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2012-08-15 00:49
图书馆 2012年3期
关键词:端方藏书江南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1 端方历任封疆大吏,留意培育人才

端方(1861-1911),金石学家,字午桥,号匋斋,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端方于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一个满洲贵族家庭,光绪八年(1882)中举,捐员外郎,后迁候补郎中。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有才干的封疆大吏,相继担任陕西按察史、陕西巡抚、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江苏巡抚、湖南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光绪三十一年(1905),载泽、端方和戴鸿慈等5人一行历访日本、美、英、法、德、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俄等10国,于次年8月回国。回国之后,端方总结考察成果,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力主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学习蓝本,尽速制定宪法。他还献上自己所编的《欧美政治要义》,后世认为此乃中国立宪运动的重要著作。有《匋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著作传世。宣统元年(1909)端方任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宣统三年(1911)九月清廷急调端方率鄂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至资州,所部鄂军哗变,军官刘怡凤率众入室,端方被杀。〔1〕至于端方在政治上的是非功过,本文不予论述,请读者见谅。本文只论述端方在教育特别是在图书馆事业上的贡献。

端方与那桐、荣庆被时人并称为“北京旗下三才子”。〔2〕端方是清末具有一定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他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建树颇多,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积极倡办者,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端方任湖北、湖南巡抚期间,命令各道、府开办师范学院;代任两江总督期间,积极主张废除科举,在南京鼓楼创办了暨南学堂;还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和省立图书馆的创办人;在历任封疆大吏期间,端方鼓励学子出洋留学,先后派出大批留学生到日本、欧美等国学习,其中德国33人、俄国4人、比利时55人、法国20人、英国10人、美国11人、日本305人,〔3〕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就是留学美国的受益者。1907年,15岁的宋庆龄携妹妹宋美龄赴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留学。因此,端方被誉为开明人士,“奋发有为,于内政外交尤有心得”。〔4〕

2 国外兴办图书馆,端方上书兴办图书馆

20世纪初,西学东渐,受欧美图书馆建设高潮,以及我国民主思想觉醒的影响,我国各式图书馆开始推展,希望能改变传统中国官藏、私藏图书而不善流通的状况。特别是维新运动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看到图书馆有启迪民智、促进教育的功能,在全国各地成立学会并藏书向公众开放借阅,其中藏书除传统学术书籍外,增加了许多西学书籍。1902年清政府规定各大学堂要设立图书馆。端方则开风气之先,为1904年我国第一座大型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打下基础。其后各省也渐次成立,对于传布西学于民间产生很大作用。

端方之所以能开风气之先,一是他既是封疆大吏,又是金石学家,与很多藏书家关系密切,经常与他们探讨藏书事业,有能力做到一般文人学士、开明绅士所做不到的事功;二是端方考察西方10国宪政期间,广泛考察了这些国家的官办图书馆,欧美各国的公共图书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认识到图书馆能“开益神智、增进文明”,“莫先于教育,而图书馆实为教育之母”。〔5〕因此,屡次向清廷建言,兴建图书馆为善法之首,要求在各地兴办图书馆。

3 端方周密安排,玉成湖南图书馆

诞生于1904年的湖南图书馆——中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光绪三十年(1904),湖南图书馆原名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由湖南巡抚赵尔巽准令魏肇文、梁焕奎、龙绂瑞等人募捐集资兴办〔6〕,藏书以古籍为主,费用奇绌,规模较小。湖南图书馆先是民办,1905年端方任湖南巡抚后转为官办。湖南图书馆成为我国第一个官办的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建设史具有重要意义。

