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2012-08-15 00:42杜坚栋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鄂温克族民族语言鄂温克

杜坚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鄂温克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杜坚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鄂温克族,其世代传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对鄂温克族三种方言使用情况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梳理,对鄂温克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和思考。

鄂温克语;传承现状;保护

鄂温克族是中国22个人口总数不到十万的较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总数为30 505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温克族是跨国民族,俄罗斯称其为埃文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鄂温克族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历史上曾使用满文、日文,目前通用汉文和蒙文。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居住地域辽阔分散,加之生产方式的不同,中国鄂温克族的语言又分为三种方言。一为布特哈方言,又称索伦方言,使用者为索伦鄂温克人,分布地区为鄂温克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等地,使用人口占我国鄂温克族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中生活于牧区的大部分索伦鄂温克人兼通蒙古语和达斡尔语,生活于岭东(大兴安岭东南麓)三旗(扎兰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鄂温克族兼通达斡尔语。第二种方言是通古斯方言,又称莫日格勒方言,使用人口为通古斯鄂温克人,分布地区为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及鄂温克自治旗锡尼河镇,该部分鄂温克人兼通蒙古语。第三种方言是敖鲁古雅方言,使用者为居住于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鄂温克人,人口数仅为243人。使鹿鄂温克人中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数较少,青年人大多使用汉语交流,只有少部分年纪大的老人使用鄂温克语,个别通晓俄语。

语言是保持民族一体感和认同感的标志之一,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标志,语言态度又是考察民族认同度的重要依据,更是一个民族区分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生产方式的变迁,鄂温克语言的使用发生着迅速的改变,其现代传承出现了断代危机,逐渐进入濒危语言[1]的行列。当下,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抢救工作,研究者也把鄂温克语言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升到关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上来看待。

一、鄂温克语三种方言的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语言的传承需要显著的文化和人口上的潜能为依托,即通常说的传承载体。只有语言却无文字传承的鄂温克族,在这个全球一体化概念日益明晰化的时代,语言的传承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时代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域间的坚冰早已被打破,越来越多的鄂温克人,因为求学、就业、婚姻等原因离开故土散居于全国各地。随着散居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懂本民族语言的人口正逐年攀升。原本就在语言传播和继承方面因缺少文字而先天失调的鄂温克语的传承环境更加令人担忧。如何使远离聚居地区的鄂温克族后代听到和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将成为鄂温克族语言日后传承传播中的重要课题。下面简要介绍鄂温克族三种方言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布特哈方言

在鄂温克三种方言中,布特哈方言由于使用人口多,分布地区广,因而使用情况较好。在鄂温克族聚居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各个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苏木和嘎查,由于生活地域相对闭塞、交通不便以及当地牧民拥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受外来强势语言的冲击较小。该地区的鄂温克人使用鄂温克语进行日常交流,儿童大都可使用鄂温克语交流。语言环境稳定良好,传承很少出现断代现象。以辉苏木为例,“居住在辉道嘎查的阿木尔格布新与妻子乌斯仁娜一起从事畜牧业,有一儿一女,儿子21岁,牧民;女儿17岁,高一学生。阿木尔格布新一家四口的母语都非常熟练,家庭内部使用的唯一语言就是鄂温克语”[2]。虽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结合单位,但它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样语言环境的家庭在辉苏木鄂温克聚居的嘎查普遍存在。即便如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鄂温克旗城镇里居住的鄂温克族青少年由于与其他民族杂居,受到强势语言的冲击,在日常交流中逐渐使用其他语言来代替鄂温克语进行交流。借助汉语和蒙古语词汇现象比较普遍,从而使城镇中鄂温克语言的交流范围逐渐缩小。

此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鄂温克语的新词汇的更新普及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青年人及儿童对民族语言的认同发生变化;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造成鄂温克语言使用的减少乃至流失,诸多因素导致了鄂温克语的交流障碍问题,影响了鄂温克语在鄂温克人中的运用情况。

在鄂温克族的小聚居区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以上简称岭东四旗市),是除鄂温克族自治旗外鄂温克族人口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属于历史上的原布特哈八旗地区。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该地区4旗市共有鄂温克族人口11 376人,占鄂温克族总人口数的1/3强。由于这一地区历史上就是鄂温克族聚居区,所以岭东四旗市自然也是使用鄂温克语比较多的地区。这里虽然拥有鄂温克族传统狩猎文化的丰富积淀,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民族融合及外来人口的增加,这里不再是单一民族或者少数几个民族居住的地区,而是多民族共同杂居的地域。几十年来,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大大冲击了当地的民族语言文化,这也是该地区鄂温克语发生变迁的直接原因。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的居民以鄂温克族为主,还有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共96户,370口人,其中鄂温克族43户,245口人。分布于查巴奇、文布奇、疙疸奈三个自然村[3]。目前查巴奇鄂温克族乡所辖村已经发展到了11个,后来的人口主要来自辽宁、山东、河北等12个省,外来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据统计数据表明,50年前鄂温克族人口数占查巴奇乡总人日的66%,而现在鄂温克族人日数只占查巴奇乡总人日数的6%,汉族的人口数则占乡总人口数的83%。根据今年最新的统计数字,查巴奇民族村鄂温克族人口数也只占到村总人日数的15.8%。显而易见,这种人口上的绝对优势,导致汉语成为强势语言,代替鄂温克语成为查巴奇的主流用语,而鄂温克语则变成了边缘用语,处于弱势地位。”[4]如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地区鄂温克语为主要日常交流用语,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鄂温克族老人的相继离世,致使鄂温克语的使用人数逐渐减少。从生产方式及生存环境上看,由于外来移民的增加,这一地区开始由单一的狩猎生产转入半农半牧,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少使用狩猎用语,很多鄂温克猎民特有的狩猎词汇也随着老猎民的去世成为历史,而狩猎词汇恰是鄂温克族作为狩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名片和游猎化石。

