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黄瑞云寓言探微

2012-08-15 00:49吕小君王丹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瑞云金江寓言

吕小君,王丹尼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金江和黄瑞云是我国当代著名寓言家。金江,原名金振汉,1923年出生;黄瑞云,1932年出生。他们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寓言创作,至20世纪90年代末,都取得丰硕的成果。金江著有54部寓言集,其中,寓言集《小鹰试飞》、《乌鸦兄弟》曾翻译成多个国家语言,介绍到国外;单篇《小鹰试飞》、《乌鸦兄弟》入选中小学教材。黄瑞云几十年来也创作寓言上千篇,寓言集《黄瑞云寓言》已连续四次出版。

从人物形象、寓示手法、寓意主旨等角度进行比较,会发现金江和黄瑞云的寓言创作存在许多相似与差异,他们共同为中国当代寓言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寓言异同比较

(一)寓言人物形象比较

人、物形象是寓言故事的要素之一。寓言通常借助人、物的活动来呈现出深刻的寓意。一则优秀的寓言,往往有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

1.早期偏爱拟人体寓言形象

拟人体寓言形象包括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金江和黄瑞云在创作的早期,主要向《伊索寓言》摄取创作的元素,常选用拟人体形象,尤其是动物为故事的主角。在《金江文集》中,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狐狸、乌鸦、驴、猴、鼠、鹰等动物出现的次数较多。黄瑞云在创作早期,以动物为故事主角的寓言也不在少数,多以狼、狐狸、乌鸦、猴、鼠为主角。

2.拟人体寓言形象古今差异

金江寓言拟人体形象类型丰富,大多来自现代社会生活。按职业分,有《乌鸦和画家》的画家、《农夫和蛇》的农夫、《船夫和他的孩子》的船夫等;按年龄大小分,有《老太婆的祈求》的老太婆、《大力士和小孩子》的青年和小孩子等;按人物的行为分,有《三个登山的人》登山的、《跪在地上的人》跪在地上的、《骑马找马》骑马的,等等。

黄瑞云寓言古代人物形象(历史或文学人物形象)众多。首先,黄瑞云拟人体形象通常是历史名人,如《孔子答颜回》的孔子和颜回、《刘邦项羽阴曹对阵》的刘邦和项羽、《扁鹊之死》的扁鹊等。其次,有多篇寓言,一则故事有几十位历史人物登场,如《蜀先主庙》。这篇寓言故事出现了刘备、孙夫人、阿斗、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20多位历史人物形象。

3.古代人物形象的再塑造和保留原貌

金江寓言也出现古代人物形象,如《曹雪芹的感慨》的曹雪芹、《乾隆和诗人》的乾隆等。金江寓言常对原来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塑造,艺术地展现历史、文学人物的不同侧面和处境,使这些形象与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

4.黄瑞云寓言常出现西方人物形象

黄瑞云寓言常借西方的人物出场,如《皮得洛夫的录音机》、《拉封丹和伊索》、《宙斯的位置》、《文艺女神的选择》、《伽利略平反以后》、《勃列日涅夫的帽子》等作品。而金江寓言中则较少出现这一种人物形象,比较成熟的如《伊索夜访》、《伊索的回答》。

(二)寓示表现手法比较

寓示是寓言除故事和寓意之外的第三要素 。具体而言,寓示是寓言中故事与寓意之间的一个必要的联系,是能把人们的思维从故事比较准确、迅速地引向寓意,完成一般故事向寓言转化的必要中间环节,它是体现寓言文体特质的重要方面。寓示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寓示表现手法、“对比”寓示表现手法、“矛盾”寓示表现手法等。

金江寓言和黄瑞云寓言运用的寓示表现手法非常丰富。两人都擅长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来揭示寓意,相对而言,“矛盾”寓示表现手法运用不多。

1.都善用“夸张”的情节揭示寓意

在金江寓言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揭示寓意的作品不在少数,并且经常夸大故事情节,从而强化表现效果。如《厚皮的马屁股》,马屁股又厚又硬,饥饿的老虎一再去咬竟咬断了牙齿。

黄瑞云寓言也用“夸张”叙述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如《景阳冈又来了大虫以后》,打虎的猎人竟然要到老虎那去躲藏。又如《嫦娥回国》,嫦娥坐上宇宙飞船回地球,又从美国总统尼克松那儿坐飞机回到中国挨批挨斗。这样的情节极其夸张、荒诞,巧妙地揭示寓意,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所指。

2.金江的“对比”催人思考,黄瑞云的“对比”褒贬强烈

金江寓言和黄瑞云寓言都比较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揭示寓意。金江寓言中的“对比”是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或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不同态度、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来揭示寓意。前者如《猴子总管》,作品通过猴子前后态度、言行的对比,让人们思考为官的职责。后者如《两根火柴》,这则故事把干火柴和湿火柴对燃烧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引导人们思索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黄瑞云先生寓言虽然也用对比的寓示手法,但与金江先生不同的是,他的对比带有强烈的二元组构形式,如美与丑、善与恶、肯定与否定。作者往往借对立的一方突出另一方,从而肯定一方的观点。如《马和猪》就是这种二元对立结构的典型。这则寓言借勤勤恳恳的马与在猪圈里吃了睡、睡了吃的猪展开的一次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从而肯定马任重道远、勤劳肯干的性格和猪好吃懒做、贪图安逸的形象。