端方在该馆的建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904年底端方任湖南巡抚,身为封疆大吏的端方,对湖南图书馆的早期筹办给予了重要关注,他在开办湖南图书馆增拨经费、办馆规章、购求书籍、聘请人员等方面,做了很多非常具体细致的工作。端方到任后,饬善后、厘金局支付巨额开办费、特别是落实了“常年款”,使图书馆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图书馆的分校、缮校、收掌、提调各绅员,薪水银两均由善后局核实开支,使湖南图书馆由私办变为官办。须知,当时清朝经费紧缺,银根紧缩,端方能多方筹措巨款开办图书馆,实属不易,气魄非凡。1905年3月端方委派黄嗣艾东赴日本,详细考察日本图书馆运作的办法,并购书籍。可见他对图书馆的社会作用有充分认识,深感设立经营图书馆规章的必要。黄嗣艾的《日本图书馆调查丛记》〔7〕是湖南图书馆经营办法和《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的重要参考来源。《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的制定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向制度化、专业化发展,对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1905年春季,端方聘请有名望、学识兼长者陈庆年任湖南图书馆监督,总理馆务。由此,湖南图书馆渐臻完善。1905年7月端方离任,庞鸿书接任,并在《湘抚庞鸿书奏建图书馆折》中对端方所做的工作赞誉有加:“上年抚臣端方始委员赴日本调查,并购求书籍,延订素有名望、学识兼长者分任纂修各事,饬善后厘金局筹开办费银一万两,再拨常年款一千二百两。办理甫有端倪,时值交卸。”〔8〕在陈庆年与端方的书信中,多次强调了端方对建馆的支持和筹措,对湖南图书馆的扩建也给予支持。端方专为扩建图书馆而拨款五千金。图书馆开放后,陈给端方写信道:“先是车令东游,蒙我公(指端方)发三千金檄购东书。回国以后,就定王台故基翻筑一新,且加盖重楼,令与岳麓东西相望,视线无翳,风景绝佳。”〔9〕这也说明了,在草创时期的湖南图书馆原有馆舍很快就不敷使用,无法满足收藏图书和读者的需要。1911年藏书达到了10万卷,这些藏书不仅有中国古今书籍,也有西方思想家著作和世界历史、地理及古典文学。

经过端方、庞鸿书、陈庆年励精图治,湖南图书馆成为各省普设图书馆之前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官办图书馆。庞鸿书奏建图书馆折中,强调了开办图书馆的宗旨:“本馆以保存国粹,输入文明,开通智识,使藏书不多及旅居未曾携带书籍者得资博览,学校教员、学生得所考证为主义。”“本馆所藏各种图书、报章,凡有志饷学者,皆得照规例入馆参阅。”〔10〕这个奏摺表达了读者不论等级、贫富、老幼、男女,均可入馆阅读各种图书、报章的平等服务理念,证明了湖南图书馆当时就具有了很大的开放性。陈庆年在给端方的书信中也描述了读者到湖南图书馆阅览的盛况,他说“提调车令复有书至,谓来请观者踵趾相属,阅览室中衔枚静穆,舆颂蔚起云云”。〔11〕可以看出,很多读者踊跃到湖南图书馆读书,秩序井然,社会反映良好。

需特别指出的是,1912年秋,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度过了他后来称之为“极有价值的半年”自学生活。毛泽东在这里阅读了不少国学经典和许多反映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代表作,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12〕既酷爱国家又追求西学新知识的青年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进一步提高了国学水平,认识了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受到新启示。

总之,湖南图书馆的成功创办,与赵尔巽、端方、庞鸿书、陈庆年投入的心血和所做的努力分不开,这对全国图书馆的筹建工作推动很大,此后,各省纷纷开办图书馆。

4 端方精心部署,创办江南图书馆

江南图书馆是今日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江南图书馆是端方考察日本、欧美国家宪政后,任两江总督期间(1906年至1909年)动议并主持创办的中国最早公共图书馆之一。江南图书馆从筹备、组织人员到采购图书,端方亲力亲为,花了不少心血。