可以说这一地区鄂温克语同世界上绝大多数现存的濒危语言一样,也处于衰落阶段。随着各民族的杂居情况越来越普遍,在社会交往中,汉语已占主导地位,青少年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范围愈加狭窄,母语缺失情况严重。目前该地区鄂温克族儿童基本不会讲鄂温克语,年轻人很少会讲,45岁左右的中老人之间可使用母语进行日常交流,其中部分中年人能听懂但不会讲。这就造成了鄂温克语的使用人口老龄化。而这一地区的鄂温克族青少年学习母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鄂温克语使用范围狭窄,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鄂温克语言传承力疲软也就不足为奇了。

2.通古斯方言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陈巴尔虎旗境内鄂温克族人口为1 992人,以通古斯鄂温克人为主,居住于该旗的鄂温克苏木,大部分从事畜牧业。该部分通古斯鄂温克人是1918年前后从俄罗斯迁徙至此,其中半数以上仍在使用鄂温克语。因与布里亚特蒙古族和巴尔虎蒙古族比邻居住,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通古斯鄂温克人除与本民族通婚外,族外通婚多选择蒙古族,故在语言方面受到蒙语的影响。老年人和中年人能讲流利的鄂温克语通古斯方言,使用人数稳定。20岁左右的年轻人则大多讲鄂温克语、蒙古语及蒙古语中的布里亚特方言和巴尔虎方言。鄂温克语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孩子日常生活多讲蒙古语,这与当地鄂温克族选择蒙古族学校入读有关。当地鄂温克族只有10%左右的儿童选择汉语学校,这部分儿童的家庭内部使用汉语、蒙古语和鄂温克语三种语言交流,其他情况使用汉语。

3.敖鲁古雅方言

根河市境内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使鹿鄂温克是个人口极少的部落,该乡鄂温克族人口为234人,现居于敖鲁古雅猎民村。“在此部落现存的会说鄂温克语的人可能已降到不足100人,他们很可能已经失去了鄂温克语言的传承能力。”[5]使鹿鄂温克人定居后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相对狭小,鄂温克语的使用人口老龄化情况更为严重。50岁以上的可使用鄂温克语正常交流,30~50岁年龄段的多数人能够运用鄂温克语交流,青少年基本上不能使用鄂温克语交流但可听懂少数生活用语。2010年敖鲁古雅乡开设了为期半年的鄂温克语言培训班,每周两节课,学员多为青少年,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鄂温克日常用语。鄂温克语敖鲁古雅方言消失速度很快,已处于濒危语言的状态。

综上所述,鄂温克语三种方言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除牧区的鄂温克语保持较好外,其他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语正处于濒危状态,即便是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城镇中鄂温克语也日渐弱化。语言环境的好坏、使用人群的大小都影响着鄂温克语的使用与传承。从外部因素上看,外来人口的增加、异族通婚情况的日益增多以及经济交往带来的强势语言的冲击,是鄂温克语使用环境萎缩的主要原因;从内部因素上看,民族乡小聚居区的鄂温克族家庭大多转用汉语交流,个别家庭使用鄂温克语和汉语进行双语交流,交流内容大多限于日常生活用语,而鄂温克旗和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日常多讲蒙古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他们对使用民族语言的态度和其自身掌握民族语言的能力有关,鄂温克族人口较少,居住地分散也是现实原因。所以说如何解决民族语言传承的问题,是鄂温克族三种方言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

二、对鄂温克语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和思考

鄂温克语三种方言在使用及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1.采取积极的行政措施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从事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教授杨虎嫩说过:“想要保持延续鄂温克语言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积极的行政意志。”[5]鄂温克族自治旗和9个鄂温克民族乡苏木就是发展传承鄂温克语言的行政保障,应当对民族语言的传承制定可行性方案.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各个鄂温克族聚居的苏木和嘎查继续加强巩固鄂温克语的使用环境,开设鄂温克语课程。鄂温克旗以外的其他鄂温克民族乡苏木,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在鄂温克聚居的嘎查和猎民村的小学也设立鄂温克语培训班。有条件的民族乡利用民族事业经费重点资助青少年民族语言传承,更深层次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使用鄂温克语的积极性。

