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政治权威建设

2012-08-15 00:45肖杨
关键词:维系权威特色

肖杨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刍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政治权威建设

肖杨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政治权威对于维持一国的政权稳定举足轻重。如何认识政治权威的变化,进而有效控制政治权威的变化,是保持政权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权威的维系举足轻重。怎样去保持政治权威的稳定,值得深思。维系政治权威的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实践,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政治权威的稳定和逐步发展,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保驾护航。

政治权威;权威内涵;权威变化;权威建设

自2010年末起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风波,至今仍未停息。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连同其领导政权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垮台。究其原因,政治权威的丧失不可或缺。统治伊始权威之隆,一时无两;到现在权威荡然无存,国人喊打。由此可见,维持权威稳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

(一)政治权威以及政治权威变化

政权之所以存在,离不开权力的支撑。“权力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1]而政治权威是权力更深层次的表现,“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2]着眼于权力更高层次政治权威的控制,更有助于权力的维持,进而维护政权的稳定。

在非民主时期,改朝换代是采用暴力;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政党获取权力的途径除暴力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举。“在过去,传统、宗教、君权神授和社会依附为非民主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在现代,威权主义的正当性是由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的”。[3]政治权威是披上正当性或合法性外衣的权力。获取权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权威的产生,权威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必然着眼于如何维系。从宣扬神权,把权威神圣化,到宣扬神权的同时,开始寻求更多价值观上的支撑,如对儒家君权思想以及相关道德推崇。从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到后开程朱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些有利于封建权威强化的儒学价值理念均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而现代西方社会更把之前的价值观支撑上升至整个民族、国家的高度,推行所谓“民主”、“自由”的民族、国家价值认同。

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神权的宣扬,价值观的认同等,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强化和延续政治权威的目的,但社会意识最终决定于社会生产力,不会一直受制于统治阶级。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统治阶级必会丧失其对社会意识的控制,社会意识对政治权威的维系作用也相应弱化。以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为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封建政权为维系其权威而推崇的思想和文化。文艺复兴之后封建政权的权威就不可避免陷入不断弱化的境地,最终封建政权被扫出历史舞台。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治权威必然会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首先要根植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之中,其次能通过各种手段的调控维持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保驾护航。

政治权威如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通过自我的调节,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持一致,进而保持权威的稳定性,这种权威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政治权威。仅仅通过社会意识领域的调控来加以维系,权威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产生、强化、弱化的怪圈,直至丧失。这种权威从确立之始就可以预见它的丧失。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其权威产生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之后维系权威的手段基本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推崇,对资本主义价值认同的推广等等。其手段与社会生产力脱节,政治权威就不可避免会陷入弱化的怪圈,就如定期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次经济危机都会造成权威的弱化,其中表现如罢工、示威等就不一一赘述。现代资本主义极力想通过自身的调整走出怪圈,但正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法避免一样,其权威弱化的总趋势无法避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拥有真正政治权威,而且只有拥有真正政治权威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社会生产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拥有真正政治权威的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大力发展真正的政治权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建设的必要性

当年毛泽东面对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如何避免历朝历代“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这一问题时,给出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5]“人亡政息”换言之也就是政治权威的丧失,先勿论如何避免“人亡政息”,如果不能维持政治权威的稳定,而同样陷入“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这一怪圈,新中国也就会和以往历朝历代一样,就不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的政府驾驭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方式和速度,维系着社会生活的稳定、文明和正义。强大的政府权威是政府高效成功履行这一角色的基石。一个孱弱无能的政府不仅无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连自身的立足都难以为继。重塑和强化政府权威成为了摆在各国面前的紧要课题”。[6]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坚强有力而且具有稳定权威的组织和领导核心。从经济角度: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生产社会化全面呈现,使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高度竞争化的社会,而且也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缺乏具有坚强有力政治权威的组织和领导核心,有效的组织必然无从谈起。而且缺乏必要的政治权威,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政治环境也无法营造。从政治角度:缺乏政治权威的政治制度是无法有效执行的,只有具有强有力权威的政治领导中心才能组织和领导整个社会的力量,维持政治制度的有效运作,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21世纪对于各国来讲都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在政治权威维系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无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都难以逃脱合法性危机的困扰”,[7]诸如腐败、利益的冲突等等。如何在战略机遇期“逃脱合法性危机的困扰”,维持政治权威强化,顺利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权威建设势在必行。

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建设

怎样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权威建设?我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强调和践行为政治权威的维持提供了必要和充分的准备。

(一)牢固强化政治权威基础

政治权威只有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生产力,才能保证真正的政治权威。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执政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以生产力的发展来保证政治权威的稳定和逐步发展。正如温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的那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二)政治权威的维系也离不开社会意识领域的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认识充分说明党对社会意识领域的重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日益重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等工作在逐步施行。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有利于发挥社会意识领域对政治权威的维系作用。教育的发展,社会公德的宣扬这些也是政治权威维系的重要保障,这些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系着保障作用的发挥。

(三)建设政治权威的制度基础

现代民主社会,“理性的形式原则在实践询问中取代了诸如自然或上帝一类的物质原则”。[8]“理性的形式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制度,现代政治权威的维系必须依靠制度支撑。法制是制度支撑至关重要的一面,法制是人民民主和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只有保障了人民民主和权利,才能有效地维系政治权威。“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9]其他一些制度也必须制定并加以执行,如定期的政务公开等,“如果没有定期的公开程序用于测量团体成员的观点,任何团体领袖都不能公开声称他们代表成员的利益”。[10]

(四)政府的有效性也是政治权威保持的重要方面

“一再地或长期地缺乏有效性,也将危及合法制度的稳定”。“长期保持效率的政治制度可以得到合法性”。[11]政府有效性也就是政府的实际业绩,通俗讲就是能否保障人民权利,能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政府有效性,在我们党的“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里面都占据重要地位,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如何在政治生活中落实,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里简单的提几点:如优化政府组织要素,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等等。总体来说如何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提升政府有效性,对现代中国政府依旧是不小的挑战。

(五)防止个人权威代替政府权威

中国有着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特之处,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已经使个人权威和政府权威在一定程度上重合了,而且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在封建时代,皇帝的个人权威是和政府权威是同义的。延续到今天,现代的中国依旧存在着个人权威和政府权威界线不清的严重问题。在很多地方抑或部门,以个人权威代替政府权威,甚至凌驾政府权威的事件也是屡现报端。阿尔蒙德强调,“这些国家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合法性从个人身上转移到政权上来”。[12]这句话对我国是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而且我们也曾因此遭受过很严重的挫折。个人权威和政府权威模糊不清,必然会致使个人权威的膨胀,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渎职、腐败等等,进而断送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维系,就必须厘清个人的权威和政府权威,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政治权威的稳定和发展。

[1]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1.

[2]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24.

[3]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55.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 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6.

[7] 胡伟.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J].政治学研究,1996(1).

[8] 哈尔贝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8:190.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利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刘钢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6,57.

[11] 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2.

[12]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曹沛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0.

D616

A

肖杨(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维系权威特色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中医的特色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完美的特色党建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