级的训练,学生只会做教师给的练习题,不会活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不知道用,要改变这种现状,技能训练时就要改变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现在专业技能教学,提倡案例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案例,解决该案例要用到哪些知识点,从哪里入手最好,这都是技能教学时要解决的问题,这也要求专业老师改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从技能实用性来探讨新的模式。

技能训练的内容应当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资料,让学生易于理解,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回到社会对于类似问题使他们不会惊慌失措,不要为技能考试而设置技能内容。比如办公自动化实训,不要为了学生考级而整个过程都围绕几套模拟题一而再、再而三地练,学生很容易有抵触心理,因此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实训时开小差的就多,从而导致教师管理的负担增重,教学效果也随之降低,实际上可以改变一些实训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来选材,比如设置一张杂志的封面,一页杂志的排版(最好找学生比较喜爱的且排版比较漂亮的杂志)等,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设置一张电脑小报,设置好后让学生评出哪位学生的小报最漂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再比如VB程序设计实训,不要拘泥于怎样设置某一控件的属性,为某一控件的某一事件编写代码,就这样实训下

去,到头来要学生编写实现一定功能的完整程序时,学生会觉得茫然,不知先从什么开始,怎样来实现,怎样来组织窗体和控件,如果实训时先以一简单的小软件来进行介绍,分析它的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方法,组织这些功能是用菜单简单还是用按钮方便等,有了这一系列的练习以后,再让学生自己来设置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如学生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借书管理,在这之前,先简单介绍上些软件工程的知识,给学生讲解开发软件的几个步骤,让学生先分析,简单规划,确定功能,再写程序代码,程序编好后,让学生交换测试,指出程序的优点和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适当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修改的方法。几次下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了提高,遇到问题也能先自己解决,自己想办法,找到自己解决问题途径。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6.08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技能职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