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干部队伍职业素质散论

2012-08-15 00:52马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素质人才

马杰

(重庆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重庆401331)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职业素质散论

马杰

(重庆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重庆401331)

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职业属性历来存认识误区,由此产生种种不利影响。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更新观念,优化机制,促进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解决多年来困扰我国高校管理“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高校发展战略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职业素质

学校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学科、教学及科研进行的。美国的大学实行开放式管理,各大学都有完善的管理队伍,其人数远远多于教师。如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教师不到 2 000人,管理人员却多达5 000多人;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有1 662名教师,而管理人员多达3 518人。确信无疑,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很高。我国高等院校是依据中国国情并参考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虽然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管理人员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的研究,有利于改变高校管理工作中重教师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的局面。

1 对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属性的认识误区及其危害

1.1 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

高等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地。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不过百年,现行教育体制是参照西方现代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教育体制改革既要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影响因素 (如私塾制、科举制、八股文)对创新精神的扼制,还要追赶西方教育发展的步伐,任重而道远。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大师的精辟见解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本文无意再论述其科学性。不过,如何理解和领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人们将此语中的大师理解为教授。笔者认为,大学中的大师除了教授之外,还应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如有的大学校长可称为“管理大师”。高校中层和基层领导干部甚至普通管理干部,也要向大师学习,追求爱岗敬业、克己奉公的崇高职业精神。唯有如此,才能走出认识误区,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意识,改善高校管理工作的职业环境。但是,“管理人员也是人才,管理也是专业”的观念还并没有被广泛认同。

1.2 认识误区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高等学校“没能力的、不会讲课的人当干部”。甚至还有人置疑管理者的职称问题。在权利分配方面,学校偏向于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明显不如专业技术人员。一些高校为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制定了“教授学术休假”制度,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如何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增强管理人员的角色意识,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纳入高校领导的视野。没有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就无法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能营造出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教学科研与管理两者都不可或缺。

1.3 负面影响或危害

这些陈腐观念和不正确的制度安排,直接制约了高校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干部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正确认识,专业精神缺失和职业崇高感虚无,导致部分高校管理干部不思进取。

其实,在大学的教职工都从事培养人才的事业,都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管理干部也要有良好的师德和师风,做好表率,为人师表。高水平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管理干部队伍。

2 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属性

厘清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属性,有助于正确认识高校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地位、角色和功能。

高校管理人员从事专门的管理工作。从现代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管理工作也是专业工作。一直以来,把专业只视为教育的基本单位。事实上,“专业”一词并非仅限于教育课程、学位或职称中使用。学者周川在《“专业”散论》一文中所指出:“在原始社会,每个成年人共同参加生产劳动,无所谓分工,无所谓职业,因而也就无所谓专业。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随之出现了社会分工,先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然后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内部进一步分化。这样,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职业,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职业的产生就意味着专业的出现。任何一种职业都具有不同的劳动特点。只有具备了职业特点,某种劳动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专业,都有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某种特质。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专业;有多少职业劳动者,就有多少专业劳动人员。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专业是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劳动者从事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的脑力劳动。他们必须经过专门教育和训练才能获得从事这些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将高等学校设立的专业门类和课程作为专业。实际上,专业的本意是指专门职业,因此,教学是专业,管理也是专业。

因此,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属于专业人员。无论人事管理制定中如何划分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序列,高校管理人员都应当具有专业意识、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3 如何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从总体上讲,要依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的规划,大力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结合高等学校管理队伍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3.1 树立人才意识

高校领导及人事管理人员应当树立管理人才意识,营造适合管理人才成长的环境。只有领导重视和关心,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才,管理队伍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高校管理人员也要更新观念,正确定位,树立“管理也是专业,管理人员也是人才”的理念。只有认识正确,才能明确工作方向,才能增强工作信心。那种只将教学科研岗位人员视为专业技术人员,将管理人员排除在专业技术人员之外的想法和做法,即不合理,也不可行。高校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属性,树立高校管理人员就是从事管理的专业人员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管理人员还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属性,认为自己是“打杂”的,没有什么专业。这会导致高校管理人员缺乏上进心,没有职业意识。只有树立和培养管理人才意识,才能够明确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目标和方向。

3.2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要克服高校管理的“短板”,就应当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利于管理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具体说,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党政管理干部的选拨、使用、培养、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从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来说。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选拨、任用和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成长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机制。构建有利于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育机制,营造利于管理队伍发展壮大和快速成长的环境。

3.3 掌握管理技能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能写会算就能够从事管理工作。在现代社会,管理工作数字化趋势明显,可以说,高校管理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就是“现代文盲”。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运用相关专业管理软件的知识和技能,如财务软件、学生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科研管理软件等。高校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项目策划、交流沟通、组织安排、文案写作等方面的技能技巧。

文字表达能力是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要职业能力。高校管理人员中,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员并不多,能够准确、流畅地撰写书面材料的人员就更少。一些高校管理人员撰写的文件中时常出现语法错误、文字差错及标点符合误用等问题,这是高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的综合表现,应当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高校必须切实加强管理人员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解决高校管理“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校发展战略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胡海岩.美国大学的定位、内部管理模式及资金筹措[N].南京航天大学报,2006-09-10.

[2]黄延复,马相武.梅贻琦与清华大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195.

[3]周川.“专业”散论[J].高等教育研究,1992(1).

[4]新华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

责任编辑 仇大勇

On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dministration Team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a Jie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610,China)

There is some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professional property of college management team,which has produced negative effects.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igher education,taking new concepts,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on,making employees have basic career skills,then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dministration team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re important methods to solve the buckets effect in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which are also necessary methods to reform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eam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eams’training;professional quality

G64

A

1674-5787(2012)03-0090-03

2012-05-06

马杰(1965—),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行政管理干部。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素质人才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