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岭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

2012-08-15 00:44高宇恒
地下水 2012年3期
关键词:谷坊水土保持流域

高宇恒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本溪分局,辽宁本溪117000)

平安岭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

高宇恒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本溪分局,辽宁本溪117000)

平安岭小流域是本溪市明山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典型。本着“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采取“瓜藤式”和“珍珠项链式”的治理模式,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起来,基本控制了平安岭小流域内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中含沙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流域治理;治理模式;治理效益

小流域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目的。

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正确地确定生产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的位置和比例,积极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促进陡坡退耕,为扩大造林种草面积创造条件;

2)水土保持工作要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3)在布置治理措施时,使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林草措施面积比例可以小些;

4)在实施顺序上,一般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中游后下游;

5)讲求实效,注意提高粮食产量与经济收入,注意解决饲料、肥料和人畜饮水问题。

1 平安岭小流域自然状况

平安岭小流域位于本溪市明山区北部,地形为东北低山丘陵区,干沟长度为3.31 km,沟壑密度为 1.1 km/km2,沟壑面积为2.3 km2,全流域总面积为9.72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79.3 hm2,占总面积的22.9%,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50 t/km2。流域内土壤多为棕壤性土类,土壤质地松散,孔隙率高,适合农、林、果、副业生产。流域内总人口982人,总人口密度为0.99人/km2。

2 平安岭小流域治理模式

2.1 抓住治理重点,以点带面,争创一流工程

平安岭小流域山多、沟多、水多、沙多这种东部山区独有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小流域的治理模式需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工程措施为主,以生物措施为辅,蓄水保土措施优化配置,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十几年来,坚持“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我们以辽东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为试点工程,以水库为骨干的立体开发模式和小型水保蓄水工程模式,珍珠项链工程模式为主要治理模式,上游生态自然修复,修梯田、栽果树;下游治河、造地修建基本农田;山中沟壑筑坝修谷坊搞养殖,林下栽参种药材,这种以水库为中心为骨干,在我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建水库,修塘坝,沟中建谷坊,这种分层次的开发治理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平安岭流域内溪沟纵横,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且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了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优载体,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至09年我们连续治理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面积743.5 hm。在平安岭茶叶沟我们治理模式采取瓜藤式的方式,在山上溪沟建谷坊15座,建塘坝2座,层层拦蓄径流,利用截流水可灌溉农田200多亩,增加粮食产量10多万 kg,年增拦蓄水量30万m3,增加渔牧业收入100余万元;由于山中支沟较多,到雨季来临时,水流冲於河道,为了减少河道冲刷,增强河道自我抵御能力,小河道治理6 km,两侧用混凝土板护坡,降低洪水发生的机率,使河道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增强;我们成功建设“五味子”示范园10hm,并配置了滴灌设施,以保证五味子成活率,栽植期间其成活率达到95%以上,五味子三年以后可见效益,每亩地可使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元;生态修复220 hm,水保林栽植33.34 hm,补植落叶100 hm,在林下栽植人参20 hm;沟头防护2处,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保土率达86%。

在平安岭佟地沟我们注重连续治理、集中治理、规模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三大措施相互结合,形成科学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在生物措施上,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群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灌则灌,宜农则农,宜草则草。治理模式采取“珍珠项链”的模式,上游生态修复168.3 hm,果园改造20 hm,每年可有效减少表土流失2.5万 t,并增加了蓄水能力,年果树可增产0.5万 kg,农民年收入可增加2万元;由于沟中流水不断,下切侵蚀严重,我们采用了梯级治理开发的方法,从沟头到沟口,按照底顶相照的原则,自上而下,节节修建石谷坊,在山中溪沟内从上到下修建谷坊13座,层层拦蓄泥沙、山洪水,接连而建1方塘,可蓄水2 000多立,可可灌溉果树并供下游灌溉100多亩,用排水渠将方塘和下游河道连接在一起,防止山洪水对下游的冲刷,形成了自上而下座座谷坊连塘坝,自下而上层层瀑布的美丽景观;整修小河道1 km,为方便当地百姓农业作业核交通出行,修建便民桥1座,受到群众的欢迎,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我们在市水保站的帮助下修建监测点1座,共有5个径流小区,分别为破坏原地貌小区2个,原地貌小区2个,废弃矿渣径流小区1个,并配备了相关设备仪器,2009年将进入使用。监测点的建设加强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和分析,为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对原地貌造成水土流失防治结果进行分析,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充分调动了山区农民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改变了单纯依靠国家和集体办水利的传统观念,山区以水为主的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从根本上改变山区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综合治理的防治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在治理思路上,坚持搞好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在措施体系建设上,为农民群众致富、农民增加收入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实施沟道工程配套,发展小型水保工程,形成排洪有沟,灌溉有渠,耕作有路,村庄绿化美化,建立完整综合高效的防护体系。

