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清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

2012-08-15 00:44王文静郭印坦张红军王玉伟孙晓娟
地下水 2012年3期
关键词:临清市饮水供水

王文静,郭印坦,张红军,王玉伟,孙晓娟

(山东省临清市水务局,山东 临清 252600)

临清市位于鲁西北黄泛平原,总面积957 km2。现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共有600个行政村,总人口72.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58万人。

近年来,临清市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2005年在鲁西北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并被聊城市人民政府授予“村村通自来水第一县(市、区)”。临清市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运作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6处,其中:联村集中供水工程27处,供水村庄447个,供水人口41.06万人;单村工程119处,供水村庄134个,供水人口14.57万人;城区管网延伸工程涉及19个村庄,供水人口1.49万人。近年来,我市加大工程并网改造的力度,逐步实现跨乡镇规模化供水,2009年来先后建成在唐园镇枣林、大辛庄办事处大辛庄村建成5万人以上跨乡镇供水工程2处。在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临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探索、改变的问题和现状。

1 存在问题

1)早期建设的工程多为单村工程,直接从井里提水直供到户,供水水质未经处理,水质难以保障,主要因为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地下水存在含氟、氯离子、钙、镁离子高,主要涉及临清市康庄镇、金郝庄镇、先锋办事处等8个镇、办事处的7.21万人。

2)早期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存在部分工程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管理不善,直接导致工程管理混乱,没有及时提取必要的折旧、大修费用,造成工程老化,供水管网破损,甚至过早报废,使部分已经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不得不面临饮水返困。同时,由于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管网设计标准低,受季节性缺水、工农业争水影响,部分下游水利工程夏季出现无水可引、无水可用,农户面临无水可吃的现象,不得不靠打小砂管井解决饮水困难。

3)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浅表地下水层污染日益加重,水质恶化使直接饮用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难以保障。

2 原因分析

2.1 早期建设的部分工程产权界定不明确,造成工程改造困难

农村饮水工程投资较大,涉及面较广。早期工程初建时,由乡镇负责水源地的土建及管道工程迁占补偿,管理人员以水利站为主,没有明确界定工程的产权,造成工程管理上“婆婆”多,管理人员既要服从水利部门的业务指导又要听从乡镇领导的管理,致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不善,技改、修缮项目不能迅速落实到位。

2.2 单村供水管理混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临清市集中联村供水工程水费基本按成本价格收取。单村供水工程由于采取股份制建设的较多,为了确保用水双方合理收益,水利部门联合物价部门制定了水费指导价格,但由于水利部门很难对单村供水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出现部分单村供水工程水费标准不一,造成同一个乡镇存在不同水费价格,致使水费收缴困难,喝大锅水现象和浪费水现象较严重,破坏管网、盗水现象时有发生。

2.3 没有统一提取折旧、大修费,无法保证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临清市集中联村供水工程取得了一定效益,但由于没有及时提取折旧费、大修费,一旦工程老化,则无资金进行改造。

2.4 集中供水规模小,建设标准低,无法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用水

集中供水规模较小,大的供水点较少,多是单村工程,是从井里提水直供到户,多数工程水质处理环节缺失,且多采用白天或定时供水,供水保证率低,水质达标率低。

2.5 管理体制混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个体大户、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投资农村供水市场,出资人资金、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部分工程项目承包人只注重收入不注重投入,致使承包期满时,部分供水工程设备严重老化甚至接近接近报废。

3 对策与建议

3.1 出台地方性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供水工程管理

为规范供水管理市场,在运行机制上应建立“以政府监管、实体运营、协会自律、社会监督”为主要特征的新运行机制。临清市委、市政府针对供水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多项措施。一是由根据省市的有关规定,临清市政府出台了《临清市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对工程产权界定、工程管理组织、工程使用权、水源保护、水费价格及奖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工程产权的界定仍需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二是由临清市公安局、司法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水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打击盗用城乡公共供水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三是以临水发【2010】37号文出台了《关于临清市农村公共供水工程设立大修基金的暂行办法》,规定大修基金,提取标准为:各镇办事处供水站供水到村的实际供水人口数,按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提取,每年12月底上缴一次,建立专户储存管理。

