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发展研究

2012-08-15 00:47
对外经贸 2012年10期
关键词:货物射频联网

任 珺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其后,奥巴马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重点之一。在我国,温家宝总理也在2009年提出了“感知中国”,对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随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物联网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本文针对物联网对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做以研究。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英文名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联网就是指传感器网。而广义物联网按照《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定义则是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领域加入了新的维度;在过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中,现在又加入了任何物体。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动态网络——物联网。其本质就是通过传感和传输手段,将实物的信息进行自动、实时、大范围、全天候地标记、采集、传输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信息运营平台,构建应用体系,从而增强社会生产生活中信息互通性和决策智能化的综合性网络系统。从技术层面上说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络+智能传感器。

物联网在原有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技术、产品电子代码技术(EPC技术)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和RFID识别技术等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共享,进而对物品实现“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

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信息互通和决策智能,也就是说会使供应链的管理更为透明,无论物品处于供应链的哪个环节都能被实时追踪监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下面就从供应链的各个过程来具体分析物联网给供应链带来的发展:

1.生产环节(制造商)

在生产环节,制造商应用RFID技术和EPC技术,即在产品上添加电子标签,其后用射频识别技术扫描标签,这样就不仅可以制定高效的生产计划,提高对需求的响应速度,而且可以建立起完成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的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在产品售出后还可以跟踪产品,及时召回问题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及服务,增加厂商信誉并且可以提升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这样就有利于发展和维护客户群。

2.仓储环节

在仓储过程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为智能货架技术,所谓智能货架就是包括吧台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安装于货架上的传感器,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不仅可以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的存取货、盘点货物等操作,保证发货退货的正确性和补货的及时性,降低库存,增加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储存成本,节省劳动力和库存控件,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错送、偷窃、损毁和库存、出货等造成的损耗,甚至还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零库存(JIT)的状态,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具体来说,应用物联网技术后的仓储有两个优点,一是优化了库存结构,确定了库存中货物的合理比例。这样既保证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又不会占用仓储,合理配置了存储空间。二是减少了重复劳动。在传统仓储过程中,人工对货物的盘点既费时又费力,在盘点过程中还会出现错误,然而在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后,这一环节便不再是企业的烦恼,只需要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将货物信息扫描进电脑,利用计算机就可以轻易了解货物的数量、所处位置等各项信息。一旦原材料等到达补货点,电脑会自动发出通知来进行原材料采购。总的来说,在仓储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可以降低运输及仓储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配送、分销环节(分销商)

从物流角度来说,配送和分销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但是配送又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在配送和分销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大大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和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数量,降低配送成本。

具体来说就是运用RFID技术等,首先规划配送路径,按照配送先后顺序装载上车,后配送的先装载。在配送过程中准确识别出货物应该配送的销售点和客户,减少人工识别的过程,加快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目前许多快递公司在货物的流转上通过运单的扫描,在网页上可以显示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方便货主查询,这是目前物联网在配送方面的一个应用。

4.运输环节

运输在物流环节中耗时较长,但当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和车辆都被贴上了EPC标签,运输线路中安装RFID接收转发装置,就可以了解货物所处位置以及预计到达时间(ETA)。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货物流通费用,提高周转速度,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国内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并且还可以实现低碳运输绿色物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在货物装运上货车后实现货物自动识别,自动分类处理,自动通关等,使智慧物流成为现实。全程运输路线中货车可以被追踪到,可视化管理既提高了运输安全性又提高送货可靠性和送货效率,从而提高了服务水平。

5.零售环节(零售商)

当货物到达零售商处,零售商就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等工作,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具体来说运用物联网技术在零售环节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存货,降低安全库存量,一旦有补货的需求计算机会自动提示,类似于看板管理,但又更为智能。零售商还可以追踪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货物损坏、错送和丢失等,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效率。

6.消费者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产品智能可追溯系统可以保证消费者对消费品进行溯源,更便于了解自己所购买到的物品从而安心消费。在食品药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智能可追溯系统将会打消人们的担忧。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消费时会花上许多时间搜寻和等待,而物联网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搜寻时间,使消费者迅捷获取产品以及厂商的相关信息,选择自己更为满意的产品,达到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

三、物联网在供应链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人们对物联网技术抱有期待与憧憬,目前为止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广泛应用的技术,在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两点。

1.成本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的关键在于电子信息标签与终端也就是射频识别器,目前国内厂商生产与销售的标签和终端仍然价格不菲,大量运用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会成为拖累,因此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首先是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中。惟有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有技术专利的我国物联网技术,降低物联网应用的成本,推广物联网的应用,才能促进我国产业链升级。

2.信息隐私问题

在信息标签的识别过程中,信息可以被射频识别器所读取,然而读取的数据信息的隐私安全成为困扰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对信息加密,发展我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形成统一的标准对物联网进行管理,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供应链的发展。

四、结论

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并且可以将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物流各个环节彼此孤立缺乏协作的状态,充分发挥出了供应链的优势,提高了供应链各环节中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随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我国物联网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如各地建立的云计算中心等,充分显示了智联中国的广阔前景,物联网技术运用于供应链中也是指日可待。

[1]王继祥.物联网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物流变革[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30 -35.

[2]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运营指南,2011(11):44-45.

[3]周敏.浅谈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J].现代物流,2010(10):54-55.

[4]林猛.浅谈现代物流企业及其发展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

[5]姜彬.谈物联网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6]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91 -93.

猜你喜欢
货物射频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逛超市
抢占物联网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