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2-08-15 00:51袁晓红尹跃兵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方剂学君臣方剂

袁晓红,尹跃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袁晓红,尹跃兵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目的 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君臣药的配伍规律、用量规律及变化规律。结果 方剂学教师在各种教学考核中均获得较高的评价。结论 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方剂学;君药;臣药;配伍规律

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方剂学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君臣药配伍规律,以提高方剂学教学效率。

1 教学目的

方剂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间的桥梁,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中药学一起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以《方剂学》(王义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为突破口,进行了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教学法的探索,以研究其教学效果。教学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病案讨论课4学时。在每次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引导学生探究君臣药配伍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方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160余首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知识和相关技术,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中医药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主要是中医类各专业大专层次学生。从2004年开始,我校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包括中医医疗、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专业,这些专业均开设了方剂学。

3 教学方法

“君、臣、佐、使”作为组方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它是在总结古今众多方剂配伍方法的基础上将纷繁复杂的药物配伍关系以“君、臣、佐、使”加以高度概括,言简意深,内涵丰富;并且能明确表达方剂与证候、治法整体上的统一,是临床最常用的组方结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方剂中君臣药这个核心结构开展教学,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君臣药配伍规律

方剂配伍是方剂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探求方剂配伍规律,特别是君臣药的配伍规律,对于认识方剂配伍方法,指导临床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探究:(1)在讲授具体方之前先讲授君臣药的药物配伍意义,即增强疗效、控制单味药功效发挥方向及辅反成制等几个方面。(2)介绍君臣药的配伍形式,即同类相须、异类相使、主证与主要兼证、主因与主证及辅反成制(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宜、散收相制、刚柔相济等)。(3)在讲授方时采用教师讲授、课堂提问、问题讨论、模拟处方、病案讨论及指导预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君臣药的配伍形式及方剂中其功效和主治病证的关系。

3.2 君臣药用量规律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各药物的用量不仅是组方用药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药物用量,前人有“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究:(1)根据君臣药在方中不同的作用选择用量。如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疏散退热,用量要大,一般在20 g以上;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中疏肝解郁,用量10 g;但在补中益气汤中升阳举陷,用量宜小,在6 g左右等。(2)重视方剂中君臣药的比较用量。前人组方,对方中各药的用量比例比较严谨,特别是君臣药的用量比例相对固定。如果任意改变用量比例,势必影响临床疗效。如麻黄汤中麻黄配伍桂枝按3∶2的比例主要是发汗解表,是治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桂枝汤中的桂枝与白芍按1∶1的比例是调和在表之营卫和在里之阴阳的主要结构,是治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等。(3)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药物间的比较用量不变,通过改变单味药的用量大小或改变剂型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3.3 君臣药变化规律

教材中方剂的组成是固定的,但临床病证却是千变万化的。而“方证相关”则是学习方剂应当遵守的规律,方证相关的程度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任何古方,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证候制定的。因此,方证相关的原则必须随证变化。如何根据病情的变化改变君臣配伍,做到每一病证皆有其对应的最佳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究:(1)针对一首方的主证、兼证及次要兼证的变化,通过改变用量比例改变君臣配伍。如小青龙汤以外感风寒表实证为主,兼有内饮时,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以解表散寒为主,兼温肺化饮;以水饮内停证为主,兼有风寒表实证时,以干姜、细辛为君药,配伍麻黄、桂枝为臣药,以温肺化饮为主,兼解表散寒;以外感表虚证为主,兼内有停饮证,以桂枝、白芍为君药,干姜、细辛为臣药,以解肌发表,以调和营卫为主,兼温肺化饮。由此可见,通过改变剂量来改变方剂的主次关系,从而全面理解方剂,灵活运用方剂。(2)通过君臣药味增减,随证变化运用。药味增减是方剂变化的主要形式,而方剂中臣药的增减,则会引起原方主要配伍关系的改变,导致原方功效发生本质变化。如麻黄汤中麻黄为君药、桂枝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实证;三拗汤中麻黄为君药、杏仁为臣药重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可见方中随着君臣配伍的变化,方剂的功效和主治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以适应病情需要,且方名也随之改变。

4 教学效果

从2004年开始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学生、同行教师、教研室和学校督导组4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在对该课程的评价中,学生评教评学均在前三名;同行教师、教研室督导组对该门课的评分均在90分以上。由于采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掌握了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5 讨论

目前,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方剂学教学中采用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该教学法有如下优势:(1)能突出方剂学知识点中的重点和关键点,有利于记忆、执简驭繁,减轻了方剂记忆的艰难性。(2)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知其法而不泥其证,师其方而不泥其药”。使学生把握知识有规律可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变“教”为“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5)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了学生对方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学生能运用掌握的方剂学基本知识,优化组合适当药物,有效地辨证组方。

通过重析君臣药配伍规律,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获取知识,深刻掌握组方原理及配伍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G421

B

1671-1246(2012)09-0044-02

猜你喜欢
方剂学君臣方剂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学渣当自强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