2.做好鄂温克语的教育宣传工作

在鄂温克族民众中加大保护传承母语的宣传力度,促使其觉悟,努力营造一种学习和使用鄂温克语的氛围。各地鄂温克研究会及教育机构协作编著一套广泛适用于儿童及无鄂温克语言基础的成年人的鄂温克语教材,并编辑出版鄂温克语的相关读物,以便初学者使用。建立鄂温克语编著团队及时更新翻译外来词汇以增强鄂温克语言的实用性。

幼儿时期的语言环境将影响孩子终生的语言生活,所以说语言传承最好的场所就是家庭内部,要鼓励鄂温克家庭在家庭内部成员间尽量使用鄂温克语交流。今天可能不再有只懂鄂温克语的人了,但游牧鄂温克的历史证实了鄂温克语可以以稳定的形式与多种语言共同传延数代。应使鄂温克族的父母明白,孩子如学好鄂温克语,对于他们将来学习汉语或外语有助而无害。拥有双语基础的孩子学外语时,要比只有母语基础的其他孩子有优势。民族语言是一笔财富,而不是阻碍。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掌握自己的母语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3.为鄂温克语的传承创造各种机会

自治旗和民族乡两级单位实施激励机制,为鄂温克语的传承创造各种机会。举办鄂温克语的培训班及鄂温克语竞赛活动。如,举办大型的鄂温克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以及围绕鄂温克语学习的多种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树立学说鄂温克语的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其他人学好民族语言。

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人们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途径。自治旗政府可为掌握鄂温克语言的青少年提供优越的升学机会,如条件优越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升学机会,从而有助于鄂温克语言的传承发展。作为民族政策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一部分,鄂温克族自治旗及各民族乡可为掌握鄂温克语言的人士保留一定的公务员职位。各级政府、民族事务机构、文化管理机构等应当带头实施这一措施。这样做可在自治旗和各民族乡内提高鄂温克语言的地位。此外给予各民族乡使用鄂温克语和传承鄂温克非物质文化的民间艺人以特殊生活保障待遇,以激励更多的人学习传承鄂温克语言文化。

4.利用网络等传播手段普及鄂温克语教育

随着网络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技术手段开展青少年鄂温克母语普及教育。2010年,涂晓武建立的鄂温克族文化网就极大的丰富了鄂温克民族的网络文化。“满族、蒙古族都通过发声软件和电子词典制作了语言语音系统及常用词和日常对话软件,这些软件只要鼠标点击就可以自动发声,简单易学。”[6]我们也可以制作鄂温克语的发声软件和鄂温克语电子词典软件,使其自由转载传播。创建鄂温克语网络聊天室,使散居于全国各地的鄂温克人都可通过网络学习鄂温克语,还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等现代手段建立鄂温克语言资料库以备日后不断开发更新。这将促进鄂温克语的传播速度,同时也能丰富散居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鄂温克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远在异乡没有语言环境的鄂温克族同胞都能够学习自己的母语。

5.利用各项资源宣传鄂温克族的语言文化

可利用瑟宾节这一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为载体,大力宣传鄂温克族的语言文化。在节日庆典中可以增加鄂温克语的版块和节目,挖掘整理鄂温克族的狩猎用语,利用节日扩大保护鄂温克语的群众基础。可以用鄂温克语翻译一些影视作品以提高鄂温克语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制作适合儿童观看的鄂温克语动画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学习鄂温克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其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孩子的民族感情。还可利用诸如“中俄鄂温克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会”这样的国际会议,借鉴俄国鄂温克同胞在语言传承方面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传媒机构应更多地关注鄂温克语言的状况并给予掌握鄂温克语言文化的人士适当的“话语权”,这样将有助于鄂温克语言吸引更多公众的视线。

[1]班弨.濒危语言抢救的紧迫性和可行措施[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1.

[2]申慧淑.鄂温克族家庭语言个案研究访——鄂温克旗辉苏木的布和吉日嘎拉一家[J].满语研究,2008 (1):35.

[3]内蒙古自治区编辑组.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9-10.

[4]娜敏.鄂温克语变迁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6):487.

[5]杨虎嫩,严明.鄂温克语言的未来[J].满语研究,2002 (2):112.

[6]乌娜姬.网路技术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J〛.中国民族,2010(1):38.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Ewenki Language

DU Jian-dong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exchange of different cultures,the Ewenki nationatity,as the ethnic group of small population,whose mother language was inherited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By analyzing the use of the three dialects of Ewenkis and some related problems,the author attempt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Ewenki language.

Ewenki language;current inheritance;protection

C95

A

1009-315X(2012)02-0116-04

2011-09-29;最后

2011-10-25

杜坚栋(1986-),男,鄂伦春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

猜你喜欢
鄂温克族民族语言鄂温克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鄂温克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鄂温克的驼鹿
鄂温克的驼鹿
中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美容文化研究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
俄罗斯埃文基人与中国鄂温克族民族起源探讨
鄂温克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与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