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2-08-15 00:42李会丽李传生崔正霞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2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李会丽,李传生,崔正霞

(本文编辑:潘雪飞)

我院近10年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院感染科2001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6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男42例,女18例,肝性脑病Ⅰ期9例,Ⅱ期21例,Ⅲ期25例,Ⅳ期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血氨水平、肝性脑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40 ml保留灌肠,2次/d,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6 h内安静、清醒,10 d内无肝昏迷发作;有效:48 h内安静、清醒,10 d内再次肝昏迷发作;无效:48 h内清醒或4 h内转清醒,但10 d内多次发作或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5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氨由(98.4±17.4)μmol/L 下降至(45.2 ±12.0)μmol/L,对照组血氨由(100.2 ±15.3)μmol/L 下降至(64.2 ±16.1)μmol/L,治疗组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较大(P<0.05)。

2 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多年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动物模型[1]及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与血氨升高、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以及假性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其中氨中毒学说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氨的排泄、加速氨的转化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措施。乳果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均为治疗肝性脑病的常用药[2-3],两者联合使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宋闽宁,宋屿娜.大鼠急性与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模型对照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06,8(5):332-335.

[2]佘维斌,王建宁.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56-57.

[3]王晓燕,乔进朋,鲁力锋.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785-786.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水平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