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2012-08-15 00:47殷贵林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关税产品经济

殷贵林

(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

(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后,给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早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借此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张建平(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可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并迫使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美国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口,获得更大收益。刘方斌(2009)认为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通过刻意提高碳关税等贸易关税和环境标准等非关税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市场,这实际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李静云(2009)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二)打造新型环保产业,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国均陷入经济衰退,为早日摆脱危机,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诸如新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新型环保产业无疑将成为全球未来的主导产业,美、欧借此积极打造新型环保产业,以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欧美经济体为了加速从危机中恢复,难以依赖传统行业加以推动,因而需要打造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是最佳选择,而碳关税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秦毅(2009)认为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借碳关税之名,一方面,可以完成美国国内碳排放产业革命,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规则缔造者和定价权控制者。陈晓晨(2009)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

三、碳关税的本质

对于碳关税的本质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该举措是美、欧借环境保护之名,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张建平(2009)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新的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李北陵(2009)认为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反而会在事实上增加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产生直接冲突。苏南(2009)认为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崔凡(2009)认为各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已被悄无声息地推到前台,其中就包括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逻辑是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由于在本国生产时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认为其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白明(2010)认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王海宁(2009)认为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吴力波(2009)认为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美国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国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四、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严重阻碍我国对外出口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两个最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相关产品开征碳关税,将无疑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欧美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相关产品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可能下滑21%,这对我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巨大打击。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相关产业将受沉重打击

一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此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美、欧不断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欧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张业军、王海宁等(2009)认为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将会对我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征收碳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刘方斌(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而言,总体的效果是弊大于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

(三)严重影响国内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随之就业压力变大,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遭受打击,将造成制造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将会相应减少生产。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黄应来、黄颖川(2009)认为碳关税的征收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将极大地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国内就业。这一点可以从欧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大量产业工人失业中得到印证。

五、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没有出路。无论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李伟(2009)认为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在反对霸权行径的同时,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所以,为了把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二)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应对碳关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取得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李佳鹏(2009)认为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通过国际协调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权益。

(三)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争取国际舆论

从一国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的重化工业阶段就是以生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品为主要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也曾经历过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刚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李静云(2009)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认清国家间“发展不同代”的事实,以发达国家现有的低碳经济水平作为标尺,衡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实际成效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六、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的竞争,欲以环保之名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碳关税即是其中之一。虽然碳关税尚未尘埃落定,2020年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否实际征收,征收的幅度和范围究竟有多大均不可知,但是这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一旦实际征收,对我国经济无疑将带来沉重打击,届时会连带出现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部分高能耗产业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如碳关税等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应提前谋划、提前应对,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到国际贸易谈判,各方面的措施一定要制定详细,避免仓促应战。

[1] 陈晓晨.碳关税:中国如何应对?[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5(A13).

[2] 沈晓悦.怎样应对碳关税?[N] .中国环境报,2009-08-27(2).

[3] 张建平.撕开碳关税华丽的外衣[N] .中国能源报,2009-07-13(A01).

[4] 李北陵.从贸易保护看碳关税征收[N] .中国工业报,2009-07-13(A02).

[5] 张业军,吕勇.碳关税传导效应或冲击中国制造业[N] .中国经营报,2009-07-13(B06).

[6] 刘丽娜.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N] .中国国门时报,2010-01-04(6).

猜你喜欢
关税产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