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2012-08-15 00:51姜莉莉樊兆斌高文玉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8期
关键词:畜牧多媒体教学应用型

◆姜莉莉 樊兆斌 高文玉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动物生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姜莉莉 樊兆斌 高文玉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动物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本文根据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畜牧人才的需求,从动物生产学课程建设实际出发,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动物生产学 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

动物生产历来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高职高专农业院校的传统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畜牧生产的重要环节、科学研究主要方法及生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由于目前标准化养殖场的不断涌现,畜牧生产新技术的逐渐应用,书上某些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技术标准的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动物生产学科发展及培养高素质畜牧人才已不相适应,动物生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多年临床教学的积累及学科组科学论证,从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学前教育,提高对畜牧行业的宏观认知度

近几年从我校招生工作中的反映来看,畜牧类专业录取的新生中大部分是调剂过来的,对该行业缺乏基本了解,更谈不上对学科内涵的理解,甚至还存有偏见,这样就使一些新生一入校就存在缺乏专业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等现象。鉴于此,我们应该组织刚入学的新生走访一些大型的规模化养殖场,并邀请场长对畜牧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及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简单的介绍,使新生在学习畜牧生产之前,对该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就业领域及学习目标等方面获得一个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写份认知实习报告,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以“理论适度,突出应用”为原则,优化了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以基础知识为主体,积极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进展,力求做到“少而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能较好把握教材内容,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我们减少了品种与类型、选育与杂交利用、一般饲养管理原则等章节的学时数,增加了分娩接产、人工授精、初生仔畜饲养管理、肉畜生产、疾病防治等章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重点把握生产技术,将饲养、管理、繁育、疾病防治等整个生产环节有机地融于一体,增强了生产上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这些教材的建设从简单的知识整合到注重生产与技术教育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原则。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动物生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单凭语言和简单的教具难以做到准确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阐明概念,还要以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各种畜禽品种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模式图片及视频呈现给学生,将使其增强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畜禽饲养管理要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并不独立于普通教学之外,应把教师的口授、问题引导和板书融合于多媒体教学中,适量将重要内容板书,应注意突出重点与难点,避免照本宣科、满堂快节奏讲座式教学,应发挥多媒体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情景教学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采取“板书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情景教学是以散养户或者规模化猪场出现的生产中的案例为引导,步步深入开展教学,是一种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应用能力。情景教学内容丰富,形象深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教学、生产实践、科学试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融会贯通专业知识。

3.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单元,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建立了动物生产课程教学网站,整个网页设计新颖,既美观大方,生动活泼,又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课程网页内容丰富,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复习与思考题、参考文献、主要畜禽品种图库等相关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开放。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还可提高教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校养殖场蹲点实习,定期举行科技下乡活动,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在现场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观察、操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组相关的科研项目,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21世纪是信息世纪,高等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就业也从国家包分配转向进入市场自主择业,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才能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目前,随着国家对畜牧业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完善,畜牧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模式由一家一户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工厂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企业对应用型、创新型畜牧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动物生产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乃大势所趋,以此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最终形成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缓解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减少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1]黄运茂,田允波,刘容珍.我国高等畜牧人才培养体系的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2007,(7).

[2]张红雁.关于畜牧企业管理的探讨[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3).

[3]连建奇,王九平,张久聪.传染病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3).

[4]申玉春,陈刚,朱春华等.鱼类增养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

辽宁医学院教改课题(2010A37)。

猜你喜欢
畜牧多媒体教学应用型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略谈如何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创新思考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