1905年端方等五大臣对西方许多图书馆进行实地考察,他大开眼界,其认识比他在湖南开办图书馆时有了明显的进步。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向光绪皇帝上奏,恳请下旨在南京兴办一座公共图书馆。在给朝廷的奏折里,极力称赞图书馆开益神智、增进文明的进步作用,请求在各地广设图书馆,使民众广为读书,也阐明了图书馆的意义:“窃维强国利民,莫先于教育,而图书实为教育之母。近百年来欧美大邦,兴学强盛。凡名都巨埠,皆有官建图书馆,宏博辉丽,观书者日以千百人,所以开益神智,增进文明,意至善也。臣奉使所至,览其藏书之盛,叹为巨观,回国后尽陈各国导民善法四端,奏恳次第具备,而已建筑图书馆为善法之首。”〔13〕

《创建图书馆折》中端方以亲眼所见,陈述欧美各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现强国利民的工具;图书馆不仅是藏书的场所,更是开启民智、增进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的机构。端方对图书馆有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实属先进。

奏准后筹建的江南图书馆选址在南京风景秀丽的清凉山畔龙蟠里的惜阴书院旧址,对面有乌龙潭,比北京的京师图书馆筹建还早两年。1909年,江南图书馆的两栋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藏书楼建好,共有房屋44间,它结构坚固,外观朴实、典雅、大方。加上原有的平房,共有馆舍140余间。藏书楼坐西朝东,楼前有两颗近百年的银杏树,春后绿树成荫,院中还有苍劲多姿的松树,把这里点缀得格外美丽,确实是个藏书、读书的好环境,博得一些文人墨客的赞扬。江南图书馆创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宣统二年(1910)建成开馆,接受读者阅读,这个速度在当时是够快的。其收藏的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无论是在数量或价值上,在国内是享有盛誉的。与江南图书馆同时开办的省一级图书馆还有直隶图书馆(1907)、吉林图书馆(1908)、山东图书馆(1909)、山西图书馆(1909)、河南图书馆(1909)等,但江南图书馆很快成为规模最大、藏书量最为丰富的图书馆,当时的学部也称:“各省设立图书馆,在宪政筹备之内,江南最为完善。”〔14〕

办好图书馆,人才是关键。端方为了办好江南图书馆,广为延揽人才,知人善任。光绪三十二年(1906),端方聘请了近代藏书家、校勘家、著名目录学家且社会联系广泛的缪荃孙担任图书馆总办。同时聘请治学广博精深、并有一定图书馆管理经验的陈庆年为坐办。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缪荃孙就职筹办江南图书馆起,至宣统三年(1911)九月止,先后在馆工作职员达24人,其中有多位知名学者在馆任职:丁国钧任典守编纂,王耕心任典守编辑,章钰任参议,邓嘉辑任提调,陈作霖任司书官,徐乃昌任采访员,吴俊卿任参议。〔15〕

有了颇为壮观的藏书楼,有了大批学者坐镇主持,还需要核心资源——书籍。作为一家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需要大量藏书,这些藏书从何而来?

清朝末年,战乱频仍,文化事业备受摧残。我国“清末四大藏书楼”即浙江归安(今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钱塘(今杭州)丁氏的“八千卷楼”、山东聊城杨氏父子的“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收集了许多流传数百年的珍贵典籍或毁于战火,或被列强强行收购。江南图书馆筹建之时,正是陆心源的“皕宋楼”藏书被日本强购后不久。端方听到丁氏生前在温州经商失败,他的后人急欲将“八千卷楼”的善本书卖给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用于还债的消息,为防止古籍再次外流,端方不惜巨款,多方急筹7.3万元,于1907年10月中旬急派缪荃孙、陈庆年亲自到杭州洽购,终于将“八千卷楼”已卖出的藏书全部赎回。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千卷楼藏书60万卷分三批陆续运回古城金陵入藏江南图书馆。八千卷楼藏书除有宋本40种左右、元本约百种之外,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较多,是其藏书的主要特色,而且其中很多都曾为明清藏书家所遗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丁氏后人将全部藏书低价售予江南图书馆,后称南京图书馆,该馆辟专库贮藏,完好无损,对保护我国古代的珍贵典籍做出了尤为重要的贡献。宣统元年(1909)学部在《筹建京师图书馆折》中,对端方筹建江南图书馆也给予了褒奖:“今年各省疆臣,间有创建图书馆,购求遗帙,以供众览者。江宁省城经调任督臣端方首创盛举,不惜巨款,购置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存储其中。卷帙既为宏富,其中尤多善本。”〔16〕

