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水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2012-08-15 00:44张传海张可义张传河
地下水 2012年3期
关键词:咸水沧州市沧州

张传海,张可义,张传河

(1.河北省沧州水利工程处,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沧州 061000)

沧州市水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张传海1,张可义2,张传河2

(1.河北省沧州水利工程处,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沧州 061000)

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小康和谐社会发展的实现。目前,沧州市面临水少、水多、水脏、水生态环境恶化等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沧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分析沧州市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沧州市水安全目标和实现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水安全;目标;对策;措施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界山东,北与廊坊、天津为邻,西、西南与保定、衡水相接。地处北纬37°28'~35°57',东经 115°42'~117°58'之间,南北长约 165 km,东西宽约187 km,全市总面积14 056 km2,海岸线总长 95.3 km。沧州市下设15个县市区,总人口680万人。

目前,沧州市面临当地水资源量少、地表水严重污染,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等水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审视对待水安全问题,提高防汛抗旱、治理污染和防治水灾害的安全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

1 沧州市水安全问题现状

1.1 当地水量不足,客水受限,缺水形势严峻

沧州市水资源不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根据1956~2005年间降水量实测资料分析,沧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51.1 mm,折合水量77.46亿 m3。沧州市多年平均当地淡水资源量12.07亿 m3,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仅178 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7.7%,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000 m3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m3的严重缺水地区。亩均水资源量108 m3,也仅仅为全国平均亩占有量的6%。沧州市当地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占有量偏低,这是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主要原因。

沧州市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全年的降水量约有3/4集中在汛期,全年的天然径流量约有4/5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份,甚至集中在一两场特大暴雨洪水之中,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黄河水是沧州市重要的客水资源,虽然国家分配给沧州市每年3亿m3水的指标,但从近年实际引黄情况看,每年3亿 m3的黄河水难以得到保证,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状况已趋明显。

综上,随着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少已成为沧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1.2 地表水污染严重

2010年外地排入沧州市的污水量3.72亿 m3,本地污水排放量约1.2亿 m3,通过对子牙新河、漳卫新河、北排河、沧浪渠等有水河道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各有水河道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全年水质均劣于Ⅴ类水,属严重污染。

1.3 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水生态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善

沧州西部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2010年1月1日全市地下水埋深大于6米的漏斗区已达5 157 km2,占总面积的36.7%,大于10 m的漏斗面积已达2 199.9 km2,占总面积的15.6%,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埋深已达27.92 m,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4 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问题突出

1.4.1 农业灌溉深层水开采量大,用水效率低

沧州市建有两座小型水库,每年外调黄河水,主要用于沧州市区、黄骅市区、滨海新区城区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主要开采深层地下水,每年农业灌溉开采深层地下水约4.5亿m3。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漏斗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深层埋深大于80 m的漏斗面积为473 km2;埋深大于70 m的漏斗面积为1 804 km2;埋深大于60 m的漏斗面积5 330 km2,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埋深达91.25 m。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增大和机井建井时间长等原因,每年大约有1 000眼机井损坏或报废需更新维修。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水平。

1.4.2 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地下水环境恶劣

目前,沧州市各县市城区的水源主要开采地下水,每年各县市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量约2.11亿m3,各水源地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与当地农业争水,水量不足。2010年对沧州市各县市供水水源地47眼深井按照生活饮用水功能评价采用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是,有2眼井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标准,7眼井水质符合Ⅳ类水质标准,38眼井水质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深层地下水水质恶劣。

1.5 地面沉降,咸水界下移

1.5.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是超采承压水而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开采失压造成的。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地区,地面沉降始于1970年初,至1986年沧州市累计沉降量744 mm,平均下降速率为46.5 mm/a,1986年至2001年下降1 492 mm,平均下降速率为99.5 mm/a,下降速率逐年增大,由于地面沉降造成水利工程输水能力和防洪标准降低、城市建筑损坏、管道变形断裂、地面积水、排水不畅等地质灾害。

