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路径

2012-08-15 00:45白毅
关键词:民主农民农村

白毅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受到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集体的高度重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农民问题视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国家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历史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为我国农村发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一、农民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人类社会在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以神为本”、“以权为本”、“以物为本”,逐渐向“以人为本”的回归。正如马克思所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奋斗历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定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着眼于农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为本”在此过程中具体化为了“以农民为本”。

实现“以农民为本”必然要求农民民主权力的充分实现。由于历史、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三农”问题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利益格局的复杂,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流失不断加速,加上一些旧的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各项权益无法得到应有尊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依据,也是现实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和政府不得不通过资金、技术、政策扶植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党和政府的帮扶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权宜之策,新农村建设的重任最终还是需要由农民自己承担。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也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最具有对自身命运的发言权。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利,新农村建设才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2],其创造力才能被深度激发,建设成果不会旁落。由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农民民主权力的充分实现,使农民能够对于农村发展有足够的话语权,能够直接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而不是沦落为空洞的政治口号。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路径

维护公民合法权利,是现代宪法基本价值取向,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求。建国6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不断走向成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人治到依法治国,从城乡二元体制到统筹城乡发展等,都为农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创造了宏观条件。然而,在实践中农村社会发展仍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制约,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还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客观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实现农民民主权力。

(一)以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的民主素养

“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只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3]。由于建国以来的“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制度安排,加之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农民自身的分散性,农民民主素养整体低下。农民既缺乏自主、平等、开放的民主意识,也缺乏实践民主的能力,这直接造成农民对自己本应具有的民主权力认识不清,在民主实践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时甚至是无所适从。

提高农民民主素养,至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农民民主知识、民主程序的教育。“全社会的人民都受到相当程度的教育,这个社会才能有真正的民主生活”[4]。应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村民大会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农民对自己具有的正当权益以及实现途径有更加科学的认识。以此不断激发农民的权利要求,使农民能够主动地、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推动农民由被动守法向主动维权的转变,逐渐培养起农民的权利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要努力为农民创造实践民主的机会,让农民在实践中体会民主的价值、锻炼民主的能力、验证民主的效力,将民主从理念转化为实践,最终提高农民的民主素养。

(二)以法制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明确将“管理民主”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之中,使农村政治建设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实现农村“管理民主”的必由之路。它不仅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农村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管理民主的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是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将更加重视民主质量的提升,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推动农村民主发展不断深化成为其鲜明取向[5]。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就要加快完善保护农民民主权力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针对农村、农业问题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民权利缺乏保护、法律难以得到普遍认同、法律法规呈现明显漏洞等,造成了法律进入农村的困难[6]。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以宪法为依据,对有关法律法规中歧视农民的条款予以取消,让法律真正体现宪法的平等精神,并对作为农民身份应该具有的民主权力通过明确的法律予以承认与保护。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恶意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以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农民的话语权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各种利益冲突增多、矛盾集中显现。由于历史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原因,农民长期处于相互分离,散漫无组织的状态,农民的呼声和意愿往往无法有效的凝聚、形成合力。这就造成在与政府以及其它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的博弈中,农民往往处于劣势,无法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也无力决定农村发展走向,民主权利被压制。

从人类政治生活的实践来看,社会阶层的组织化程度与其成员的利益保障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组织化程度高的社会阶层,一般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其成员的权益往往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作为在当前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农民阶层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组织化程度,进而增强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态中的地位,扩大对决策部门的影响力。在实践中,应该以现有的村民自治为依托,强化农会等农村合作组织的职能,将农民个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利益诉求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农民群体的利益,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有序、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四)以信息化为契机,创新民主的实现形式

民主的本质必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没有必要的和合适的形式,民主的本质就无从表达[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就是农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的过程。在这个特定历史进程中,必须探索更为科学的民主实现形式,农民的民主权力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一些村落地处偏僻,与本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这使得农村地区的信息相对闭塞,也直接造成农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实践民主的积极性和最终效果。近些年来,信息化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成为一种浪潮,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党和政府应该以信息化为契机,创新农民民主权力的实现形式。一方面,要将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农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对于农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诉求及时予以回应,并善于从中提取民意,作为决策参考;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例如召开针对农村事务的网络听证会、恳谈会;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对村务或其他涉农事务进行网络投票等等,以此推动农民民主权力的实现。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农民民主权力则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应该看到农村民主政治并非完全沿着一条独立的路径运行,它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使得实现农民民主权力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会被有效地解决,农民最终将成为农村真正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值得期待。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8-119.

[2] 高乃云.新农村视域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1):28-33.

[3]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4] 杨懋林.乡村社会学[M].台北:国内编译馆,中正书局,1984:112.

[5] 陈荣卓,唐鸣.中国农村民主管理机制:形成机理与逻辑整合[J].社会科学,2011(7):72-77.

[6] 宋艳.新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0(11):92-93.

[7] 陶文昭.论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J].探索与争鸣,2011(10):39-42.

猜你喜欢
民主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