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语文综合实践课受益平衡目标的价值取向

2012-08-15 00:42张春华
文教资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职校活动课活动

张春华

(吉林石化工程学校,吉林 吉林 132000)

职校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是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以职业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作为依据,课上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知识合作的职业学校语文基础课的辅助课程,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规范和体现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注重专业实际应用,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修课程。语文课程教学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其德育目标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能力目标是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其知、情、礼、意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强调学生通过自主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另一方面意在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职校语文学科要杜绝以往教学方法死板的现象,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堂汇集各种知识的交流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事物的能力,与相关的就业专业相匹配,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型体验教学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职校语文综合实践课以受益平衡为目标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运而生,教师的认同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多数教师能够主动参与,主动了解其性质,学习其基本要求,按其基本要素去执行,兴致极高;少数教师则认为那样做的花架子太多,应实打实地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多给学生回味消化理解新知的机会,不要浪费学生太多的宝贵时间;个别教师认为语文综合实践课非常好上,时间给学生了,课堂还给学生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融洽了,等等。这些无疑暴露了语文综合实践课需要改进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是要使任课老师认清其对于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及对学生接受新知的方式之间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更新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使这部分教师转变思路:语文综合实践课不是解放了教师自己,也不是在课堂中排除了教师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不是放手不管,看热闹的不应该是教师。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形式及考评标准都要由本校的语文教师与相关专业的教师一同坐下来,认真研讨,拿出统一的合理可行的整套长期方案,在发现新问题、总结、继承并研发新思路的同时,使其成为更具操作性,更有发展前景的一个新课程类别。语文综合实践课要上得好,除了使选题及内容得当去充分吸引学生之外,还必须要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收放自如”才是其最理想的课程评价标准。所谓“收”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能掌握“火候”,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做出相应的诸如导入、解答、引领下一环节、总结每个批次的活动的优劣,并及时给予更正或建议的教学行为。所谓“放”是指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表现的机会,让其自觉、自主地学习和管理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知识分类及归纳整理的技巧。做到“收放自如”就基本具备了活动型实践课的要素,基本达到了此类课程教学目标。

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时,否则,再好的设计思路也没法到更多的教学空间去施展,学生也没有机会学到更符合自己的认识事物、掌握新知的方法。