1.5.2 咸淡水界下移

造成咸淡水界下移的原因是,由于深层淡水层和咸水体之间的水位差,使上部咸水向深层淡水含水层渗透造成的。通过对沧州市2 000多眼深井成井调查资料对比分析得知,咸水界面下移一般为10 m左右,最大下移深度超过30 m。如果持续超采,最终会使深层淡水咸化。

1.6 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形成合理有序的水管理体制和机制

近年来,国家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但仍存在许多制约水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涉水事件多头管理,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工程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另一方面,供水价格偏低,加大了供需失衡程度。农业节水措施落后,许多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城市生活和公共用水节水器具推广普及程度低,节水意识浅薄。

2 沧州市水安全的目标和任务

沧州市水安全建设的总体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的中心为目标,着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及水利发展融资体制改革,全力构筑沧州市供水和防洪减灾的排水网格局;建设管理调度和水安全服务的数字水利,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黄河水的综合利用和多功能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供水安全、防汛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水相关的饮水安全、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

3 实现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3.1 转变观念,加强宣传,科学制定规划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安全意识,形成爱水、节水、保水的良好社会环境,科学制定并继续完善水安全体系,做好重大水利项目工程规划论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行业用水定额取水管理,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

3.2 加强科技创新,合理配置水资源,构筑供水工程网络体系

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抓好水资源保护、防洪、节水、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科学合理制定水资源分配方案,形成调配自如、运行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网络体系。

3.3 提倡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

3.3.1 海水利用

我市东临渤海,海岸线长度95.3 km,海水利用地理位置优越。近期国家将海水利用已列入《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要积极推进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输灌技术经验,加快发展低成本海水淡化技术,推进咸水电渗处理技术和反渗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生活杂用水和部分生活饮用水等。

3.3.2 浅层咸水利用

沧州市咸水面积8 563 km2,占总面积的61%,资源量为10.6亿 m3,可开采量为7.4亿 m3。其中微咸(2~3 g/L)水面积4 563 km2,占总面积的32%,可开采4.0亿 m3。2010年全年利用浅层微咸水仅为0.04亿 m3,仅占微咸水可开采量的1%,比重非常小,开发潜力很大。势必要认真吸取国内外咸水利用经验,使其利用于工业、农业、渔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大力发展咸水利用。

3.3.3 污水利用

本市处于“九河下稍”,每年入境污水3.72亿 m3,另外全市生活和工业污水1.2亿m3。目前,我市2级污水处理厂空白,一级氧化塘污水处理厂很少,因此,建设建立较多污水处理厂,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利用率,使之利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冷却等各个方面,以利于节省淡水资源。

3.4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农业节水,重点抓好农业节水技术改造,种植抗旱耐旱用水少的优质高产品种;二是工业节水,要认真落实《沧州市节水用水办法》,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全面实行取水许可证和用水定额制度;三是生活节水,要推广节水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设施,鼓励研究生产新型节水器具;四是推广中水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5 开展对深层水回补实验研究

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环境灾害。由于,积极的采取了对深层地下水的回补措施,使灾害的损失程度大大减小。根据沧州市目前的情况,回补水资源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暂时尚无合适的地表水可用于回灌补源,但是回补的实验研究工作绝不能放松,根据沧州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经验,一旦实现南水北调入沧,即可大范围推广,发挥其入渗补源的效益。

3.6 搞好流域调水工程

疏通渠道,搞好引江引黄,努力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外流域调水是缓解沧州严重缺水,减少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战略措施,要全面搞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作用,搞好外来水的合理调配,优化配置和高效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沧州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问题。

3.7 加强水污染防治,维护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产污谁消化”,使骨干河道及主要支流的水质明显改善。

3.8 建立完善的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沧州数字水利建设

建设覆盖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和各类水利工程的高速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建立安全综合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心,在现有防汛抗旱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设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成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沧州数字水利建设进程,全面提升水安全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和效能。

[1]河北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沧州市水资源评价.2007.

[2]王伟中.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系列[M].2001.

[3]冯贺信,吕增起,浅谈沧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策略[J].河北水利.2006.

[4]张志悦.沧州漏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地下水.2007.1

TV211.1

B

1004-1184(2012)03-0113-02

猜你喜欢
咸水沧州市沧州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