(三)题材、主题比较

1.金江突出儿童及生活题材选择

金江寓言创作可分为前后期:前期从1954年到1958年,后期是“文革”后至今的一个阶段。

金江前期的寓言主要是为儿童所创作。他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关注儿童的思想教育,较多表现儿童成长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如一般生活经验的传递和儿童品质的培养。《乌鸦兄弟》、《小鹰试飞》等作品鼓励儿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注重儿童独立生活意识的培养。金江这类寓言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意识,故事生动,寓意深远。

金江前期部分寓言是对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农夫和蛇》、《泰山和老鼠》、《麻雀学技术》等作品。

2.两家相似的特殊话题书写

金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寓言创作大多是揭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不理现象即对各种政治时弊的尖锐批判。如《疯狗吠日》、《伯乐寻马》、《乌鸦和乌鸦》等。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社会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大大增加。与金江不同的是,“文革”的十年是黄瑞云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寓言文本倾注的愤懑和不满不如金江寓言浓郁。不过相似的是,他大胆地对“文革”期间的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及个人崇拜现象作了猛烈的抨击。主要作品有《石头和海瑞》、《孔子的形象》、《慈禧斩周勃》等。

3.黄瑞云20世纪80年代广阔的主题表现

80年代中期开始,金江寓言表现出了作家对生活的强烈关注,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有对新矛盾、新问题的揭露。如写于1985年的《向日葵》,作者以向日葵自喻,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90年代以后,金江的寓言创作逐渐减少。而进入新时期以后,黄瑞云的创作主题更加广泛。战争、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频频进入他的创作。

总体而言,金江寓言以儿童教育为主,而黄瑞云寓言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象。关于“文革”话题的书写,是两位作家寓言题材最大的相似之处。

二、寓言异同成因分析

作家创作无不和作家自身的知识积累、生活环境和人生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年代大致相同,寓言创作都深受“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的影响,这使得金江和黄瑞云寓言拥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以下三个原因,最终造就了两位寓言家不同的寓言风格。

(一)地域文化的浸染

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生态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只要长期生活在某一文化区域,作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质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同的文化特质在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作家们独具个性的创作内容。

金江和黄瑞云寓言创作的不同风格,表现着吴越和荆楚两种不同地域文化。

金江长期生活在温州。温州东频大海,海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吴越相对开放的文化传统。同时,江南地区莺飞草长、温山软水,人们的文化心理极易被导向柔婉和精细。金江受江南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熏染,寓言笔锋相对细腻,人物类型丰富,尤其是早期的寓言,揭示寓意、针砭不足通常比较温和。

黄瑞云长期生活于湖南、湖北等地。两湖多林、多山。山地文化造就了黄瑞云质朴大方、顽强拼搏的性格特点。此外,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的楚文化,使黄瑞云深受影响。他热烈而执著地追求真善美,激烈而彻底地否定假丑恶,少有中间的态度和立场,他的作品大都运用鲜明的二元对比手法。此外,黄瑞云忧患意识也决定了他寓言主题的高远,他能把各种问题和现象提到社会治乱兴衰的高度来认识。

(二)职业环境的影响

金江和黄瑞云都不是职业作家,除了创作,他们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金江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对少年儿童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金江在1936年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1953年,响应张天翼“请为少年儿童写作”的号召,创作从诗歌转向寓言和童话。童话作品《白头翁的故事》在1959年被教育部选入小学语文课教材。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使金江更容易、准确地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为少年儿童创作,使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觉地选择与这一群体密切联系的题材,重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追求语言的生动性。金江的大部分寓言作品(尤其的早期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气息,这类作品代表着金江寓言的最高成就。

同样是教师,不过黄瑞云主要从事高校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他的寓言人物形象也较多地从古典文学中选取,常借历史及古典文学人物形象揭示现实广泛的问题及本质。这一社会角色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深刻影响着作家创作的语言风格、题材选择等诸多潜在而又重要的因素。

(三)人生际遇的激化

金江和黄瑞云都经历了“反右”、“文革”的浩劫。不过,两位作家在这特殊年代的人生际遇有很大的不同。黄瑞云于1957年被划为“中右”,被下放到农场改造,幸运的是,他没有被完全剥夺创作的权利,在“文革”十年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石头和海瑞》、《长城庙里的老鼠》、《孔子的形象》。但是,尽管笔锋尖锐,长期处在特殊的环境中,黄瑞云的思维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两极对立模式的影响。因此,他这一时期的寓言作品中体现出了两种人格的碰撞,对比强烈。

[1]何颖利.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文学创作[J].焦作大学学报,2001,(1).

[2]张开焱.形象二元结构与价值单维选择——黄瑞云寓言研究之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17).

[3]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4.

[4]吕小君.寓言寓示类型论[J].小学语文教学,2010,(2).

[5]吕小君.金江寓言寓示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瑞云金江寓言
高金江的绿色生机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寓言
数列问题函数“帮”
醉美是金江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长相思·采花
梦回金江
金江古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