3.2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实效

临清市为了保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新旧结合、集中进行原则,制定了饮水安全工程近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把工程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解决未通水的村庄,先让群众吃上水。供水点基本上按每个乡(镇)1~2处,供水规模在1.5万人以上。

第二个阶段是规模化供水,2005年以来,在全省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的新形势下,加强对现有供水工程的改造,通过单村工程的并网,扩大供水区域,通过管网改造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建成5万人以上的6处跨乡镇的供水工程,并与城区2处供水工程并网,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搞好水源测定,确保供水质量。水源选择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先进行物深勘测,后对每一处水源地进行水质化验,经过专家论证后,再确定水源的位置。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按照规定划定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

第三个阶段为平原水库供水。根据我市的总体规划,计划建设2座水库,走地下水与地上水联合的路子。目前,临清市正在建设城南水库,与南水北调配套的张官屯水库正在筹建之中。

3.3 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加大考核

健全完善的组织是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的基石,为此,临清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市财政局、水务局、发展计划局等市直中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清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研究决策与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有关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工程进度、财务决算和审计报表等工作。

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并分级签订承诺书,明确各级组织的责任。入村总表(包括总表)以上工程设施(包括主管道、水源地、井、机泵、控制设备等)由供水服务站负责管理维护,入村总表以下到村内和入户的供水设施由管理委员会和村级水管员负责。

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完善临清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督查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划拨和使用,确保专款专用;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列入乡(镇、办事处)的年度工作考核千分目标之一,加强督察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考察和选拨用人的重要依据之一;每月定期召开全体水管员例会,交流管理经验并按村内总表数交纳水费,对按时交水费的水管员进行奖励,对晚交者进行处罚,并与村级水管员签订聘任合同,保障水管员的合理薪酬。

3.4 鼓励合理收益,多方筹措,解决建设资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大,仅靠农民自筹难以解决。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临清市一是争取中央和山东省、聊城市大力支持;二是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三是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鼓励合理收益,吸引调动民营股份、个体大户、社会团体等社会资金注入农村供水事业,供水企业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框架内鼓励合理收益、自我壮大、良性运作。四是政府投入或补助的资金可以作为资产记账,不参与利益分配。在条件成熟时,政府的产权可以进行出让,收回资金,再投资农村供水事业,形成良性循环。五是鼓励村集体和群众投资投劳。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工程入户部分由农民自行负担建设。

3.5 合理制定水价

为了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优质优价”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调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和群众节水的自觉性。

3.6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

在认真总结以往在农村饮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明确提出产权所属在管理职责划分、合理收益分配中的重要性,在供水工程开工之前明确工程的产权、管理权,给供水项目经营者独立的法人地位,从源头上解决好谁负责、谁来管、怎样管的问题。工程管理权的确定,进一步强化了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心,减少了行政的干涉的影响。

3.7 积极开展单村并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

加强对现有供水工程的技术改造,加快单村并网工程建设。临清市积极谋划在全市建设2个座水库和6处农村供水水厂(每处水厂供水规模均在5万人以上)与城市自来水公司的2处水厂相连接,用以解决季节性缺水,逐步实现“一县一网”的供水模式,实现全市“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3.8 多方协作 加大宣传,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不同程度受到污染,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水利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保障饮水安全,减少杜绝污染水资源事件的发生,宣传是基础,制度是保障,惩治是手段,配合是关键,源头治理是根本。要加大宣传力度,扭转长期以来人民群众认为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思想,树立“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水资源紧缺国”的客观现实,广泛动员,提高群众节水、保水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针对实际现状制订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加强与发改、环保、公安、乡镇政府等职能部门的汇报沟通,形成合力,严查工业废水排放,督促企业进行污水处理,从源头上保护水资源。

[1]李仰斌.改革管理体制.确保工程良性运行[J].中国水利.2007(10).

[2]马承新.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探索[J].中国水利.2007(100).

猜你喜欢
临清市饮水供水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快乐新年
饮水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CARD"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