除了收购丁氏八千卷楼藏书60万卷外,端方还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广泛地为江南图书馆接收和征集善本、地方志、金石拓片等图书资料。光绪三十四年(1908),购得“浙绅姚氏藏书一千零十一种,皖绅徐氏藏书六百四十一种,两项书籍计共十二万九千余卷。”〔17〕拨交其中字画445件给江南图书馆。同年,端方又奏请清廷颁给石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及《大清会典》一部,并调各省官办书局书籍充实馆藏。宣统元年四月,端方奏请将江苏通志局所藏东西文书籍536种709册移送江南图书馆,该馆自此开始收藏外文书籍。又于开馆前一个月,收购武昌范月槎木犀香馆藏书4557种,多为集部书。〔18〕端方、缪荃孙、陈庆年以独特地位、胆略学识与实干才华,共同努力,才使江南图书馆矗立于世,使各项藏书相加不下80万卷,在当时而言,其藏书数量与质量首屈一指,其他省图书馆都不能望其项背。江南图书馆为保存我国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至于流散失传,流落海外,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南图书馆于开放前一周即发布公告,欢迎各界人士到馆阅览。开放后每日到馆阅读者络绎不绝。江南图书馆的珍贵典藏吸引了很多名流大家。1912年鲁迅先生应蔡元培的邀请,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鲁迅先生利用办公之暇,常与许寿裳去龙蟠里江南图书馆借阅古籍。鲁迅先生对丁丙的“八千卷楼”藏书极为赞赏,因为珍本极为丰富,除宋、元、明各种版本外,尚有名人批校及为世罕见的抄稿珍本。〔19〕鲁迅先生利用江南图书馆的“八千卷楼”的藏书,整理和校辑了《沈下贤文集》和《影抄小草斋本》。将《沈下贤文集》中的3篇唐代传奇收入他辑录的《唐宋传奇集》一书中。

5 端方创建图书馆,其功后人不可忘

端方能大力创办湖南图书馆和江南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这说明他对图书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他认识到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只有让人民进入图书馆,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启迪民智,增强国力。端方创办的这两座公共图书馆无论是对湖南、江苏的藏书事业、图书馆事业,还是对湖南、江苏的文化事业,影响都是巨大的。湖南图书馆和江南图书馆成功创办也给清末各地督抚积极创办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大地上,至1910年办公共图书馆已达20座。端方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风气之先和筚路蓝缕之功是值得称赞的。端方创办的湖南图书馆和江南图书馆馆藏乃当代湖南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一直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贡献,功不可没。

1.赵尔巽.列传.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4850

2.北京市档案馆.那桐日记附录那桐亲书履历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079

3.端方.端忠敏公奏稿.文海出版社,1996年版:285,314,355,382,478,493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8638.htm

5,16.端方.端方创建图书馆折.端忠敏公奏稿卷12.1918年铅印本 45,46

6,8,10,14,15,17.李稀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2.:151-152;152;147;133;146

7.沈小丁.从藏书楼到图书馆——浙江、湖南、湖北三省公共图书馆创建探微.图书馆,2005(5):51-55

9,11.郭绍全.历史学家陈庆年先生事迹考.江苏图书馆学报,1992(6)

12.陈军莲.毛泽东与图书馆.湘潮,2004(2):4-8

13.柳诒徵.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小史.1928年该馆印行:68-69

18.许廷长.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东南文化,1999(5):117-121

19.纪维周.鲁迅与“八千卷楼”藏书.江苏图书馆工作,1980(4)40:42

猜你喜欢
端方藏书江南
惊“扇”之人
端方的古怪演讲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失父
珍惜每一本藏书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