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发展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2012-08-15 00:49文丨石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观点大众

文丨石 崇

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网络的发展已经普及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由此,网络是大众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各网站之间的商业竞争,最终促使了网络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网络新闻评论新以自身个性化的特点区别与传统的新闻评论,笔者着重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以及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影响。

1 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是指在具有强大功能的网络背景下,大众对新闻发表个性化的观点,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文本、视频、图像的形式。在狭义概念的理解中,网络新闻评论只是根据传统新闻评论事实的再叙述与改版,形式基本没有变化,同样也是一篇评论文章[1-2]。在广义概念的理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特征可以多样化,如留言板、论坛、个人主页、贴吧、聊天工具等,这些载体可以聚集大众的个性化观点并将这些观点发布在公共的网络平台上。广义概念的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不仅可以是一篇评论性文章,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可以将其简化到一个短句,一个词语甚至是一种个性化表情。多元化的主体特征,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评论是集合了多种主体特征的,使大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发表个性化观点的强大平台,革命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的载体、主体与表现形式,成为新闻评论的主要发展方向。网络新闻评论使得传统的新闻评论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大众的表达方式多元化,自由的平台从各个方面反应着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

2 网络发展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2.1 新闻评论主体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评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媒体权威性的体现,在这种背景下,媒体一般会选择一个领域中的精英人士作为新闻评论的作者。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实现怀有不同观点的精英人士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多角度的剖析新闻事件。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远比传统的新闻评论的媒体容易,强大的网络平台上衍生出的多样的信息形式,也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与大众接收最新新闻事件的能力。目前,由于网络操作的简单易学,中国的社会网络已经普及,大众对于新闻信息与相关知识的接收有着与精英人士相同的条件,新闻评论已经不是少数的媒体精英人士的专利,大众有了更加开放与自由的发言空间,更多个性化的观点得以体现。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使大众多个角度地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质疑与讨论,所以网络新闻评论的作者即主体的范围增加,他们可以由普通的网络用户,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或者是与新闻背景密切的并且具有很深公共关系的精英人士构成。

2.2 增强监督力量

网络与网络新闻评论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假如只有网络的发展,舆论的监督很难实现,而网络又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了表达观点的平台。网络的普及性与自由性为大众的舆论监督方面提供了必要条件,这样媒体所公开的新闻事实受到大众的监督与约束。而网络新闻评论出现与发展为大众的监督提供了方便条件,并且扩展了大众对新闻事实监督的视野范围[3]。传统的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与载体特征较为单一,大众不能自由地对新闻事实观点表达个性化观点,舆论的监督力量自然也就达不到公众监督的真正要求。

传统的新闻评论对发表观点进行了限制,这样无非会造成新闻事件观点的集中化与单一化,大众的监督的力量被大大的削弱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经常性的关注异地舆论,当地的新闻评论在其他地区的媒体上传播,严重的削弱了新闻事实对当地的影响,容易导致监督的角度偏离正确的方向。网络的无地域性让本地与外地的大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正确的观察新闻事实,正确地反应了大众对新闻事实的观点与态度。因此,网络新闻评论增加了监督的手段,增加了大众对新闻事实的监督力量。

2.3 更易于理解

网络新闻评论的语言具有多种的风格,而具备这样的特征是为了更好接近大众对新闻事实理解,大众化的网络新闻评论不仅简化了民众对书面新闻事实报道的理解,而且加快了新闻事实的传播速度。网络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可以使新闻事实或者政策更容易让大众理解,有益于新闻事实与政策更好地在大众间传播。

2.4 自身的缺点

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新闻评论是建立在自由发表观点的网络平台上的,而且网络的匿名性让有的观点偏离了理性的轨道,如过激的言论,责任感不强的意见与专业知识不足的观点,甚至是恶意的攻击。为避免网络新闻评论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网站运营部门应当实施对恶意信息约束的手段,让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更加理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产生是依托网络的强大支撑平台,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的新闻评论的促进作用。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和解决的办法,建议实施传统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工程”,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更加科学化、理性化、深入化、社会化、大众化、民心化。让网络新闻评论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1] 涂光晋.多功能媒体生存、多功能延伸、多主题参与.现代传播,2008(6):15-17.

[2] 王援.关于网络传播对网络新闻评论的探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6):32-33.

[3] 孙江波,纪殿禄.从“舆论监督”到“媒体监督”.青年记者,2008(9):64-66.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观点大众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新闻编辑能力提升途径的思考
观点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