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做法

2012-08-15 00:45陈世洪陈宇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陈世洪,陈宇晖

新形势下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做法

陈世洪,陈宇晖

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做法中,提出了建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实施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园等方法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保障措施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笔者从2011年2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高校方面,高校扩张和招生人数增长过快,高校专业设置重叠现象普遍,个别专业供给量远大于社会需求的矛盾明显。用人单位方面,中小企业为求生存降低人才培训成本,重使用轻培养的短期用人行为;大企业为求发展积蓄人才,选用人才宁缺勿滥的保守思想。高校毕业生方面,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基础不牢、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比较明显。从毕业生的就业愿望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就业。二是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不希望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三是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不愿到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导致企业一线和经济欠发达地方缺人而高校毕业生不去的问题将继续存在。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去改变这种状况,但现行就业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比较简单。高校毕业生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缺乏有机衔接,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较大。

为此,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学院要通过各种办法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的指导,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人力资源市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求职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 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做法

1.建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全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一般高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开设,形成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主要有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构成的必修课程模块,由SYB培训课程、大学生创业启蒙、企业家论坛、创业与就业沙龙等培训与讲座构成的选修课程模块,以及由简历设计制作大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在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孵化项目等构成的活动课程模块组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在第一个学期开设,一般由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职业指导教师结合专业教育共同合作完成。《创业教育》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结合SYB培训、创业教育启蒙、企业家论坛、创业沙龙等课程和讲座,结合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创业孵化项目申报等活动进行开展。《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一般在第五学期开设,结合简历制作大赛、校园招聘大会等活动进行开展。

通过上述职业指导课程系统地、全程地开设,学生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学会了就业与创业技巧,了解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2.组织与开展与职业指导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职业指导课程的兴趣。职业指导课程开设如果不结合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将索然无味,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很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实际上多数课程理论色彩浓,内容枯燥,实际用处不大,被很多大学生戏称为“太空课”,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将活动课程纳入教学过程中。

一是经常开设企业家讲坛,邀请企业家到学校进行讲学,传授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企业家的成长经历等。二是每周在创业园开设一次创业与就业沙龙,由八个二级学院轮流主办,邀请企业经理或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职业指导师等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就业与创业知识和经验。三是每学期由团委和就业办开展一次简历制作大赛、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同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赣州市、省级的创业大赛,通过竞赛调动大家对职业指导参与的积极性。在2011年,由团省委、教育厅、人事与社会劳动保障厅共同举办的“赢在江西”全省青年创业大赛中,我校一名在校学生获得了赣州市选拔赛的冠军,有三名选手进入全省三十强,最终有一名选手进入全省十强,是唯一一名进入十强的大学生选手。四是组织不同类型的招聘会和专题招聘会。团委、学生会、就业办经常组织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在模拟招聘会中得到锻练;每年冬季组织一次大型的校园招聘会,邀请几百家企业到学校招聘,毕业班的学生直接参与招聘,非毕业班的学生要求观摩招聘会,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从而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方向。

3.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4月22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全国创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随后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1年3月,刘延东在出席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又强调,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出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建有二十家左右的商铺和工作室,现有十五个孵化项目进入创业园,现在正在组织第二批入园项目。通过搭建创业园,孵化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学生创业的氛围,打造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4.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拓展就业基地,提升就业质量。加强校、行、企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的四个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校、行、企的紧密合作,可以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引入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真实项目进课堂,引入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让学生就业无忧。

近年来,学校创新了办学机制,加强了校、行、企的合作,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进行合作。如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建3G学院,由中兴通讯出实训设备和专业师资,学院负责基础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订单培养关系,中兴公司负责解决学生就业。与华汽教育集团共建中锐汽车学院,运行模式与3G学院模式相似。与深圳铁汉生态公司共建铁汉生态学院,订单培养园林技术人才,与福建绿岛酒店集团共建绿岛酒店班,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由共建单位提供奖学金,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共建单位上班。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学生一入学就与企业签定就业协议,解决了就业后顾之忧,而且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实力雄厚,学生就业质量好,发展前景好。

从去年开始,学校与韩国大丘加图力大学、澳洲新英格兰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探索了专本连读合作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5.设立“就业经济人”,开展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提升职业与就业服务水平。从2009年起,学院从骨干教师、中层干部、校领导中选聘80余人,设立了“就业经纪人”。“就业经纪人”结合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及喜好,亲自到招聘会现场为其筛选合适的目标企业和岗位,当毕业生选择中意的企业后,还会从面试礼仪、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给他们指导;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就业的大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并尽力运用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就业。“就业经纪人”从离校前一个月到离校后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学校就业网站留言板、QQ群,邮箱、电话等,定期跟踪毕业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好心理辅导、困难帮扶、业务咨询等工作,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优质就业、高端就业、满意就业。

6.实施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的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师资是职业指导抓落实的关键,学校在高度重视就业与职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组建了职业指导教研室,培养了一批职业指导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现有全球职业规划师1名,高级职业指导师5名,职业指导师20多名、SYB创业指导师40多名,其中有几位同志被聘为了赣州市劳动就业局的SYB培训讲师。充足而且水平较高的师资保证了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的开展。

(2)组织保障。为抓好就业与职业指导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就业与职业指导领导工作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就业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各二级学院专门安排了一名副院长分管就业工作,并配备了一名就业干事。在校外,建立了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组织的牵线搭桥,加强了与用人单位联系。还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市建立了就业网点,及时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的信息给就业指导中心。

(3)制度保障。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将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学时、学分及考核办法。为规范职业与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先合出台了《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大学生顶岗实习服务办法》、《毕业生就业一对一跟踪服务办法》。

(4)经费保障。就业指导课时经费纳入各二级学院课时包干经费、就业跟踪服务经费,就业办和各二级学院每年都有就业工作经费,从2009年起每年出资一定经费用于支助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孵化项目,同时也争取赣州市劳动就业局支持一定数额的SYB培训经费。

三、结语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毛入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年年递增,国际经济不乐观,国内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十分严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地方经济的实际,深化职业指导工作的改革,探索各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效果,帮助大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江西环境职业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和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的措施,从师资队伍、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建立了保障机制,就业与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但如何真正让学生专业对口就业、体面就业、高端就业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冯蕾.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就业形势严峻[N].光明日报,2011-02-23.

[2]搜狐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良好部分学生觉压力重[EB/OL].(2011-09-29)http://news.sohu.com/20110929/n3208954 86.shtml.

[3]江西省教育厅.2011江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84%首次引入 第 三 方 核 查 [EB/OL].(2011-09-07)http://www.jxedu.gov.cn/zwgk/jxjydt/jyt/2011/09/20110907044558398.html.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72.

责任编辑:姚 旺

G718.5

B

1671-6531(2012)07-0018-02

陈世洪/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硕士(江西赣州341000)。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