2.2 多方筹措、整合资金,全面打造精品工程

平安岭小流域总投资约330万元,单靠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远远不够,资金的不足使治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我们在省、市水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案,在保证水保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联合水利、农村基本建设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调整资金,使分散的资金化整为零,集中投资,规模治理。并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向财政申请资金支持水土保持工作。五年来,区政府共计投入资金100万元,水保专项资金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0万元。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生态效益

3.1.1 蓄水保土作用显著

平安岭小流域经过5年水土流失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治理程度达到90%,年均新增蓄水量29.55万 m3。平安岭流域地表径流大部分就地拦蓄入渗,水保工程措施的建设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将部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改善了水环境。

每年均新增保土9.15万 t,减轻流失相应保留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使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转换和良性循环。并且有效地改善流域内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增强土壤肥力。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有力地推动流域内资源开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减少入河泥沙,延缓下游河道淤积

水土保持措施完成后,可有效拦蓄坡沟泥沙,减轻土壤面蚀、沟蚀等,减少土壤侵蚀量和泥沙量。随着径流条件的改善,以及土壤中林草根系密度的加大,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同时,拦蓄工程和植物措施对坡面可起到稳定作用,避免土体滑落,控制重力侵蚀。这些作用可使坡面的泥沙流失量大为减少。工程措施发挥作用后可有效地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延缓下游河道淤积,明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削减洪峰,调节径流,蓄浑排清,降低下游河流洪水含沙量,从而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3.1.3 改善生态环境的其他作用

治理后的平安岭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区域林草覆盖面积增大,林草郁闭度将大幅度提高,区域小气候将得到有效调节,其周边地区水分状况和热量状况将明显改观,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更加清新、洁净,杜绝沙尘天气,减少干旱天气,生态系统功能增强,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也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当地野生动物将得以繁衍和发展,将促进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生物群落趋于多样,有利形成人、动植物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3.2 经济效益

通过对平安岭小流域各项新增治理措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由建设到20年计算期末2029年,平安岭流域人均粮食500 kg以上,年直接经济效益18.7万元;水保林的栽植,年均增加木材蓄积量425 m3,年直接经济效益38.7万元,经果林年增加果品20.75万 kg,直接经济效益45.05万元。封禁治理年均增加木材蓄积量528 m3,年直接经济效436.62万元;年直接经济效益合计520.37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将逐年提高,到治理期末人均收入将比治理前增加967元,达到5 517元。

3.3 社会效益

3.3.1 减轻自然灾害

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果树池台田,建塘坝、谷坊等工程,增强了蓄水保土能力,减轻沟道、河流洪水灾害,缓解洪水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

3.3.2 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本规划各项措施生效后,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调整了劳动力布局,通过治理,水土资源实行集约经营,劳动专业达到合理分工,使农民通过流域治理脱贫致富。

3.3.3 促进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

通过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将促进当地商品经济更快发展,首先流域内的动植物资源转变为产品,供给社会市场,繁荣了市场经济,满足城乡生产、生活需要;其次是植物资源大量增加,也大大蓄积了再生能源,为广大村镇创办农、果加工业等提供了原料基础,不但为当地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而且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治理后的治理后平安岭小流域呈现出一片山清水秀、空气宜人、景色秀丽的景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达到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东部山区特色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模式,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良好条件。

X321

B

1004-1184(2012)03-0130-02

2012-02-03

高宇恒(1983-)女,辽宁本溪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出纳工作。

猜你喜欢
谷坊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西藏地区沟道治理中谷坊应用实例浅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水土保持
辽东山区沟蚀治理新技术
——石柳谷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