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实效性、自立性、开放性及生成性的服务于专业课的特点,召唤着语文教师成为活动课课程的主要建设者。界定实效性和时效性的区别在于:实效性强调的是实用价值,即对学生的实际帮助功效要强;时效性强调的是时间上要及时、准确。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是这项课程的开发者和神奇的建设者。课程选材要迎合职校各专业发展的精准态势,需更具生活化、更具时代气息,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广泛使用多媒体满足学生学习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需求,将抽象的说教变得更直观,将学生的未知世界补充得更加完整和贴切。在教学中,要避免庸俗化倾向,将时尚与文化对接时,展现给学生的时尚角度和时尚元素要选择积极向上的、反映社会主流的正面教材;要多挖掘和深挖掘,时尚的层面很多,但要杜绝学生的拜金思想、贪图享乐及不劳而获的坏习气,不要使时尚与文化脱节;要深入探讨时尚的文化内涵,要注重地域文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潜在性与生成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沉着冷静不浮躁,养成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良好素养;带领学会认识社会,在社会、生活、文学、文化学习中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古代文明,让学生整体认知文化和历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体现活动内容的“综合”,注重语文知识在综合实践中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要追求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的整合,做好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衔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属于语文学科的,尽管与其他学科有综合或延伸拓展领域,但最终还应是要以语文为基石,否则就会变成历史课或其他类型的“四不像”的不伦不类的课。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出容量、民主、综合、互动及规模的交叉渗透,此课程要求课内贯穿始终的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这无疑决定了教师自身要博学。如古文阅读实践涉及先秦的丧葬文化、民俗文化、儒家和墨家的主张、孔子和墨子的论争等,此类课程中学生可以开简短的讨论会,且时间不宜过长,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职校学生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极强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潜在的能力,课上要注重学生这种能力的开发与运用,多给学生创造体现这种能力的机会,届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有序地组织和恰当地点拨,要以组织为主,在秩序井然的条件下方可过渡到以点拨为主,否则课堂太过活跃,随时会出现教师难以控制的局面。教师在活动课中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升华,要以深化为主,在学生掌握的新知稳定了之后才可发展到升华主题。以上的种种对过渡的尺度及过渡的时机的把握,时时会检验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广泛性还要体现在另一方面,即针对学生来讲,教师更应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避免课上仅用几个同学唱主角,其他同学都闭口不言或只回答简单的“是”和“对”等字眼。教师不要忽略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充分验证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所谓组织调控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处理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的能力。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备选方案至少要有两种,方可暂时应对课堂中教学选题的偏差及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快慢,课后要及时做好这两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记录,要做出整改方案,积累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这种新课型的教学经验,也便于彼此交流与继承。且选题接近学生、对学生有价值的同时,不可漫无边际无限制地延伸或无限制地综合,否则会引起学者的多方质疑,为此语文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定位更显得艰难而又敏感。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作为指导。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内容不要过于牵强,语言环境的凸显在设计时都不要有过分煽情的词语。深入到课堂当中,尽量避免语文知识内容落实不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彰显得不够等弊端的存在。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活动课时间性不强,压堂现象较为多见;明显存在知识堆砌现象,常出现教师和学生都想在一节课中尽量容纳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体系的情况,违反了教学常规中的普遍真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每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戏曲大舞台》一课正是有这样的缺憾。其表面上集中了大量的戏曲资料和音像资料,的确有声有色,但过于冗长,此类课不要过度拔高,否则学生理解易出现误区。其所选内容可做适当的删减,扩展时不要面面俱到。删减内容后剩下的时间可让学生做细致的总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及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诗歌欣赏》活动课则表现为无统一的约束型框架,造成内容与形式脱节,五花八门,问其原因时,教师则以教无定法作为托辞。听课时发现学生机械背诵的现象极为严重,老师提前布置给学生事先准备背诵的诗词多达三十多首,容量很大,但学生的整体水平很难短时间达到这样的水准。经过询问:这三十多首诗词被分散到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只承担三到四首诗词。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测评,因课上活动的需要,班级学生以竞赛形式分组竞赛,被分成四组的学生中,各组成员居然只会背诵组内自己需要背诵的几首诗歌,交叉换位背诵不同组别的内容时,多数学生回答不会,或背诵不完整。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就是失败的,即使形式上表现出了丰富多彩,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佳,因为学生在这节课的四十分钟里,只收获了那几首事先背诵的诗词,全部精力都用在老师布置好的环节中,没有学到如何鉴赏等语文实践型技巧。这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侧重点的偏差造成的不良后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伤害就会形成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诗歌讲究意境美,如画如景,诵读如身临其境,课上要让学生讲出其美在哪,体会到意境的可贵,而不要单凭几幅画面、几首曲子一带而过。诗歌鉴赏要以赏为主,背为辅,赏得透才能背得牢,要先学会鉴赏再流利背诵,切忌本末倒置。诗歌需要大量吟诵,需在课上安排少许时间先尝试选些短小诗句进行背诵即可,其他的段落则均可挪到课下完成。

以往被看做“课外活动”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现今被列入课表,成为必修课,很多教师和学生还在逐步适应。

职校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要有所侧重,才能形成开放的、多样的职业意识与素养。要以学生的受益平衡为目标,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多种配套设施要完整。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社会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制定评价方式,要逐步做到“自评”和“互评”的细化、深化和量化。教师最后作总结性的评论以达到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促进的目的的评价方式成型已久,教师要打破这种固有评价方式,研发出更好的评价细则,有必要变“亮”化为“量”化,删去流于形式的部分,让学生从活动的激情中走出来去观察、去评价自己,告诉学生不要停留在活动课的热闹里;变冗长为精炼,变虚设为融合,等等。综合实践课的考查要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学生可提供考察结果,或采用DV制作、展板绘图、网页展示等形式表现考察的结果。学校对学生提供的所有材料要予以认定。如果学生在提交成果时作假,将会记录在成长记录中的学分等级中。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有待更多的教师去大胆尝试,有待于更加完善,相互交流,共谋发展。要尽量发挥其实效性、即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的学业和技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受益平衡,践行课程的活动宗旨、活动意义及活动价值,以取得更大成效,为职校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职校活动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的职校我的梦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