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习者书面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42赵晓丽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理解能力词语

赵晓丽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一、语言理解模式的比较

语言可以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因而语言理解可以分为话语(口头形式的语言)和书面语言理解两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书面语言理解中的相关问题。对于字面语言的理解,从理解模式上可以分为自下而上的模式、自上而下的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朱曼珠:1990)。而从理解过程来讲,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首先感知视觉符号,然后解码句子的句式结构和提取词汇内容,最后达到发现语言的语义解释。

(一)理解语言的模式

1.自下而上的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文字理解是以字词为基础而展开的,理解者从字词中依次提取其含义,直至最后理解整句话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理解整句话或者是整篇文章的意义,理解者就必须理解各个词项、各个短语和各个从句的意义,将所有这些意义综合起来就是理解者所获得的对语言的理解。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夫(Guogh),其提出的较为著名的概念是肖像表征。肖像表征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眼睛对于文本中的单词的注视而最后形成的结果。依据这种模式而衍生出来的教学法是先教学习者字母或字,再教他们词语,再教句子,逐层上升、由低到高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这种模式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是语言意义的层面,其次是理解者阅读文本的模式层面。句子或者语篇的意义并非是其构成部分——如单词、短语等各项意义的简单相加总和。另外,理解者在阅读时对文的理解并非是直线型的,而是一种跨越型的、文本链接的模式,即所谓的超文本阅读(刘连芳,1998)。人们在阅读到一个单词或其他语言单位的时候,理解者总是会联想到其他的语言或非语言内容,他的这些联想对于他理解与语言的含义是有很大影响的,因而我认为这种理解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诠释语言理解的本质。

2.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

根据朱曼珠 (朱曼珠:1990)等人对自上而下模式的诠释,这种理解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把阅读看做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努力,从文本中构造出意义;有选择地使用最少的,最有成效的线索来构造意义”。从“构造”一词可以看出这种观点是以重视理解者的自我创造能力为基础的;而从“有选择地”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与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依据这种模式的观点来看,如果把文字理解看成是阅读者对一系列词语的感知是不恰当的,相反,对书面语言的理解的决定因素并非是书面上的文字,而是解读者本身。自上而下模式的积极倡导者是古德曼,因而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古德曼模式。他认为文字理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如何正确迅速地选择那些产生有效猜测的文字线索。为此他还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步骤。然而阅读者在阅读时是不可能不对文本里的词语加工的。因此,能否很好地加工文本中的词语对于能否正确快速理解语言还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理解能力强的阅读者和理解能力差的阅读者相比较而言,往往是能力强的读者对于文字加工处理的能力强。从这个角度来讲,自上而下的模式显示了其不足之处:夸大了理解在理解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忽略了意义的承载者——词语——对于理解的作用。

3.相互作用的模式

相互作用模指在理解过程中各个层次的信息是相互交错的。无论是句法的还是语义的,理解者头脑中所固有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是相互交错的,共同决定着理解者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

该模式不同于上文提到的两种模式。依据相互作用模式的观点,在语言的各个理解阶段,句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因素都相互交错,一起决定着意义的理解。在此种模式所包含的理论中较为流行的是图式理论。所谓图式就是对一类概念的描述,是一个相互嵌套的层级组织(朱曼珠,1990)。根据该理论任何内容的理解都要有与其相对应的模式,为此理解才能进行下去。这就是说在书面语言的理解过程中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分析加工都是要参与到其中的。这样的话理解的过程就不是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模式所认为的那样语言的理解是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相互融合的过程。可以说这种模式比较全面地考虑了书面语言阅读中影响理解的各方面因素,因而相对来说是比较可取的观点,摒弃了以上两种模式的片面性。

(二)语言理解的心理过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理解语音形式的话语还是理解文字形式的文本所花费的时间似乎都很短而求毫不费力,时间之短让理解者觉得理解的过程是直接地获得话语或书面语言的意义而没有经过其他过程。然而实际上理解者并不是直接从语音或字面的层面直接过渡到整个句子或整个段落篇章的意义的。理解的心理过程是一系列加工的过程。理解者首先对语音串或字面文字的识别,然后将这些符号转化为语义表征,进而结合句法知识理解话语自身的表面意义,最终结合语言发生的语境理解话语发出所要传达的意义。

二、学习者培养书面语言理解能力的策略

根据上文关于心理语言学三种理解模式的介绍、比较,以及其各自哲学基础的比较,我倾向于相互作用的理解模式。根据该模式,语言理解的过程牵涉到各个层面信息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词语的,句式的,语义的,以及语境的信息,因而理解者若想要提高自我的语言理解能力,就要增强对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因素的掌握和控制能力。

(一)避免片面地从文字表面意义理解书面语言

有些语言理解者在面对一定语言的阅读时,单单从字词本身出发理解语言的含义,然而字词本身只是文本发出者表明其意图的一个渠道工具而已,相互作用的模式要求理解者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积极加入解读者自己所固有的信息。在加入理解者自己积极的主观参与和解读的情况下才能理解文本发出者的真正意图,否则就会出现阅读时单个的词语都认得,却不知道将他们联合起来之后整个句子或语篇的意义是什么。

(二)避免过分地以理解者自我为中心理解书面语言的含义

正如图示理论所持的观点那样,我们在理解语言的时候要加上理解者自身的主观知识。然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些知识信息的加入并不是毫无限制无所前提地加入的。如果要正确理解文本发出者其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含义,就要求理解者尽量从文本发出者的角度理解那固有的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最近似地理解书面语言的本真含义,否则就会歪曲文本发出者的本来意图而变成理解者自我的主观臆测。

(三)增强各个层面知识的能力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要注意的两点之外,要提高自我语言的理解能力,就要增强对语言理解过程中所牵涉的各个因素的掌握能力,如词汇的积累,语法的加强,以及对各门类知识的掌握,等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因想到能否正确恰当地理解书面语言,对这些方面的要素掌握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书面语言的理解。

三、结语

书面语言的阅读和理解是人们生活中常常进行的活动之一,如广告的阅读,书面的阅读,新闻的阅读等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而如何正确地解读书面语言的原本含义便成了人们常常要面临的问题。根据心理语言学关于理解的相互交错的理解模式,我认为要有效地进行阅读,就必须避免片面地从文字表面意义理解书面语言,避免过分地以理解者自我为中心理解书面语言的含义,增强理解者各个层面知识的能力。有关自我书面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的提出是以相互交错的理解模式为基础的,因而随着相互交错理解模式的改进,自我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在将来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1]Widdowson,H.G..Psycho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刘连芳等.WWW基础技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M].石家庄: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4]王德春,孙汝健,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著.陈国鹏译.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6]朱曼珠.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理解能力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一枚词语一门静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